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就要过去了,这一年于我,总算有了一些与往年不同的事:写作,朗诵,听各种课程、文学作品……
2017年年底的时候,我开始听李松蔚老师的心理课程《换个角度,洞悉相处之道》。先是听的李老师的《12式沟通心法,听懂关系中的潜台词》,这门课其实是是《相处之道》的精简版。我听了之后,就忍不住买了全套的《相处之道》。
152期的《相处之道》听下来之后,我就成了李老师的粉丝。
李老师的观点近似于老子的“无为”,讲究顺应自然。在李老师的观点里,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不同的角度。我最喜欢李老师的地方是,他很平和,不极端。既没有强迫的说服,也没有亢奋的打鸡血。适合我这种比较随性的人。
再说回2017年年底,在听李老师的课程的同时,我开始想着要做点什么。其实就想让生活多一点不一样的东西,不想再这样今天重复昨天、明天重复今天的惯性生活。
我也和老公说过这个话题,他随口提了几个建议,也没什么新意。我估计他大概把这个话题当作我常有的“心血来潮”,他鼓励、但并没有很重视。
后来,我终于想到了,我可以写作啊。曾经也是爱读书爱写作的人,只是这曾经,已经过去了二十年。可是隔了二十年,心底依然还是为“她”保留着一个位置,所以这个念头一旦出现,就一发不可收拾。
我在网上辗转认识了二美,2018年1月1日起,我加入写作群,开始练习写作了。
这一年间,有过最开始的兴奋,有过写不出来的枯竭,也有过不知道为什么去写的迷茫,唯独没有过放下不写的念头。
现在,到了2018年的年底,回头看看,我对自己很满意。这一年,我对写作没有半途而废,我可以很高兴很有底气地在年底把“写作”这个内容加在我的年终总结里。一年的时间,我一共写了128篇公开文章,136186个字。
这些文章,这些字,它们像我的秘密花园里的树木花草,在我心里装点出一个美丽的天地。我因为它们而更加愉悦,也因为它们而更加美丽,更因为它们,认识了很多可爱的朋友。
2018年我最大的幸运是遇到了二美,进而又通过她认识了很多好朋友。对我这样一个需要抱团来坚持做什么的人,她的出现,是老天对我的眷顾——我需要这样一个契机的时候,二美就出现了。二美是个很有行动力的人,二美是个很能坚持的人,二美是个很有热情的人,二美是个很有想法的人……所以二美能一期接一期地开着写作群,能够聚集起一群可爱的人,让我(们)的路上能有同行的人,能一直愉快地写完了这一年,不觉得辛苦,不觉得枯燥。
因为写作,我认识了二美,因为二美,我又接触到了朗诵。
2018年8月15日,我在喜马拉雅FM上发布了我的第一个朗诵作品,《我想和你虚度时光》。那是二美的一个作业,她在那一期的写作群里增加了朗诵诗歌的内容。
从此,我又开始了一件一发不可收拾的事,朗诵。刚开始还好,只是跟着二美的作业,一个月读那么两三篇。后来兴趣越来越大,开始自己找诗歌找文章读。连老公也被我朗诵的热情惊动了,还主动给我买了话筒,帮我下载适合朗诵的配乐。
后来,女儿的语文老师为了提高学生们的阅读量,给写作打基础,要求学生们多读微小说、小小说。我给女儿买了书,又担心就这么把书丢给孩子,她不一定会坚持读下去。我就想到,不如我把这些小说读出来吧,每天在女儿吃早饭的时候放给她听,这样就能保证她每天都能听到一篇小说了。
于是,从11月份开始,我又多了一项任务,每天抽时间给女儿读一篇小小说。还好是小小说,一篇读下来大约8、9分钟;还好是给自己女儿听,她对我要求不高,一篇文章中有一两处卡壳的地方,我也不用整篇都重新来过。
到现在,4个半月的时间,我已经在喜马拉雅FM上发布了66篇作品(这个数字应该还会继续增加,到2018.12.31我会替换成最新的图片)。
朗诵和写作有某些类似的地方,它们都属于一种创作。写作是自己创造一个世界,而朗诵是把别人创造好的世界,通过自己的理解和表达,装点成一个新的有自我特色的世界。这也许,是我除了被写作吸引,又会被朗诵吸引上的原因吧。
我的朗诵水平还很初级,有时候我会尝试一些不同风格,但并不成功;有时候我听到自己“矫揉造作”的声音都会起鸡皮疙瘩。但这些朗诵作品我都保留着,这是我成长路上必经的过程,我想看到自己如何在一点点进步,这样我会更有热情和信心去坚持下去。
我是从2017年底听心理课程开始,才真正开始了我的听书之路。之前我都是看书,很少用听的。我总觉得看到文字的感觉更让人愉悦,听则少了那种快感。而且,现在很多书籍为了及时发布有声作品,朗读的水平也并不是很好,反而会影响我对书的感觉。
当我从2017年年底跨年听完了152期的心理课程(还是重复听了两遍),我发现,我喜欢上了每天上班路上听课的这种感觉。现在当我两耳空空地走在上班路上,我会觉得若有所失,甚至会觉得就这么什么也不干、大脑神游地走上半小时,太浪费时间了。
于是我开始主动找一些课程、文学作品来听。有的是朋友推荐的,有的是某些群的免费推介,有的是我主动购买的……听的内容很杂、很多,实在是无法统计出数字了。
目前在听的课是李松蔚老师的《认知思维16讲》,比他之前的《相处之道》的课要烧脑一些。还有蔡康永的情商课,听起来很是轻松有趣,容易让人接受。
目前在听的小说是《乱时候,穷时候》,作者是一位60多岁才开始认字写字的奶奶,她的故事没有华丽的语言和修辞手法,但朴素真实,很吸引人。
以前听的印象比较深的一些作品,像郦波教授讲的《五百年来王阳明》,文章好,主人公自身有魅力,郦波教授讲的也好。以至于听得我对王阳明这样一位古人真是心向往之,有时会恨不得生在那个年代,成为王阳明的一名学生,亲耳听他授课。
我还听过一段时间武志红老师的课,有一些启发,但他对心理的解读方式目前我还不能完全接受,所以目前我对武老师还是处于听听就好、参考一下就好的阶段。
在朋友的极力推销下,其实也是为了帮他完成业绩,还听了崔璀的《人人都需要的管理术》。这属于比较实用的课程,里面很多的概念其实都是从李松蔚老师那里转化而来的,只是更加针对职场和生活实际运用。崔璀和李松蔚老师是合伙人,这些课程都放在崔璀创办的Momself平台上。
Momself公号的主旨是“我是妈妈,我是我自己”(这点从它的名字上就可以看出来),里面有很多课程是关于妈妈们如何解决困境和独立思考、成长的内容。课程很多,有些课程互相之间有重复交叉的内容,但课程的质量还是有保证的,可以推荐。
我听书的另一个主要来源是三联的“中读”。 “中读”是《三联生活周刊》手机客户端,里面的文章都有一定水准。成为它的会员后,有大量的免费课程可以听。有一些精品课可以半价购买,比如《宋朝美学十讲》、《我们为什么爱唐朝》等等。
我听的比较多的是小课和快听,截了一部分阅读历史,可以看出,我属于兴趣比较广泛的人。
左手书还继续在写着,从天写到天,这一年一共写了184篇。
很多年没写过总结了(工作总结除外),这一次提笔为2018年做个总结,回头看看,心里是高兴的。2018,我为改变付出了实际行动,这些数字,就是我的成就。2019年,我会继续下去,做一个内心充实、感情真实、有生命力的人。
啊,写到这里,我开始期待2019年年底的回顾总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