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周,“找到自己的认知矛盾,并处理它这就是认知升级的过程”,很多时候我们看了很多的书,“懂”的知识点越来越多,却仍然没有改变,是因为我们没有能够了解到自我认知中的矛盾和固有认知与新知识的矛盾。就像过去我试图每周一本书,报了学习课程巴不得一听看完,我明白复利的道理,却仍旧会有来不及的焦虑,这就是我过去认知中存在的矛盾,而这之中最为根本的原因是“最小努力原则”让我们定错了升级的反馈,所以不如我们一起面对,把过去挖的坑给填平。
我们自己三观中存在的矛盾可能远多于人与人之间
上周我分享了我为自己制定规划时的方法,在这过程中我体会到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聆听是我们必须学会,却容易被遗忘的技能”,人的表达欲实在是太强烈了,哪怕一言不发仍旧可能在心中抒发着反对的想法,哪怕是面对我们自己时都很少愿意拿出点必要的包容,所以直到上周一我回归学习状态时,读完一本书,又连着听了好节课,又打开了学习公众号的最新更新,我突然问了自己一句
“你这是在干什么?”
“我要抓紧学习,不然时间来不及了?”
“你的规划是多久?”
“二十年”
“二十年很快吗?”
“#*?!”
我心里突然咯噔一下,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坚信复利的人,这也就是为什么我把规划的时间定到了二十年的原因,因为我知道我一星期、一个月,甚至一年的变化都不会天翻地覆,但是十年、二十年我可能已经完全更新了一遍;我也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对经济学有一定基础的人,所以沉没成本从来都会被我从决策中剔除,过去如何不应当让我焦虑。而当我静静面对自己的这段想法时,才发现复利于我更像是一个知识点,沉没成本依旧在我的行为中有重要作用。
这时很多的事情重回脑海,对明知没有未来的感情紧抓不放,学过的思维模型派不上用场,还有那句常常挂在嘴上的“有道理”,原来我一直都拒绝“聆听”,拒绝“反馈”的输入,因为我要回避这些我的显隐观念间的矛盾,这样可能暂时让我舒服,但我明白这最终会让我痛苦。
为什么我们会有认知上的矛盾
“学习”本来不应该是一个被特化的概念,因为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吸收着新的东西,但随着各种各样传统观念的限制使得我们把学习作为了一个单独的过程,就如同搬运货物一样,把新的概念放进脑子里成了学习的简易解,而这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放在我们大脑深处的逻辑根源和最新了解的东西很多时候没有过任何交集,哪怕它们是同一类东西,过去认为成本是我们所付出的东西,当知道了沉没成本后并没有加以更新,它仍旧放在最里面的位置,而新的知识则被放在了边缘,它们互相矛盾,但是它们相隔甚远,中间隔了层层叠叠的其他东西,若不是有人提起,或许你永远不会知道你的脑袋里有着两个水火不容的概念,因为哪怕你有一天在它们俩间跳跃,发现了这两个一触即爆的隐患,你心中仍会因为那份距离感而选择忽视它们,毕竟若要处理就真的得面对爆炸的风险。
所以认知的矛盾的根本来源是“我们懒惰的本性”,在《地理学的犯罪心理学画像》中提到过一个概念“最小努力原则”,犯罪人的活动范围之所以可以划定最大的原因在于他会选择需要最小努力的行动模式,好比你的学校有两个食堂,当两者口味价格没有明显差距的时候你必然更多的是去离得近的食堂,这听起来很简单,放到我们的自我成长上却是很多人都没有想过的,我们为了填平心中对于学习、成长的焦虑,自然选择的最小努力方式就是知道,而非掌握。于是我们给自己设定的成长反馈从“认知的变化”成了“知道更多”,如果你读过《刻意练习》或者对复利模型有好的理解,你就应该懂得,一个持续成长的系统得到的反馈越少,那么它所能积累的效用就越少,而像“知道了”这样的反馈,我们可以理解为每次的变量增加了“0.001”,和认知变化的“0.1”比起来十年的积累只当后者的一次变化,而后者积累十年,你的积累则将翻倍。
打破“最小努力原则”,改变你的反馈系统
我们之所以要改变,很多时候就是要和我们本能或者已经不合时宜的模式做斗争,但是这些已经自动化的东西总会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影响我们,这就需要我们从运用知识和设定“警示标志”两方面下手,突破过去的桎梏。
慢学快用,常用常新
学习是一个伪概念,因为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学习,而重要的是运用,简单的说如果拉普拉斯妖知道万物的状态却不会运用,它仍旧无法预测未来,所以先从放弃那个对“知道”上瘾般的狂热,把它替换成掌握,你将受益更多,每周制定一个知识运用锻炼,你试过用SWOT分析过周围的人吗?你用5W2H模型分析手头的工作吗?从这周开始,每周运用一个知识点看世界,它会让你找到新的视角,你也会发现只运用一套东西看待世界会有些什么可笑的事情发生,最后你掌握了知识,也更了解了反思,相比过去一周掌握了数十个知识点却没有任何作用比起来,你是不是完成了0.001到0.1的跨越呢?
警示标志,时时警醒
如果我们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就会发现一些有趣的东西,比如我和我周围的人如果听到无法反驳的却并不认同的东西时嘴上会不自觉的说出“嗯,有道理”,比如我如果隐隐感到我脑中的概念有了冲突我的心脏会自然“咯噔”一下,找到你的这些标志,当下次再出现时你就可以告诉自己,“让我改变的时机又到了”,越快越多的找到你的认知矛盾点,越深入的去反思这其中的问题,你就能为下周又定下新的知识运用目标,随着时间增长你就会发现很多知识的源头,你的思维模式就会变得越来越系统,看待问题也将变得不那么狭隘,解决问题也将有更多的方法。
这周的我一直在下力气改造自己的想法,尝试为自己构建一套系统的思维模型,我再尝试一段时间就和大家分享,也算是给自己一个新的反馈。
One more thing
一个知识系统的深入了解
逻辑四因:5W2H模型、黄金圈模型追寻到最后的源头就是逻辑四因,把事物向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的方式拆解可以获得对事物更为根本的了解。突破事物的存在、运作、起因之后去看到问题将能为我们探索问题的答案找到难以想象的捷径,而探索知识的源头也将有同样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