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自认为自己是个勤奋好学的人,但事实证明,我可能只是个忘记带脑子的低水平勤奋者。
上学的时候,我会很认真的笔记,把老师说的重点我都用小本本记下来了;做错的题,我也很认真的整理成错题册。
看书的时候,我会认真的从头看到尾,看到有启发的句子就划线或摘抄,概括核心内容。
大学四年我读了300多本书,可是今天,我基本上都不记得了,生活也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读了很多书,知道了很多道理,依旧过不好这一生」,印证在我身上真是句真理。
是的,我想我掉入了「低水平勤奋陷阱」,一直都不带任何思考地、被动地接受信息和别人的观点。我的问题在于「读书不少,而想的太少」,因此一度怀疑自己脑袋上是否真的装上了脑子,为什么我读了那么多书,总好像收获了很多东西,又好像什么都没在脑子里留下?
带着这个这些问题,我又去看了很多与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等关键词相关的书,发现被动地学习方法——听读,只能留存 5% ~10% 的知识,并且这5%的知识如果不及时复习,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殆尽。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在一年不断的思考和实践中,我总结了这3个比较好用的思考方式,现在分享给你,如果我踩过的坑,你刚好也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着,希望对你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少走一些弯路。
1、开放性思维
「开放式思维」是指遇到新的观点或与自己不一样的观点,能够平静地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一起探讨双方掌握的事实、彼此推理的过程,以及结论不同的地方,从而使自己的头脑更加开放。
与之相对应的是「封闭式思维」,是指遇到与自己不一致的观点时,第一反应是找理由反驳,没有办法摆脱自己旧有想法的禁锢。
如何打破「封闭式思维」,形成「开放式思维」?《原则》中,达利欧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思路:
§ 我们的思维模式,要从说「我是对的」,变成问自己「我怎么知道我是对的?」
§ 诚恳地相信你也许并不知道最好的解决办法是什么。「如果你不能在一种『我不知道』的状态下探索一段时间,你就不可能做出很好的决策」。
§ 不要担心自己的形象,只关心如何实现目标。「致力于做出最好决策的人,很少坚信自己已经掌握了最好的答案」。
§ 谨记,你是在寻找最好的答案,而不是你自己能得到的最好答案。(重复)你是在寻找「 最好的答案 」。
2、流程化思考
常常在公众号看见一些励志文,类似:
坚持30天跑步,1个月瘦了10斤;好励志,我也要去跑步减肥,跑了两天之后就没有然后了……
一年读书100本,我收获了xxxx; 买了一堆书回来之后,就没有读书的欲望了……
不知道大家会不会跟我一样,有这样去改变却又执行不下去的冲动,反正我是常常会有不,因为想让自己变得更好。冲动是魔鬼,为了避免三分钟热度,把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变成一种习惯,长期的坚持下去,我建议你按一下流程问自己几个问题:
①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
②坚持做这件事情,10天之后会给我带来什么?10个月之后呢?10年之后呢?
③为了做好这件事情,我需要做哪些准备?
④制定执行计划,花多长时间,什么时候做哪些事情,列一个执行清单,然后按照清单打卡的方式,一步步地去完成。
3、反思
达利欧在《原则》中写了这样一个公式:
痛苦+反思=进步。
我们提升的过程,就是不断反思看到自己的问题,然后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当我们不愿意看到问题,当我们任由问题就那样在那儿而不解决,就是我们停止成长的时刻。
在这里,还要梳理一个误区:反思≠总结。
总结是对结果的好坏进行分析;
反思是对产生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
通过反思可以总结得失,寻找所得结果与预期之间的差距,发现哪里做的好,哪里做的不好,使执行计划能够得到及时的反馈,以便做出进一步的计划调整,从而不断地提高能力、挖掘潜力,把事情做的更好。
关于如何进行反思,我想分享一个我的反思模板,这也是我平时写日记的模板:
①今天我做了哪些事情?
②我做这件事时,我当初的目标是什么?
③我哪里没有做好?为什么?还可以怎么做?
④我哪些地方做的比较好?为什么?
⑤这个结果跟我的目标有哪些差距?
总结: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做一个有想法的人,可以从三个方面开始着手:
1、保持头脑的开放性
2、决策时进行流程化思考
3、及时地反思调整
==============================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Funny成长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