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微信公众号“郑老师的话”收听了“备稿六步:《再别康桥》朗读技巧分析|公开课”,这是郑老师在公众号上第一次通过对一篇完整的诗歌,引导听众从六个步骤来备稿及如何进行朗诵创作,以下我是对公开课主要内容的梳理。
在开始朗诵之前,我们可以先自己来感受文章,咀嚼文字,这样能和他人对作品的朗诵创作有个对比,有助于对内容更深入地理解。
一、备稿六步
1.划分层次
这首诗有七个自然段,可以分成三大段,第一段(第一自然段)为起首式,作者来到了康桥。第二段(第二到第六自然段)表达作者在康桥的所见、所闻及所思。其中第二、三、四自然段写的是实物,第五、六自然段写的则是作者的想象。第三段(第七自然段)首尾呼应,作者带着落寞的心情离开了康桥。
2.概括主题
作者留恋在剑桥大学那两年的时光,于是故地重游,花了很多时间去追忆,但那些美好的曾经都回不去了。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追忆。
3.联系背景
朗读之前了解文章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包括作者当时的写作背景及所处的大环境。关于这首诗有很多的说法,大多认为这是作者六年后于1928年秋回到剑桥大学,回想在剑桥的美好时光,心中无限感慨,从英国返回中国的海上写的。
4.明确目的
作者写这首诗的目的就是表达自己内心的惆怅、留恋和惜别之情。
5.找出重点
每篇文章都有一个全文的制高点,我们需要把它找出来。而这首诗的制高点是第五自然段,情感的抒发来到了高潮。
6. 确定基调
基调包括了基本语调、情感基调。 作者认为在剑桥的两年是自己从蒙昧走向清醒的两年,在这也有和林徽因的美好点滴,心中五味杂陈,思绪万千,只是这些都回不去了。不怕一无所有,就怕曾经拥有,这首诗的基调是婉约、低沉的。
经过以上六步的分析,这首诗的朗诵处理是开篇低沉,以中低音为主。节奏总体相对慢,慢中又有快慢交错。该篇朗诵以实声为主,虚实结合能更好地抒发情感。
二、几点重要的朗诵心法
1.联系自身,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就像朗诵这首诗,如果永远只想到徐志摩,那样的朗诵就有问题了。朗诵也属于一种创作,目的就是为了表情达意。我们可以回去一些好久没有回去的地方,见一些好久不见的人,在朗诵时嫁接到自己的情感上。
2.情感是君王,气息是统帅,声音是士兵。
这句是郑老师常挂在嘴边的话,朗诵不是在应试教育环境下的死记硬背,没有标准答案,没必要弄得太复杂,只要总体基调是对的,合乎我们的情感表达,不同的作品可以有不一样的处理。
3.朗诵就像看到山峰、海浪,要有画面感。
这首诗开篇低沉,前四段为第五段达到文中情感制高点逐步铺垫,第四段开始扬起来,第五段情感表达上是因为过去的美好时光已经回不去了,从而由高峰滑下来转为惆怅,第七段则是一种落寞情绪的表达。
我们把语言表达的过程想象成层峦叠嶂的山峰、海浪,脑海中想象着相应的场景,仿佛身临其境,让听者能从你的声音中自然想象出画面。
4.我们要有技巧地烘托出情感。
郑老师认为,朗诵和朗读没有多大的区别,都是通过朗诵技巧作为中介进行表情达意的语言活动。
在朗诵的力度、副语言(肢体、表情等)等方面的不同处理,可以结合我们朗诵时的场景和面对什么样的受众。
归根结底,朗诵是为了表情达意,意识到这一点,我们的语言表达才具有生命力和温度。
以上是我在听郑老师的公开课后,结合个人想法所整理的学习笔记。
做好了“备稿六步”的准备后,我录制了这首诗的朗诵音频,期待伙伴们的聆听,还请多多指教!
附:本人的诗朗诵《再别康桥》收听地址,伙伴们可关注荔枝fm“白飞舞”。
更多语言版本在准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