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去年的一天,正在吃晚饭时,儿子突然问我,打架要负什么样的法律责任?
我愣了一下,然后就明白可能发生了什么。我一边若无其事的跟儿子聊着,表面看上去平静,同时一只手在桌面之下压住了旁边妻子的手,示意她先不要说话。虽然内心已经有些不安,但我知道,不能先入为主、不能大惊小怪,更不能上纲上线,先得了解他为什么会这么问。
耐心的听完儿子的讲述,才听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
起因是在学校组织的一场年级内足球比赛时,对方班级球队被儿子所在班级球队进了4个球后,情绪开始有些激动,加上球场里肢体上的不可避免的冲撞接触,造成双方的情绪都有些激动,直至火药味渐浓,连裁判用红牌、黄牌都难以制止,甚至老师和校长都无法制止。直到比赛结束,立即引发了斗殴。儿子班上的体委(场上队长)被另一个班的一个小个子领着一群人围殴,儿子跑上前去拉架被卷入,虽然据他说没有主动动手,但被对方班级视为了拉偏架。然后中午放学、下午上学就被那个班级的人不断地骚扰,直至中午上学路上在校门口外不远的地方,被那个小个子带领6、7个男生堵住了自己一个人,终于被围殴了。
在我听来,整个过程跟许多其他的同龄男孩子的第一次打架也没什么区别,于是松了一口气。妻子还是有些紧张。儿子说,“我没受伤,不信你看,”说着撸起了裤腿和短袖上衣,确实连一点痕迹都没有。“一点也没觉得疼,他们那点劲还差太远呢。”
我问他,“你现在是什么感觉呢?”
“现在已经不怎么生气了,就是感觉委屈。明明我没打架,教导主任非得说我打群架,其实我就是怕我哥们挨打,我不能在旁边看着。老师让家长们明天早上十点都去学校。还有,有点后悔自己,那些人对自己围攻时,没有还手,虽然是先被从后面抱住了。”说着,我看他眼圈里有点泛着泪光了。“他们以为我不敢还手,有点瞧不起我了。我就是怕给你惹麻烦才忍住了。”
2.
儿子今年13岁,平日里比较宅,除了爱听欧美流行音乐之外,最爱的就是在家里健身塑型。凭着自己买的一套《囚徒健身法》,在家里有限的空间和健身器材,也练得肌肉发达、形体健美。
我们经常有意识的跟儿子聊天,除了了解他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在学校里发生了哪些事情,免得有什么意外会出现。同时通过日常的沟通,使得儿子对于一些青春期话题能够保持开放,并不避讳,因为我们不会表现得大惊小怪。比如男女同学之间的友谊、好感和早恋的界限,比如男孩子间的哥们义气,该不该帮朋友打架等。每次我都会和妻子有意识的引导一些话题,事后还要总结一下,用儿子最易接受的语言和方式去沟通。
尤其是做父亲的,对儿子的影响是最大的。与其说教一百遍,不如当父亲的做个表率给儿子看。我经常把小时候同学、朋友之间发生的事讲给他听,也经常发小聚会时带上他,让他看到男人之间如何维护友谊的。
从小学四年级起,我还给他报了一个跆拳道和游泳课外班。期望能够通过强壮身体和对抗性的训练,来实现将其培养成一个男子汉的愿望。经过三年的跆拳道和一年的游泳锻炼,儿子的体质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从一个豆芽菜似的小屁孩,变成了一个动作敏捷又强壮的少年。在儿子定期与我掰手腕的父子较量中,我已从原来的稳操胜券逐渐变成了势均力敌,到今年已经是甘拜下风了。
我问他:“从战胜爸爸的那一天开始,你有什么感觉呢?”
“原来我以为大人的力量都是爸爸这个标准,我得长大以后才能有这个力量。”
“那现在呢?”
“现在,我通过训练可以提前实现了,而且还能超过大人的力量,这种感觉很好。”
“哦,那你还有学会什么呢?”
“不知道”,儿子问到“你说还需要学会什么呢?”
我想了想,觉得是时候该跟儿子谈论这个话题了。
“是时候要学会控制自己的力量了,就像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一样”。
儿子点点头。“跆拳道里老师也跟我们讲过,训练时腿部的力量要会发,还会收住。要不会伤了自己和别人。是这样吗?”
“是的,但还不止这些。你的力量在班级里算是比较大的吗?”
“是啊,早就是最大的了,别人差的很远了。”
“那你在和同学们开玩笑打闹时,会不会伤到别人呢?比如把人弄疼了之类的?”
“嗯,有过。我都没觉得使劲,甚至是他们自己主动拍打我的,他们都会觉得自己很疼。我还以为他们是娇气呢。我在跆拳道时经常被高年级学员踢倒,都没觉得有多疼。”的确,在小学六年级时,就有几次别的同学家长找老师告状,说我儿子欺负别人。后来班主任了解到,是他的力量和耐受力远高于同学,所以在互相之间的打闹时就显得没轻没重,把别人弄疼弄哭了。
我跟他讲:“就像小时候你跟爸爸打闹时,爸爸也从来不觉得会疼一样。但你的同学们可能就会感到疼痛。虽然你不是故意的,但你得知道,你不怕疼,不等于别人也不怕疼,在跟同学打闹时不要用力才行。尤其都是同学之间的玩闹,也不会有恶意故意的,不必当真。”
从那次谈话之后,儿子采取的办法就是再也不与同学主动发生肢体上的打闹了,别人与他打闹时也只是闪避而已,实在躲不开就挨几下也无所谓,从不还手了。
3.
第二天去学校教导处解决问题时,我心里很平静。
像很多个校园里发生的打架事情一样,每个学校总有几个孩子会在学校里当小霸王。这次挑头打架的,是一个早被学校贴上了“差等生”、“小霸王”的孩子,居然就是个子最矮的那个,看上去只有一米五不到的样子。
那孩子在和我走进教导处办公室的那一刻起,就一直看着我,我们两眼对视的时候,他的眼里充满了挑衅,所以我一眼就看出了他就是那个“小霸王”。我也眼珠不转的盯着他的眼睛,差不多过了十几秒,那孩子才把眼睛躲开。
从这孩子的眼神中,我看到满不在乎又充满敌意,我猜这种场面他可能见得很多了,不知道学校为什么一直拿他没办法。这时楼道里传来了一阵吵闹的声音,是两个成年男人的声音。教导主任示意我先坐下等会,然后立刻起身出去。不一会,领着两个怒气冲冲的家长走了进来。其中一个是儿子班体委的父亲,另一个就是那孩子的父亲。
看到这个孩子的父亲,我就明白了这孩子为什么是这样的,学校为什么也没什么好办法。这孩子的父亲就像那些“相信嗓门大就有理,无理也要搅三分”的粗鲁且蛮不讲理的人,据说以前有类似事情发生时,学校一旦要处理那孩子,就在学校门口寻死觅活外加破口大骂,闹得连派出所来了也没办法。班主任、教导主任和校长都得躲着他们父子俩。
等到打架的十来个孩子的家长们陆陆续续到齐后,校方开始了调解流程。参与“打群架”的两个班级的十几个孩子分成两队站成一排,对面是教导主任、两个班主任,家长们坐在老师的后面。接下来的事情大家应该能猜个八九不离十了,基本上是学校免责性的让孩子们陈述、让家长们了解过程,然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甚至“各打五十大板”的套路。怪不得儿子很委屈,教导主任迫于以往的压力,处理过程中根本没走心,根本没去感受孩子们内心的情绪。基本上是哪方的家长嗓门大,哪方的孩子就会得到多一点的照顾。
整个过程中,我始终没说话,只是在听,而其他孩子的家长在自己的孩子做经历陈述时总忍不住要替自己的孩子说话。儿子偶尔会抬头看我一眼,我俩在用眼神交流着。
轮到我儿子做陈述时,我还是看着他,只对他点点头,他犹豫了一下,然后没有像其他孩子那样支支吾吾、语无伦次的说着被重复了很多遍的过程,而是向前迈了几步,走到那个矮个子的孩子面前。
那孩子吓了一跳,往后退了一步,教导主任和那孩子的父亲也紧张的想要站起来。
我儿子什么也没说,只是伸出了右手,表示要握手。
那孩子转头看了看我,又看了看他的父亲,他父亲也赶紧点点头。
于是,两个孩子的手握在了一起。
再接下来,儿子走到每一个参与围殴他的孩子面前,跟每一个人都握了握手。
屋子里原本沉闷紧张的气氛一下子松弛了下来,有几个其他孩子的家长赶紧上前,让自己的孩子去找别的孩子握手。教导主任赶紧站起来讲了几句夸奖孩子们真懂事之类的话,又回头感激的看看我。我也冲她微笑了一下。这场因踢球引起的一场男孩子之间的“社交活动”,从学校方面看就算是圆满解决了。
临走时,几个家长也被教导主任叫在一起,互相握手表示谅解。我跟那个孩子的父亲握手时,那个父亲的眼神有些躲闪。我还是什么也没说,点点头就走了。
后来,这些孩子都和我儿子成了哥们,有些还经常邀请到家里来一块健身、打电玩。
我问儿子还记不记仇、有没有想去报复?儿子说,那天去学校之前,是很想报复的。但是还是按照事先我给他的建议,先与这些孩子握握手,然后再去体会自己报复的情绪是不是还在。当他跟每一个对方班级的孩子都握完手后,报复的想法还真的就消失了。
儿子还告诉我一个秘密,那天他去与那些围殴他的孩子们握手时,用了差不多九成的力气,那些孩子们都惊讶于他的力气怎么那么大,后来也知道了他健身的成就和跆拳道黑带一段的实力,以后就再也没有人主动去招惹他,反而争相和他做朋友了。
我常告诉儿子, 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就不能控制和影响别人的情绪。不能改变别人,但可以影响别人,宽容换来宽容,暴力换来暴力。我不赞成鼓励孩子们以暴制暴,但让孩子通过训练强壮自己,足以震慑他人,也会免除很多骚扰。还有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孩子,能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解决好青春期里的冲动,哪怕是一场“拳脚社交”。就像女孩们爱美比美一样,男孩子们通过身体间对抗来确认自己的成长和地位,就像其他体育竞技运动一样,也是一种社交活动。总比长成一群不辨雌雄的“妈宝男”要强很多。家长和学校的理解加合理疏导比制止更重要,千万不要用成年人的逻辑去解释孩子们的行为。
我很高兴地看到,通过此事,儿子不但学会了控制情绪,还学会了控制力量,他又得到成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