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在微博上有刷到过这部电影以及导演方励的一个故事,已经埋下了要去现场观影的种子。昨天朋友圈,又看到了一位我尊敬的老领导分享的视频以及他的推荐评论,自信以为自己是老领导眼中的能够安静看完一本纸质书以及长达26分钟的演讲视频的人之一,我立马决定买票去支持一下。
下午四点多买的晚上九点一十的票,直到六点多,该场次的观众就我一人,略显孤独。我有跟部门两个小年轻推荐晚上一起看,其中一个晚上回家需要去遛狗,一个明显不感兴趣,后来我刷到他朋友圈:他正对着一堆啤酒吃宵夜。
电影院离我住的地方有点距离,我是背着越野包跑过去的,中间我还去了趟迪卡侬。国庆期间要参加戈赛,有些物资还没有准备齐全,正好一趟将事办了。7点出发,跑步9公里,迪卡侬花费512元,影院买水花费8元,520妥妥的。等电影开场的时候,我又看了看,该场次观众达到了10人,十全十美妥妥的。
当然,我很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让其他9个人买票来观影这部电影呢?我拎着花3.5元买的迪卡侬袋子进场的时候,里头已有一位中年大哥,与我年纪相仿。我看着他,他也看着我,略显尴尬。估计,他心中也有同样的好奇。
电影开场的时候,后排进来了一对看起来像情侣的观众。之所以引起我的注意,是他们一进来就叽叽喳喳的讲个不停,男的将故事背景讲给女的听,用的是四川话,但我听懂了。背景说得没错,但真的很烦,而且我想说,这部电影,不适合约会,他们来错了地方。果不其然,十分钟不到,他们走了,略显失望。
凭我对电影粗浅的理解,在电影院播放纪录片,其是不讨好的。这里头没有小鲜肉,没有大明星,没有惊险刺激,没有大场面制作...因此其票房是可以预见的,不谈商业收益,大概率是收不回投资的。但人家方励就花了8年时间,倾家荡产的做了,他有他的理由,他无怨无悔。这已经在他的演讲的视频里讲得很清楚,他被这个故事触动了,他觉得他有责任将这段历史真实记录下来。
他是导演、他是主演(如果算的话),但他没有主观评判,他只是呈现,告诉大家他做了什么事情,找到了什么人,发现了什么故事,他力图真实展现还原给观众那段已经被忘却的历史,那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那些生命,是儿子、是丈夫、是父亲、是兄弟、是朋友...是活生生的人。
于是有了
- 用眼镜片藏起来的妻子的肖像,即使被打得遍体鳞伤;
- 给5岁的弟弟留下的要照顾好妈妈的信,被弟弟放在钱包里40余年;
- 炮兵们临死之际的集体高歌;
- 小孩洞里三名英军战俘辗转千里到重庆;
- 美国潜艇机械师与老兵们的抱头痛哭;
- 东极岛沉船处那久违80年的最后祭奠;
- 电影结束时那一排排陌生的英文名字...
我知道,现在的人们在短视频的诱导下已经变得碎片化了,即时满足才是常态,他们需要笑点、需要high点,需要刺激点。即便是看我千来字的文章,也会觉得很累。让他们静下心来看这么一部不讨好的纪录片,确实是奢望。
世界不太平,每个小圈子都有自己的想法,但作为人类,我们的爱本应该是相通的,我们本可以用爱来融化隔阂,温暖彼此,但奈何奈何...不过,总有一些人站了起来,做了些事情,向世界展示了些事实,表达些想法。作用的大小,无法去衡量,重要的是,他去做了且做到了。
感谢方励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