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K跟我抱怨,老公似乎对她的热情不如对她婆婆高。
K说,和老公两个人在一起时,基本都要K主动找话题,有时候老公会“哦”、“嗯”一下,有时候也不知道是听到了还是没有听到,没有任何反应。她觉得不被尊重,说了老公很多次,但老公还是缄默不语。慢慢地,K也没有了热情。与其那么难受地交谈,还不如都保持沉默。
然而,感情毕竟需要一个出口。本不是不爱说话的K变得暴躁,对老公的指责也渐渐多了起来。似乎一定要两相亏欠才能抹平K心中的压抑和愤懑。
不过,让K更难以忍受的是,老公到了婆婆面前却似乎换了个人,从面无表情毫无反应秒变有说有笑,并且用K听不懂的方言。老公有什么事情需要商量,总是先询问婆婆的意见,然后再问K。就连K给老公买的衣服,老公都要先穿给婆婆看。
婆婆帮带孩子,本来确实辛苦,但总在K面前一副劳苦功高,你们都要听我的样子。婆婆甚至说,因为K要上班,所以孩子都是她带大的,这是她的孩子,有她的血脉。
婆婆越得意于对儿子和孙子的掌控,便将K推得越来越远。而有了能干的婆婆,老公对孩子自然也不上心。
K内心无比痛苦,因为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不是丈夫的妻子,孩子的母亲。有一段时间,K什么都不想管,不想做。就静静地上上自己的班,时不时通过买衣服包包化妆品来抚慰自己。然而,物质终究填补不了K内心的虚空。
K想要离婚。
2
我静静地听她说完,只想帮她再将思绪理清楚一点。
我问她是不是他爸爸和妈妈关系不太好,然后他跟他妈妈相互依赖?她说是。
我又问,是不是恋爱的时候就经常听他说起自己的妈妈?她说是。
我再问,是不是你嫁过去之后没有帮忙照顾他,比如说关心他的心情、帮他洗洗衣服、下厨做好吃的给他吃?她说是。
我继续问,孩子出生之后是不是婆婆帮忙做了很多,而你一开始并没有觉得不妥,反而乐得轻松自在?她重重地点头。
所以,这整个就是一出角色串位的故事。
这里面的每个人,除了孩子,角色定位都不正确。
K的公公没有定位好作为丈夫和父亲的角色,对K的婆婆不够关心,对K的老公不管不顾;K的婆婆因为缺失丈夫的爱,于是将儿子当成了自己的情人,继而又将儿子娶妻的失落转移到了对孙子的爱护上;K的老公长年累月觉得妈妈爱自己,一定要对她好,分不清是儿子的好还是假性情人的好,亏待了妻子,也没有承担作为父亲的责任,冷落了儿子;而K自己,因为和丈夫沟通出现问题,没有履行好作为妻子的义务,因为接受了婆婆对自己孩子的全方位照顾,也忘记了作为母亲的角色。
如果这时候出现一个对K有强烈吸引力的男士,K必然会飞蛾扑火。当然,这只是假设。
3
所以,在一个家庭中,角色定位正确才能让事情发展变得有条不紊,关系变得正常而温馨。
然而,中国式家庭中,存在着无数角色偏差的故事。其源头自然是夫妻感情不够好。
但凡夫妻感情足够好,上文中的老公就不会对K冷若冰霜,感情得以正常流通,自然也不会像没断奶般投入妈妈的怀抱寻找温暖。那么,K就会履行好妻子和母亲的职责。而婆婆则回归婆婆的位置,不过分插手K的小家。
当然,中国父母的权威不可挑战也是导致角色定位模糊的关键因素。
很多男人结婚后,因为还和父母住在一起,潜意识就没有自己做主的概念,习惯性将管理权主动权继续交给父母。父母也习惯了作为一家之主,居高临下。
而嫁进来的妻子离开父母,适应一个新的家庭,加上怀孕生子的母性,则更容易成熟起来。面对结了婚生了孩子却不能自己做主的家庭环境,自然压抑窒息。
4
中国几千年遗留下来的“孝顺”二字,总是不分青红皂白地占据了道德制高点。在一个由四个成年人组成的家庭中,往往没有平等和尊重可言。
殊不知,结婚应该意味着建立一个小家,小家必须由自己做主。再则,尊重永远应该是相互的,而不是尊卑有别,老者至高无上。
“清官难断家务事”,是因为家庭事务中各有各的立场,所以难分对错。然而,角色定位如果准确,谁是谁非就应该容易许多。
不过,家庭生活并不是为了分清楚谁黑谁白,也不是非要从所有人的角度去考量对错与否。而只是为了,让秩序更井然,关系更健康,家庭更稳固。
若这样的大环境改变之路遥遥无期,我只能奉劝一句,请以真爱为基础谈婚论嫁,婚后能不和父母住一起尽量不要住一起。如果非要住一起,请先定位好自己的角色,而后慢慢带动和改变身边的人。
你可能还感兴趣的文章:
喜欢记得点个赞,或者加关注,比心,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