少时记忆里,汽水和酸梅汤称霸了整个夏天,即便是长大成人,到了夏天也要时不时来一瓶酸梅汤消暑解渴。
酸梅汤中所用的乌梅本是一味药剂,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关于乌梅的记载,描述乌梅味道酸美,人们都采来使用。等到了五月,还会用百草烟来将乌梅熏黑。
乌梅作为传统食材,在春秋战国时期就被用来制作糖水或被做成礼品送给他人了。这一点可以从《礼记》、《尔雅》、《说文》中看出来。
魏晋南北朝时期,山中宰相陶弘景(公元456—536年)在《本草经集注》中写道:“伤寒烦热,乌梅水渍饮汁”,表明了乌梅的药用功能和服用的方法,其中水渍乌梅正是酸梅汤的前身。
乌梅浆是酸梅汤在唐朝的时候一个名称,到了盛夏时节,人们通常会用乌梅浆来代替茶水,以此来消除夏日的暑气。那个时候的人们也会在煮茶水的时候,放入乌梅或青梅来提升味道。
到了宋代,酸梅汤摇身一变,名字换成了卤梅水。根据《梦粱录》的记载,宋代的茶馆、冷饮店就有售卖卤梅水,而且还颇受当时民众欢迎。
传言说酸梅汤是明朝开朝皇帝朱元璋发明的,不仅品类多多,而且味道各有不一,连名字都不一样,如“青梅汤”“黄梅汤”“梅苏汤”等。
乌梅不止在国内风靡,唐朝时期,中日交好,日本常派学生前来学习,这些人在学成后便把乌梅带回了日本。于1474年,乌梅传入了朝鲜,又在1878年传入欧洲,1908年又辗转传到了美国,每次传到其它国家时,乌梅都被当做能够增进健康的食品来进行传播的。
酸梅汤在清代时一开始是一味药剂,其中有乌梅、砂仁、甘草、山楂、陈皮等药物,主要用来止泻防疫的药物,被称之为乌梅饮。后来从宫廷流入民间,民间贩卖的商人觉得乌梅饮药味太重、成本过高,便对药方进行了简化并加入了蜂蜜、冰糖来熬制,这才出现了我们现在所喝的酸梅汤。
进行简化后的酸梅汤味道酸甜,冰镇后更是让人欲罢不能,就此火爆京城。到了民国时期,连梅兰芳等一票名人到了夏天都会去喝酸梅汤。
酸梅汤不是人人都能做得好,连用料和做法都有讲究。用冰糖不能用白糖,白糖的味道不如冰糖熬制出来的好喝,乌梅和其它药材都要提前进行泡发,冰酸梅汤的冰块还要放在容器外面(没冰箱之前,人们用的冰块都是冬天采来的,一点儿都不干净)等等。
一提到酸梅汤,嘴里便有酸甜的味道,想来望梅止渴,也真的是恰有其事。不过现在不光市面上有五花八门的酸梅汤,我们自己也可以动手制作一杯酸梅汤来放松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