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 赵淑懿
今年寒假,我来到向往已久的"天府之国"成都,游览著名的杜甫草堂。
初入园中,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在灰白的天空下,绿水青山,红花碧草,到处苍翠欲滴,仿佛转换了时空,误入人间仙境一般,到处散发着诗的韵味,令人也忍不住想吟诗一首,来表达自己满心的喜悦。
进北门不久,“哗哗”的水声自远处而来,盖过了园外的人喧马啸。走近些看,只见一道白练挂于石壁之上,似一条丝绢从机杼之上倾泻而下,落入潭里,激起片片水花,拍打着岩石,有力而又动听,好像数支竹笛同时吹奏般清脆。瞬间,整个天地变得安静,只剩下那动人的水声。
再往里走,一路高大的紫竹遮天蔽日,带来丝丝阴凉。一条浣花溪围绕着整个园区,潺潺地流动着,焕发着勃勃生机。就连平日里聒噪的游人们也轻声细语起来,加上迎面而来的徐徐清风,营造出一种高山流水、宁静致远的境界,令人无比惬意。
沿着颇有特色的红墙小道走,渐渐地,看到了几座高大的楼阁,这便是富有文化蕴涵的藏经之地。楼阁上黑匾金字,十分醒目。经过柴门,就是摆放着杜甫铜像的大雅堂了。铜像衣衫单薄,显得十分无助,不禁令人联想到杜甫心系苍生,胸怀国家却仕途失意,郁郁不得志的忧思之情。这造像与他的自号"少陵野老"倒十分贴切。
走过长廊,几株腊梅在庭院中怒放,舒展花瓣的红梅,吐出星星点点的黄色花蕾。微风吹过,花瓣慢悠悠飘下,犹如世外桃源。过往游客纷纷拍照留念。我们在梅树下仿照林妹妹作赏花状,陶醉其中。
快了,快到了!透过树隙。隐隐约约看见一座低矮的茅屋,那便是人人皆知的杜甫草堂了。我们怀着敬意排队进入草堂。外墙很斑驳,墙皮大多脱落,只看见里面的茅草墙,屋内设施极为简陋,几把木头椅子,一个草床,几个小房间,大概就象一个教室那么大,这便是所有的家具和房间了。看到此情此景,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立时浮现眼前:"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一位身居陋室,仍然心系天下的落魄诗圣的伟岸形象,越发在我心里明晰起来。
门外风景极好,推出门去就是浣花溪。一潭碧绿的溪水和岸上的青草让人不觉想起了辛弃疾的诗句“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好一派田园风光!但很难想象,这美丽风景的背后,一位伟大的诗人,是怎样在小小的茅屋里度过了清贫困苦的一段时光的。
渐渐的离开了茅屋,我们又看到了草堂影壁以及藏书阁等地,并在各处拍照留念,吟诵杜甫的诗句,欢快愉悦。
太阳隐去了羞得通红的大圆脸,天色向晚,可我们却还在兴致勃勃地参观。没看到初七的“对酒吟诗”演出,是此行的一个小遗憾,且待我下次再来吧。
徜徉于这诗意草堂,任谁都不忍离去,谁叫这座小园如此可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