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罗胖提到了迭代,就去把伯凡老师“迭代”那期又复习了一遍。
我以前认为:
拖延症是一种比较严重和难以治疗的病。
拖延是因为没有准备好。
做事就得准备好了,再一气呵成。
我的拖延症不严重,不会坏事。
可是没有人告诉我:
拖延是一种习惯,而不是病;
拖延是因为精神完美主义;
做事应该边做边改,不下水,别想学会游泳。
我的拖延症,会坏大事。
拖延,就是变相的将自己推向不理智,并且在不理智的时候跌进all in的深坑(大把的时间浪费着,然后在死线前一点all in)。
所谓的自我迭代,对于个人来说,其实和笑来老师说的成长是一个意思,就是要不断地革新认知,然后不断地实践纠错自我成长。
拖延是一种习惯,是一种我们平日里的思考,行为,处事方式,以及周围环境和人对我们的影响,所综合形成的一种习惯,一种生活的惯性。
我们之所以会拖延,是因为我们有一种精神的完美主义,我们总是设想一个完美的结果,然后去实现这个完美的结果,然后就会达到从0到1,一鸣惊人的效果。
可是现实和我们的设想恰恰相反,我们的能力和我们的完美设想,相当的不匹配,于是我们就胆怯和退缩,然后以准备为理由,来回避我们的能力不足的问题。然而,当我们临近死线的时候,我们就不得不去面对,我们会被不能完成任务的更大的恐惧驱使,然后在这最后的一点点的时间里,匆匆忙忙地去着手,在这一点点的时间里,all in。
结果就是,对自己没有把握的事情押上全部,然后忐忑不安地坐等现实的审判。在接到判决书之后,又充满了无尽的懊悔,为什么当时没有早点着手呢?如果把前面浪费的时间拿来完善这项工作,分分钟完美的节奏啊。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这件事就过去了。在下一轮将工作来临的时候,又是依据惯性,继续了这样的循环,毕竟结果坏的还能接受嘛。
我们都知道迭代的正确,可我们向往着从0到1的快捷。边做边改,慢慢的发展,实在是令人难以忍受。然而,我现在才真正明白,迭代和从0到1是一体的,虽然笑来老师,伯凡老师,和幂定律早告诉我了,可是,我才理解。
首先,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所以,也不会掉1,所谓的从0到1,只是他在零点几的时候,我没有看到而已(或者是,因为不感兴趣,所以选择不去看他)。
荷花池的荷叶每天翻一倍,十天铺满整个荷塘,那么当她跑到一半的时候是第几天?第九天。如果你三天前来的荷花池,当时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当时只不过铺了一个小角而已。
所以从0到1,只是他是在很小的时候,你没有看到,他在成长的时候,在扩散的时候,你也没有看到。然后惊讶他的一夜爆发,可人家那只不过是遵循了幂定律而已。
假如1是完美和光辉灿烂,那么0到1,就是经历了不可见人的惨,在这个惨不忍睹的时候,在这个你都不去看的时候,他在不断的不断的蜕变。迭代,可从0到1,具有波粒二象性,是一件事物的两个不同观察面,所得到的不同结果。我们看到的是从0到1,而他自己经历的则是迭代。
我们所渴求的完美,所渴求从0到1的光辉灿烂,本质上都是需要慢慢的迭代,成长和进化的。精神完美主义永远会忽略一个东西,就是忽略它的过程,忽略得到完美的过程。没有了这个过程我们就会看到一个非常美丽的结果。而这个美丽的结果,给我们造成了极大的落差感,让我们寸步不(敢)前。
理清了逻辑,就好办了。
拖延是一种习惯,那就用另一种习惯来代替它。
病根是精神完美主义,那就打破这种完美主义,要么制造不完美,刻意训练我们面对不完美,要么就补足过程,将过程完善成为最小可自行单位,然后按步执行。我们会害怕自己不完美,那就想想一个更大的恐惧,拖延的恶果来逼迫自己行动。
总之就是,先做起来,做正确的事,然后自我迭代,等待时间的1的回报。
虽然现在才理清逻辑和思路,幸运的是,在准备好思路之前,就行动起来了,各方面的目标,各方面的计划。到现在,夭折了一大部分,但是保留了一部分,并且有两项已经成为习惯了(在《得到》跟着老师们学习,每日留言)。强迫症下意识还是会犯,但是不会因为不完美而不纠结了。想拖的时候,就会想如果不做会有什么更大的麻烦,然后就干了。虽然不能每次都有效,总比不做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