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对鲁哀公说,国家政务,都在于人的主观作为。“取人以身”,好像是劝诫鲁哀公如何识人用人,但查阅史料,了解鲁哀公后,发现孔子是话中有话,暗讽此公。因为孔子接下来的话,直指鲁哀公的痛点!
“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杀,《古汉语字典》中第五种解析为“等差”,通俗点说就是等级差别。爱自己的亲人,也要讲究一个等级差别,否则就乱了规矩。鲁哀公爱侍奉自己的小妾,本来没有错,错就错在把身份卑微的小妾扶为国夫人,这就破坏规矩了。再说爱自己孩子,也没错,错就错在把小妾生的儿子扶为太子,你让正房夫人生的大儿子,或者其他儿子情何以堪?不造反才怪!
尊重拥有道德和能力的贤人,也要讲究等级差别,有个先来后到,有个论资排辈,有个长幼顺序,都重用老同志,年轻人就看不到希望,就会失去向上奋斗的动力。如果都用年轻人,老同志又不免感到失落,就会得过且过不主动作为,这里面有管理的艺术。
爱亲人,也要有个亲疏远近;敬贤者,也要有个等级规矩。礼制,礼教就是这样产生的。
所以,做贵族领导的,要管理社会,治理国家,首先要做的就是修身,就是克制自己的主观欲望,服从服务于大局利益。想要修身,不能不侍奉自己的亲人,爹娘。想要真正做到孝道,事奉好父母,就必须了解他们,知道他们真正需要什么。想要了解人,就必须懂得天地万物的规律和道理。
这是《中庸》第二十章的第一段落,其中屡次谈到修身。
治理国家的重点在如何启用干部,在取用干部时遵循的标准是他能否修身,克制自我的一己之利,为国家,为更多的人谋福祉。考量一个干部能否修身,标准是他能否懂得并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研究事物的客观规律,就是知晓人性的基础,就会以己之心,来对待他人,能做到以己来对人,就是爱人,就是仁德。
有了仁德,自然会得到民众的爱戴和拥护,这是任何阶级和政党维护统治的基础,与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