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个接一个,这究竟是为什么,是制度的过失,还是人性的丑恶。批判人性前有鲁迅,后有柏杨,批判制度者,也有胡适之先生。鲁迅先生在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为纪念死去的刘和珍等人时写下一篇文章,里面说到:“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凶残到这地步。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留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一百年以后人性不也还是依旧如此,国民性的丑恶,要靠什么才能改变,不还是得靠制度的约束。
几千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不也是处处充斥着贵族文化气息,国民遵守信义,崇尚勇敢,到了魏晋时期开始采用荐官制,不再是以前的贵族世袭制,于是国民性开始转变,变得蔑视权贵重视门第,再到后来宋朝的重文抑武,国民性又开始进行转变,再到后来元明时期元朝异族进入中国,大量文化典籍被毁,科举制废除,社会风气,道德水平持续恶化,明朝皇帝更是炼丹的炼丹,嫖妓的嫖妓,国民性再次发生质的转变,清朝时期,大兴文字狱,雍正更是提出臣民不能图利不能好名,国民性慢慢转化出了一种奴隶性,一直存在至今,仍未消除。日本人为什么只承认宋代以前的中国是中国是有原因的。
毕竟我们没资格要求人性在一个丑恶的制度里必须高尚。纵观人类历史,国民性的转变,都与权利和制度存在着巨大联系。任何一个制度的建立,都应该是在对人性的高度理解之上的。
嚷着教育改革好多年了,一直高呼素质教育的旗号,却似乎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制度的不人性化,让我们看到的只能是人性的丑陋。小悦悦事件,老人马路碰瓷,前不久江歌案件,现在的幼儿园事件,这难道就是教育教给人们的东西。教育的目的不应该是教人们形成正确的三观,去激发人们对真善美的渴望吗。现在的制度难道不可以称之为很失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