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时间:2014/10/28
每每在实验室遇到些人为因素影响了实验进度的时候,我就会大喊:实验室管理!实验室管理真的很重要!但是,很多道理很多人懂,可是就是没有懂得的人愿意去行动。就像在我们学校,常常会听到不同系的学生在一起吐槽某些technician简直是帮倒忙;有些制度就是让你看着仪器却用不到;还有些财务管理虽然防止了资金的不当使用,却也狠狠拖延了实验进度,甚至让你买不到合适的仪器。
以上的事情我都遇到过。很多次让我怒的想在实验室摔东西,当然我最后还是控制了自己,没傻傻地让自己的宝贵sample牺牲于自己的不冷静。可是,这样的事情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后,也更促使我去思考,是不是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法?除了funding和paper这些比较明显的学术双刃剑外,实验室管理这个“冷门”问题,是否值得更多的讨论和改革呢?
另一方面,这年头人们常常抱怨博士不值钱,多少年前博士毕业就可以开始当AP,现在却是没有尽头的博后。不过,从供需关系上说,只要博士自己不去开新路,这个问题暂时无解。两方面考虑下,我也来提个有助于消化这大量博士供应的方案——实验室经理。
其实这不是个新概念。不少国外实验室中就有lab manager的职位,但是并不算广泛。更多的地方,这个职位和technician混淆,或者是把这个职务可以做的事情分散到博士后和博士生身上。从我个人的经历上看,lab manager的设立有其独到的意义。
其一,博士有真正的实验经验,对于一个实验室可能出现什么问题,哪些药品应该如何放置才不会危险,哪些仪器应该如何使用才不容易老化。还有怎么样才能让仪器的使用达到最高效率,怎么样让实验室的订单最快落实,怎么样让成员交替时样品可以得到好的传承……太多太多的问题,只有过来人才痛过,想过,纠结过,而lab manager的职位便给了他们一个做出答案的机会。反观现在我们的technician系统,很多是本校的本科毕业留校,高级些的是硕士出身,很多不是他们不用心,而是很多时候根本就无法换过位置体会到我们的心情。这样比较之下,我相信一个每个月贵一点的博士实验室经理一定能“人”有所值。
其二,杂事一人当,往往强过多人分担。lab manager承担了各种订单的落实,各种仪器的管理,也可以让学生和博士后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研究工作上去,最终将是整个实验室效率的提升。长远来看,必得收益。
不过,我的这个想法也就是纸上谈兵。若是真要执行,想必教授们也要抱怨:没有合适人选,找来也没比technician强,完全浪费钱!好学生一定会做博后再去做教授,怎么会来做这个!之类之类。不过,我还是认为,萝卜和坑总是相互作用的,有了这样的坑,相信萝卜很快就会有的。如果怀疑效用,试点,试点一下总是可以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