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一: 无论是零岁、一岁或三岁的这样小的孩子都拥有独立的人格和人生体验,和成人是完全不同的生命个体。成人应该给予尊重和理解,不能用成人的权威和欣赏眼光去左右和评判孩子。 绘画是孩子的一种表达方式,孩子的画和婴儿的哭是一样的,是最直接表达心情的一种方式,因为孩子不能充分用语言来表达,所以它们会通过绘画游戏来表达,手臂舞动在纸上留下的各种不同的印迹。观察发现孩子们通过飞快、缓慢、转动、左右来回重复等这些手臂的动作表达他们当下的心情:高兴、生气、郁闷等。这样小的孩子出现的画面通常是乱乱的,成人应该首先去倾听孩子的画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和心情,教师也可通过绘画去了解孩子的性格特征,鼓励引导那些内向、缺乏安全感的孩子通过绘画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绘画的游戏可以慢慢带动孩子敢于表达释放自己内心的枷锁。所以孩子的画是用来“听”的,我们应该通过画画来帮助孩子,而不是束缚孩子。
讲座二:成人容易自以为是的教孩子画“像”,造成孩子思维上的束缚及对成人的依赖,久而久之就缺乏自信和兴趣怠慢。我们应该相信孩子拥有独自绘画的能力,孩子们会把对自己印象深刻的事通过自己绘画的方法画出来,虽然一开始我们看着不象不知道他在画什么,但是通过倾听孩子的讲叙你会发现孩子的思维多么活跃,他发现了你作为成人都没有注意到的事物:清晨花丛里飞舞的小蜜蜂、河边钓鱼的人、广场上的爷爷究竟放的什么样的风筝........在他们小小的世界里是多么有趣的经历。所以孩子不需要你教他画形象,只需要你给他自由,在他需要你的时候给予鼓励和陪伴足已。
讲座三:对我这种有丢丢洁癖的家长来说确实有点障碍,孩子在涂鸦的过程中会不自觉的就画到了不该画的范围,桌上、墙上、新买的沙发上,甚至是自己的脸上头上等。我通常会有些抓狂,有时会忍不住呵斥孩子为什么总记不住画在该画的地方,那么多纸你不画?孩子就是孩子无拘无束没有边界的概念,他们想到什么就做了,或是什么都没想画到哪儿算哪儿。关于沙和水,书上说得确是,孩子天生喜欢玩,就这简单的两样可以随意塑造出很多有趣的东西。水和土都是生命之本,所以应该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让他体验该体验的,改改现在的洁癖思想。
讲座四:我觉得可以从绘画可以了解一方面孩子的性格,但不是绝对的,有的孩子性格活跃跳上跳下的,但是初次接触画画的时候会有些不自信不敢画,画很小会很依赖老师,这些都不是正确反映孩子性格的画面,仅仅作为参考反应孩子当下的作画状态和心情。又如有的孩子课前很活跃说说笑笑、蹦蹦跳跳,但上课后整个人的状态就会很专注很安静的听讲作画,画的时候很自信,那这种孩子就属于能动能静,活泼但注意力很专注的那一种孩子!所以绘画可以作为了解孩子性格参考的一种方式,但不是绝对的,我们可以通过画面探知孩子当下的上课状态,但不能武断的判定孩子的性格!书中提到关于孩子用色方面家长将其作为衡量孩子性格健康的标准。认为男孩子喜欢用浅、粉嫩的颜色就是缺乏阳刚之气,女孩子气,喜欢用深色就担心孩子有心理问题等。这些都不能代表什么,因为孩子到了五岁半、六岁左右才会有兴趣把自己的画分区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