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天,安心的不出门,一卷书,一盏茶,慰心亦解忧。世界就在方寸之间,有内容亦有温度,喜欢这样的生活。
《浮生若梦》是清人沈复沈三白的自传体散文。沈复,字三白,生于清乾隆年间。很早就听说过这本书,最近才得缘好好翻看。果然书也同人一般,再好,也得有缘才能相见。
我看的是张佳玮的译本,附了原文,先看译文再看原文,就轻松多了。
说是六记,其实现存的只有四卷。其中最好看的是闺房记乐,写他夫妇二人之情事。他的夫人陈芸是被林语堂先生称作“中国文学中最可爱的女子”,由此可见沈复这夫人的魅力,沈复得这女子确乃三生之幸。很多看完此书的人都觉得沈复配不上陈芸。当然,配不配得上如今说来都没什么意义。感情的事原本就最没办法计较与理论。
且说闺房记乐中处处闪耀的皆是陈芸这女子的聪慧与可爱,二百多年以后的今天,再看这女子依然会忍不住赞叹。
一个生于清代的女子,自幼丧父,与寡母和弟弟相依为命,靠做女红供弟弟读书。听过一遍《琵琶行》便会背诵,认字时也是依照自己的背诵对着书一个字一个字的识得,在做女红的闲暇渐渐就通晓了吟咏诗词,能写出“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这样的句子。
十三岁的沈复便倾倒在这女子的才情之下,跟母亲说:“若为儿择妻子,则非淑姐不娶”,这淑姐便是那陈芸,陈芸,字淑珍,是沈复舅舅家亲戚的女儿,与沈复同岁且长十个月。沈复的母亲也很喜欢陈芸,便应了儿子,与陈芸的母亲下了聘礼订了亲。
当然,这芸娘不仅聪慧,善女红能吟咏,人也生的美,沈复这样描写她的样子:其形削肩长项,瘦不露骨,眉弯目秀,顾盼神飞,唯两齿微露,似非佳相。一种缠绵之态,令人之意也消。他觉得美中不足的是她的牙齿,两齿微露,想来应该是一对小虎牙吧?今天看来也蛮可爱的。
陈芸对沈复也是很有一番心思的,幼时一起玩耍,会偷偷留了饭食给晚上饿了的沈复吃,沈复出水痘,陈芸便默默的斋戒为他祈福,吃了好几年的斋,这还都是两人成婚之前的事。二人成婚之时,比肩调笑,恍同密友重逢。
婚后的二人更是恩爱缠绵,小别三月,便觉有十年之长,待见了面的他二人,执手相看,未通片语,只觉魂魄恍恍然化烟成雾,觉耳中惺然一响,不知更有此身亦。
那段时光里的三白与芸娘,一同研习书卷,谈论古今,品月赏花,饮酒作乐,三白以为人世间的欢乐莫过于此。能娶得与自己性情喜好相同,且善察言观色,聪明灵动的女子,只愿携手遨游天下,今生不够,还约来世,画月老像,逢朔日望日便焚香拜祷,祈求来世仍续这夫妇相爱相知相守之缘。
来世不可得知,这一世,她们有二十三载的缘。
印象深刻的有一段是芸娘女扮男装随三白去庙里赶一场盛会,玩儿到最后见到庙里管事人家的家眷,芸娘忘了自己的装扮,去抚了人家女子的肩打招呼,被老仆妇大骂当做轻薄狂徒,三白不知做何解释好,芸娘赶紧脱了帽子,踮起脚给人家看,说“我也是女子啊”,对方愕然后转怒为笑,留了芸一起吃喝茶点,末了又用轿子送芸回家。
想想她脱帽踮脚喊我也是女子的样子,真是忍不住想笑。
芸娘也会央着出门办事的三白,偷偷带上她,顺路去看没见过的太湖,得见天地宽广,便觉不虚此生。在船上等三白回来时,怕被人看见,乖巧的随了船夫的女儿去岸上树荫下躲避。
菜花黄时,三白想与友人去赏花,还想对着花有口热乎的吃喝,初始都为这犯难。聪明的芸娘,雇了巷子里卖馄饨的摊子,里面有锅和炉灶,提前准备好菜肴。在风和日丽的苏州南园,在遍地金黄的油菜花地,在柳阴下,这群人团团围坐,赏花还有温烫好的酒肴,羡煞路人。“若非夫人,定不能如此尽兴”。
荷花开的时候,芸会用沙囊装茶叶放入荷花心,隔日取出,烹雨水泡这茶,香韵绝妙,心思也绝妙。
至于日常勤俭持家,做小食盒,收藏书画,教佣人制作移动屏风,无一处不显出芸的慧心与巧思。用最少的开支尽可能过最雅致的生活。用张佳玮的话来说,“平心而论,沈氏夫妻过的日子着实清寒不易,在漫长的时光里,终于还能过出风流倜傥,甚至清暖温柔的味道来,里里外外,无一处不是芸的光彩”。这样的芸,三白怎能不爱到入骨?
可惜这样的芸,这样的缘也就只续了二十三载。恩爱如三白与芸娘,也终不能共白首。
三白生于幕僚之家,青年时期便随父亲出外做幕僚,后来与父亲产生隔阂,便独立谋生,靠着朋友们的引荐,接一些临时的差事,没有长期固定的收入,生活漂泊不定。他和芸还育有一双儿女,芸后来得了血崩,吃药看病也很是费钱。到最后穷困潦倒,把女儿青君提前嫁入人家做媳妇,儿子逢森被安排去做学徒。安置完一双儿女,芸被接到幼时结拜的姐妹家养病,三年后去世,终年四十一岁。
芸去世后三白痛不欲生,隔年父亲又去世。儿子逢森也在几年后过世。
四十六岁时作《浮生六记》。
现存有四记,除了写他夫妇二人的闺房记乐,还有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闲情记趣里面第一段的童趣我在女儿的课本里看到过。后面讲插花做盆栽的一些细节也很好看,我上过一点花道课,书里面讲到的一些诸如“起把紧”“旁逸斜出”,花道课里也都有讲这些。看到这里有在异乡见到故人的欣喜。
有人说《浮生六记》是中国散文中的一颗明珠,也有人说《浮生六记》是乾隆年间苏州书生家庭市井里的一幅卷轴画,还是加了大量风景描绘的山水卷轴,与我而言,看此书最大的收获是识得了芸那样聪慧可爱的女子,还有沈复给我的启示,不管境况有多么不好,也要走出去看世界,去看名山,去访古庙,让自然的风物洗涤内心的苦闷与世俗的烦忧。
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人生落幕前,用不同的形式为自己的人生绘一幅别样的卷轴画。不同的人生亦有不同的精彩,漫长又短暂的一生里,有多少是你刻骨铭心想要记录下来的呢?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期待属于你、我的《浮生记》,期待更多的《浮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