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应该是我第四遍看《海上钢琴师》,在自己的印象里上一次距离自己的时光应该是在高中,但是代入现实是生活中应该是在大学,毕竟要是延伸到高中的话那得是四年前了,那应该是我第一次遇见它的时候。
我初中高中的时候在县城里念书,家住在小镇上,初中每周五才回家一次,周日下午又坐车回学校,到了高中变成周六,有些时候时间匆忙甚至好几周才回去一次。
那时候手机已经普遍了,我们都疯狂的使用着网络社交软件,但是还没有像今天这样一刻都离不得,基本上每个周六的晚上我都会窝在沙发上选一部电影看到深夜再睡觉,每周一部的话,要是三年算下来也得有一百多部了。
我爸妈睡的很早,一般不到十点就睡了,而我经常是泡半个小时的热水澡,然后从十点才开始看电影,所以我把电视机的声音调的很小,我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有很多声音都没有听清。
我已然忘记了当时看完的感受了,不过我确实觉得这是一部很浪漫也很值得观看的电影,在看完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经常谈起以及安利给我的朋友们。
这次重看让我确切地感受到了人的回忆是会骗人的,比如那句经典的台词,出现在1900要下船的时候,“我们微笑着道别,说着下次见,但是我们都心知肚明,再见即永别”。
当时看到这句时我就特别喜欢,后来还在意林里看到过,而后大学时光我应该是重看过两次的,但是在过去的整整一年中,或许再往前延伸一年,我的记忆却深信这段话出现在船要爆炸时康恩和他分别的时候。
甚至当这段对话出现在了下船时,我还在想有没有可能这段对话出现了两次,结果直到康恩下船也没等到我想等到的话语。
看来记忆这东西果然是会骗人的,要不是这次重看了,我还坚定不移的以为自己记得每个片段呢。
另外就是1900的与众不同,为什么他会成为这么有才华的钢琴家,甚至能够让创造爵士的人都心服口服地认输,他的纯真,他的直率,他的通透,看见了每个人的灵魂深处,这让我觉得艺术是不疯魔不成活的,这又正好源于最近看《霸王别姬》的感悟。
《霸王别姬》我是很早就知道了的,但是一直没有去看,一直听说是被誉为“以为是中国电影的开端,结果是中国电影的顶点”这样的一部电影,像剧中的“一辈子就得是一辈子,少一天一分钟一秒都不行”这样的台词我也经常在流媒体上刷到,不过我总归觉得这是一部不适合我的电影,实际上在观看的途中我也一直在加倍数观看。
京剧我是听不懂的,但本着增长见识的想法我还是粗略听了一些片段,最后还是不着门道,加速跳过了,剧中小楼说蝶衣不疯魔不成活确实生动形象,小楼和蝶衣的京剧造诣在当时一定是极高的,不然也不会一直能做“角儿”,但是小楼只在戏里演霸王,蝶衣除了在戏里演虞姬,回到了现实生活中还以为自己是虞姬。
有时我觉得人们对艺术家的要求太高了,像蝶衣,像1900,他们都世间难得的奇才,在各自的领域进行了长时间的探索,以至于他们回到生活中倒是不自在,像个不知道生存方式的小孩了,蝶衣依靠小楼,依靠袁四爷,周末的1900没办法下船,只能随机拨打单身女性的电话号码和人聊天。
在艺术的领域投入了太多的时间,以至于在日常生活中他们脱了轨,看到如今的大众们对各种歌手,舞者,表演者,运动员,作家,主持人等等职业从业者进行无理由的除了他们本身职业外的要求,我总觉得这样太过分了,要全身心得投入到事业里去,还得在网上管控自己的风评,人类都是幻境的产物,大部分是没法对这些闲言碎语置若罔闻的,悲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