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并不一定带来问题,陪伴不一定在身边。
在幼儿园和社区开展讲座时,有很多家长表示,自己是“全职妈妈”每天都和孩子在一起,可是,亲爱的,这也许只是事实的陪伴。李中莹《亲子关系全面技巧》一书中提出:香港有一项专门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父母平均每天陪伴孩子的时间不足6分钟。与80年代相比,我们看似有了更多得时间和条件来陪伴孩子,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产品的介入,很多家长把孩子交给了兴趣班,线上班,手机,电脑对孩子的陪伴已远远超过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更别谈心灵交流的时间了。
不要在地上安家,要在自己的脑袋和心灵安家,尽管你去远方,家都会跟随你。
从3月中旬到4月我的每个周末都全天无休各种的学习,提升。除此之外,工作日由于开会,家访,讲座,让我每天晚上都很晚才回到家,有时回到家孩子已经入睡。面对“懂事”的孩子,心理难免一阵心酸,只想着:孩子,你慢点长大。妈妈还想多陪你一会儿。
昨天,周日下午,我一上完“幸福家”的一阶课程,马上飞奔回家,女儿听到我开门的声音,飞奔下来拥抱我:“妈妈,你终于回来了”然后帮我把行李拖上楼。
晚餐后,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我把在课程中学到的东西应用到了家庭关系中,学会“看见自己,看见孩子,看见家人”我把自己这段时间的学习感受说了一遍,女儿也学着我的方式,把自己今天“最开心,最不开心,最希望的事情说了一遍”我们都感受到了彼此在家庭中的被接纳,被看见,被关心,被尊重。
晚上入睡前,女儿趴在我身上说:“我不要妈妈离开我~不要妈妈离家出走。当时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原来女儿以为我这些天的学习是离家出走。我摸着她的头说:“妈妈是不会离开你的,妈妈永远是你的妈妈,妈妈永远爱你。”我的内心觉知是:也许我没有把外出学习做正确地引导,孩子其实没有真正的接受,甚至为了害怕打扰妈妈学习,而不敢打电话给我。庆幸的是此时此刻的女儿,愿意把她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展现出来,而不是当时那个强颜欢笑的“乖孩子”。
空间上的距离不是最远,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你在我身边,而我却感觉不到你的存在。我知道,很多父母都是身不由己,很多时候都要加班,出差,这就需要特别注重分离后的陪伴-----心理营养的补充。不要让孩子成为“心灵的孤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