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没有轻而易举的答案
为什么我们总是难以周全?
一个人思考问题的周密程度是个人思维品质的主要指标之一。只有极少数思维能力极强的人才能做到这一点。
周密地思考问题很不容易,有几个原因。
1.我们总是偏好生动形象的具体事例甚于抽象的信息。
即我们的思维和决策更容易受少数特殊事件的影响。比如一说到辍学创业就想到盖茨、乔布斯这些极端成功的例子,却完全忽略数量远多得多的辍学创业的失败者。若我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我们的思考就可能出现偏颇。
2.“证实偏见”,也就是人一旦形成对某个问题的看法,那么接下来就往往只是在佐证这个看法,只关注能证实这个观点的论据,而对相反的观点视而不见,因此就无法从反面来考虑问题。
3.每个人受自己已有知识和经验的限制,必定会存在思维中的“盲区”。我们很难去消灭这些“盲区”,因为它们属于我们并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东西。
总之,人在思考的时候可能会有很多毛病,会被生动的个案吸引,会固执捍卫自己的观点,还会对自己的未知领域毫无洞察。为了克服这些毛病,我们需要一些“工具”,来为我们的思考提供某些框架结构,或是提供某些支撑,我们把它们称为“思维脚手架”,它们可以帮助我们的思考更自如地伸展开来。
最常用的“脚手架”是矩阵和清单。
简单的矩阵,发现更多思考的盲区
广义来说,矩阵是指不同纬度组合的直化显示。利用矩阵,可以对问题进行不同纬度的分解和组合,进而提升问题分析的深度和广度。
“乔哈里窗格”就是一个很简单但又很有启发性的矩阵。在日常的人际沟通中,我们往往会陷入这样或那样的误区,一种习惯认为“我知道的”应该“你也知道”,所以在谈话中不会做太多背景解释,结婚给对方的理解造成障碍;另一种人可能习惯认为“我知道的”应该“你都不知道”,于是会把谈话变成单方面的灌输甚至炫耀,结果给对方完成不快。而乔哈里窗格用一种简单的2×2矩阵提醒人们,在交流时“我”和“你”之间的信息关系是复合式的。如下图所示,
每一次的交流,都会使四个区域的面积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化。而理想的交流,如下图,应该使公开区越来越大,盲区和隐秘区越来越小,甚至未知区也随之减少。对于一个善于学习的人来说,他尤其要在交流中关注盲区,也就是别人知道而自己不知道的,这样他就能在交流中收货新知识。
公开区:你知他也知,要浓缩和删减
盲区:你知他不知,充分说明
隐秘区:你不知他知,要去充分了解
未知区:要自己更多进行探索
矩阵是一种利用特定结构来扩展思维的工具,清单就是就是穷举方法来扩展思维的工具。
关于清单优点的清单:
1.清单是知识传递的一种高效的方式
2.清单可以减少遗漏
3.清单可以减少信息的冗余
4.清单可以将不同质的事物罗列在一起,只要这些事物在某一方面具有一致性
5.清单可以作为行动指南,它本身就是一种可操作性的工具
6.清单可以规律性复用,因而可以用于培养行为习惯
7.清单作为一种强制性的固定模式,可以使思考过程抵御情绪化或非理性因素的干扰
8.建立清单非常简单、快速
9.清单具有无限扩展性,可反复完善
清单作用:《每周快乐指南》
第一步,不要带批判的眼光,宁可把清单列到冗余或者过度的程度。
艾柯曾说过,即便是差别非常大的东西,只要进入了同一个清单,它们就会具有形式上的统一感。
按照这个思路,我们可以列一个“所有可以让我开心的事”的清单,然后把各种各样甚至稀奇古怪的东西都放进去。在列这个单子的过程中,不要有任何顾虑。下面是一个示例:
一边吃巧克力一边看漫画
和最要好的朋友一起吃冰镇小龙虾
和偶像拥抱并合影,最好是一组连拍
把酸奶杯盖上粘着的酸奶舔得很干净
把华夫饼泡在牛奶里然后吃掉
把房间里所有的物品放进各种大小的收纳箱
踢一场足球
和小朋友玩水枪直到衣服湿透
在房间里贴上满满的卡通贴纸
用乐高积木组装一个机器人
买一艘游艇
在米其林星级餐厅就餐
…………
第二步,对所有选项进行筛选和合并,保留其中最有用的、最有可行性或者精华的部分。删减是必要的,它使清单更具有可行性。
人的思维是一种比较奇怪的东西,它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是凝聚的、坚固的、稳定的,反而是跳跃的、流动的、易变的。
一旦我们使用清单这种外在的形式,我们倾向于罗列很多很多东西,使这个单子不断拉长
一旦我们使用矩阵这种形式,我们会更多考虑不同纬度之间的组合效果;
一旦我们用图形来表现我们的思考,那么这些图形本身就成了拉动思考的引擎
一旦我们容许异质元素的混搭造成的“混乱”,那么各种新奇的灵感就会像泉水一样涌现。
也许人和人之间,在先天禀赋上确实有多多少少的差异,但这些差异在可习得和可演练的思维方法面前,都显得不是太重要。一个具有高度可塑性的大脑在良好的思维工具的辅佐下,在持续不断的行动的打磨中,会强大得超出你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