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上有一条热搜,“二三十了还觉得自己是个小孩正常吗?”
很多网友都说,希望自己能永远保持童心。
越来越多的人,在给孩子庆祝节日的同时,也开始给自己过儿童节。
我想这不仅是因为人们开始意识到要爱自己。
更是因为,在鸡毛蒜皮堆积如山的生活里,在“速食婚姻”中,所能得到的宠爱越来越少,幸福的味道也在变淡。
儿童节只是一个借口。
能经常得到宠爱的人,是不需要儿童节,或者生日派对来带给自己快乐的。
他们的每一天,都是节日。
鲁迅和许广平曾有一段时间异地恋。
别看先生平时严肃认真,无论是说出的话还是写出的文,讽刺得都那么毒。
在妻子面前,却是宠溺又关心:“此刻是半夜,却很静,和上海大不同。我不知乖姑(鲁迅对许广平的昵称)睡了没有。”
“我现在只望乖姑要乖,保养自己,我也当平心和气,度过预订的时光,不使小刺猬(鲁迅对许广平的另一昵称)忧虑。”
在他的眼里,她一直是个孩子。
另一个成年人过儿童节的原因,是因为怕自己老了。
特别是女性。
《中国全职太太生活调查报告》显示,现如今在我国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已婚女性选择做了全职太太,占比已经达到了26%。
生活中的忙碌和劳累过度,扑多厚的粉,都遮掩不住皱纹。
在真正的爱情中,是从来不舍得对方疲累的。
在周总理和妻子邓颖超的情书中,只有不断的叮嘱:“知你事较前忙,人较前瘦了,望你注意身体的健康,注意节劳与运动才好。”
“不知冰天雪地中的征人,御寒的衣着可曾备好了?”
“觉要多睡,酒要少喝,澡要常洗,这是我最关心惦记的,回来要检查哩!”
真正的幸福从来不需要担心变老。
而是渴望一起变老:“我们思想相通,心心相印,愿相依相伴,共同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终生!”
但某些时候,成年人给自己过儿童节,买好多好多礼物,与婚姻生活无关。
而是在修补自己曾经的生活。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过度代偿”,或是“报复性补偿”。
这是对自卑感进行补偿的夸张形式。
心理学研究发现,一年有7000万成年人在淘宝给自己买玩具,某乐高玩家一年花费1200万买乐高。
这些人在小的时候曾经对某些玩具非常渴望,但是都没有被满足,自己长大之后有能力了,开始满足小时候的愿望。
我们真正缺乏的并不是那些外在的拥有,而是内心对于被关注、被爱的感觉。
可是即使不断地给自己补偿,也弥补不了童年的伤害。
但成年人和孩子一起过儿童节也是有好处的。
起码,他们可能没有得到的父母的陪伴和幸福的童年,他们的孩子可以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