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写点自己充电的事儿
微博和朋友圈近来都被富豪王健林的金句刷屏了:“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比方说我先挣它一个亿!”于是,大家纷纷截图到朋友圈,然后自我调侃的写一句:先定下一个小目标,比方说买辆宾利车,比方说在魔都买上别墅,比方说......一个因财富境界悬殊而产生的玩笑,没有一点点防备,“小目标”已经刷爆朋友圈。
为什么我会说调侃,因为一个亿的小目标于王健林来说的确是小目标,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遥不可及的理想。理想大家都有,学习的标杆也有,所以,今天想写点自己充电的事儿。
上周一,我参加了自己关注的公众号作者蚂蚁大哥新书签售会,作为他的铁粉,自然积极参加了签售会并且购买了书,之所以这么加油,是因为对我来说,其一,我很认可他写的文章,因为是他职场经历的真实故事,非鸡汤文;其二,他的文章也对我的职场困惑有帮助;其三,对于一位很接地气的自媒体作者,公开联系方式,职场中的任何困惑都可以电邮给他,重要的是他可以回复你。在我几天后收到他附有亲自签名的书后欣喜若狂,当时有同事问我,这是谁?在我认真告诉她事情渊源后,会再次疑惑的说:“哦,不认识啊,不太出名的作家吧,你高兴什么呢?”难道只有像郭敬明,韩寒亦或是张小娴这类作家签名的书和签售会能够参加才可以兴奋?这些离我们那么遥远,他们的作品的确很优秀,但是与我很遥远,我没有办法与他们邮件沟通,名人也没有时间关注到我。而蚂蚁大哥是在职场中从酒店打工者一步步做到总裁位置,他也在上海,公众号纯属于当时的兴趣兴起,却在偶然机会被出版社受邀出书,作为平凡的我来说,也属于上海工作一族,也有在今天简书写东西的爱好,我可以邮件询问职场问题,他会以自己的经验回复我,我走过的路,遇到的问题他都遇到过。与类似于蚂蚁大哥这样的优秀人之间,差着20个我,但是与遥不可及的名人之间差着几千个我。
我更喜欢,可以够得着且干货版的学习标杆。
年初时,进入到一个充电学习群,因为懒得再通过发朋友圈方式参加每一次的学习主题,我索性花了99元,购买了全年的学习内容。有人说:“这种活动就是这样,通过赚钱方式让你购买课程。” 也有人说:“又不是视频,都是微课,语音形式,有什么好学习的!” 我心里对这两种人的看法是前者是属于宁可花超过99元腐败吃喝,多花在一分尝试这么便宜的学习方法也觉得是种浪费,后者是属于还没有听过一次这种课程,就下定论的无任何意义的学习。
在那段时间充电日子里,于我来说,通过微课扩展了知识面,各种类型,知道了思维导图这个东西,了解了工薪族如何开源节流的去理财,听到了“斜杠青年”这个词语,很多很多......我感慨互联网的强大,不用出家门就可以了解到这么多知识。充电群就像一个中心点,通过这个点,扩散成了网,因为每一次的讲课老师,会推荐其他知识,或者有自己公众号,就这样慢慢的学习到的范围越来越广。有的人可能跟我们一样,工薪一族,却比我们稍稍优秀,这种优秀表现在他们的思维,表现在除了人脉,表现在收入确是普通工薪的十倍。
我曾经跟我的朋友讲过,让巴菲特给我们这些小白族讲股票投资,就如听天书。恰恰这些接地气的方式,更适合小白族,如果能够跟他们一样努力,有一天可以成为想要的那个样子。所以昨天,通过关注了网红老师“特立独行的猫”-赵星老师微博,看到她推荐了一位精品视频课程,作家刘墉的儿子刘轩授课,内容恰恰又是我喜欢而想要的,果断报名,69元,12个月12次课。踏实我经济可以承受的范围,我觉得很值。
通过学习,并非每一个方法都在行动,但是每一个方法都改变了或者打开了我的思维,让我有了意识。人得先有意识才会认可,才能去做。
伴随着职场和生活的压力,越来越感受到自己的能力不足,充电似乎成为了唯一的选择,每一阶段都需要不同的充电方式,这是我选择的充电方式,于我来说受用。不能统一定论给所有人,否则充电不成反被“电”到。
找到了,适合你的,充电方式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