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从外面(指工作的城市,例如广州)回到村里,都会面临一种思想的冲突,刚开始都会有一种比较强的不适应感。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村庄的日益破败,而自己更回来的城市在日新月异地更新,一些乡村却正逐渐没落,越来越多的人外出,这带来的冲击感是强烈的。
每次回到家,看到家里的情况,都让我有一种负罪感,让我觉得自己混得好差、好失败,感觉自己做得很不好,很自责。这种状态其实蛮糟糕的,可能回到家里,我不得不面对家里这样的现实,再也无法逃避了。在广州,可能脱离了这个环境,就不会有这样的心理负担。
下面记录一下产生的几个思想冲突,感觉有点重复、有点凌乱,希望通过整理,让思想清晰一些。
思想冲突1:时间价值的冲突。
关于生活方式,表面上是大家观念不同,本质上是时间价值不同。
例如,对于家里烧柴火做菜、煮热水这种方式,我觉得这很费时间和功夫。于我很是不方便,我极度想改变这种状况。跟老姐交流过后,老姐说家里不烧柴火是不可能的,一是老人家年纪大了,不会用电器。二是老人家现在需要的是打发时间,对于他们来说,时间过多,如何打发成了一个问题。复杂一些的做饭工序刚好可以打发一部分时间。我的时间价值跟老人家的时间价值已经不一样了。我不用烧柴火做饭这种方式节省下来的时间,可以去做更加高价值的事情,但是老人家已经没有了更加高价值的事情可做了。所以我期待的方便快捷省时,在老人家这里反而不是那么需要的了。
对于老人家而言,既然不能开源,那只能节流了。我期待的方便快捷省时,需要老人家付出更加多的金钱成本的。对于我来说,就是合适的,因为我可以利用这时间来做更高价值的事情来抵换掉这成本。另外,我只是偶尔回一下老家,老人家是长期居住在这里的。大概是要以尊重老人家的生活方式为准。
我不知道老姐说的上述观点是否对,我对这很困惑。我不知道我所想要的改造家里环境的想法究竟是否是对的,有点怀疑自己一直的坚持,开始有所退缩,在想是否要放弃改造家里房子或者建新房子的想法了。我可能是从一个方便快捷的生活方式进入了一个比较农耕的生活方式,这产生的不适应感让我想去改变。对于老人家他们来说,什么才是最好的方式呢?
这件事情一直困扰着我,有些时候,我甚至觉得它是一个系统问题,不是单一方面可以解决的;有些时候我又觉得它仅仅是一个金钱问题。父母只是考虑到自己赚钱不容易,能省就省一些。
由这件事情,我推想到其它事情,由此产生第二个思想冲突。
思想冲突2:立场、出发点不同,导致不同的见解。如何统一各方,达成合适的解决方案,并执行。
有时候觉得自己的想法是对的,应该这样做。可是跟老姐或者家里其他人商讨后,不做或者那样做也可以,于是发现事情没有对错,大家只是出发点、考虑点不一样。例如家里弄房子这事情,一直就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
那面对这样的情况,难道就不作为,就任由事情这样子了么?有时候会想到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是没有强有力的推动者。这让我想起目前工作中做的一些项目,很多项目的难点就在于行政协调,来自于各方对于执行的抵抗。这样的情况,在一个家庭中也常常出现。
思想冲突3:不安稳的工作,却无力改变,带来的现实挫败感。
大多数农村人家是没有做长期职业规划的,打一天散工,赚一天的钱。面临着今天做完,明天就失业。身边的亲友基本都是这种状态,换做是我,我就承受不了这样的生活。另外,身处这样的环境,我觉得人会慢慢被同化的,变得短视,所以我潜意识中会觉得这样的环境不是长久安身立命之地,应尽快离开。所以每一次回到家里,我都想尽快回到广州,回到广州了,我才安心。
我看到亲友这样的生活状态,我很想去帮助他们或者说让他们认识到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的根源。但是我都没有能做到。所以与亲友在一起相处时,我的心态就很奇怪,无法安然处之。这也是一种不舒适感。
把视线从亲友中移开,再观察朋友圈中的一些同学、朋友,我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思维层次的不同带来的阶层分化越来越明显,本质上是思维层次、认知上的差距导致了大家不同的生活境遇。
我看到了那些思维层次高一些的人更加会运用资源来提高自己的认知,增加财富,普通的、底层的人只能是被社会推着走。在这个过程中,我感觉到了无奈。当然我也在尽力提高思维层次的道路上前进。
思想冲突4:陪伴亲友与做自己的事情的冲突。
回到家,自己也很想花更多的时间,好好陪父母看一下电视剧、与婶婶她们一起多待在一起。但是自己总会觉得时间花费了,就没有很多的时间来做自己的事情了,那自己的假期计划就完成不了了。到时候,会产生一种巨大的假期空虚感的。
所以,对于家人,我觉得自己做得不好的一方面是没有很多的时间陪伴他们,其实自己最给不起的就是时间。
回到家产生的种种思想冲突,让我陷入了失眠状态,也陷入了一种思考,思考自己的人生该怎么走,该怎么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