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一段旅程,此途风景无限。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
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爱因斯坦
生命的长度是有限的,生命的宽度却可以无限延伸……
一
我国骨科泰斗卢世璧院士因病于2020年3月28日在北京去世,享年90岁。
卢世璧院士(1930.07.08-2020.03.28)湖北宜昌市人,1956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学院,1996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卢世璧院士在国内首先开展了人工关节的系列研究和临床应用、开展了周围神经伤系列研究;第一个研制成功国产CPM机;首创形状记忆合金棒治疗脊柱侧弯;国内最先建立冷冻干燥骨库……先后获得国家、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奖励16项,发表论文169篇,主编专著3部。
1996年的邢台地震、1975年的营口地震、1976年的唐山地震和2008年的汶川地震卢世璧院士都始终冲在救援前线。四次重大救援,他毫不犹豫一往直前,哪怕汶川地震发生时他已经79岁的高龄。当家人问候他时,他回了这样一条消息:“全身大汗,短袖衣衫;骨伤三百,手术等待;前方医队,被阻途间;路途艰险,一心向前;志愿者多,全来捐献,众志成城,定可胜天!”这位古稀之年的老者时刻心怀患者,一片医者仁心。
近年来频发的医患事故早已给我们敲响警钟,如何建立良好的和谐的医患关系是我们应该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
2019年5月,面对人民日报记者的采访,他曾说道:“医者仁心的‘仁’,其实还是两个人-医生和病人。医患之间共同承担着风险,应该相互信任。”3月28陶勇医生遇袭后的首次直播也提到医患之间的信任关系。由此可见信任是最好的桥梁,才能让战胜病魔的几率更高一点。
二
就在卢世璧院士去世的前一天,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植物资源与植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周俊院士因病在昆明去世,享年89岁。一前一后,两位院士先后离我们而去。
周俊(1932.02.05-2020.03.27)出生于江苏东台,1952年于南京国立药专专科毕业后进入南京援朝医疗团工作;1986年担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6年获得云南省科学技术奖突出贡献奖;2019年获得第二届“吴征镒植物学奖”杰出贡献奖。
周俊院士发现新化合物296个,其中新类型5个;系统开展了药用植物水溶性成分配糖体研究;提出检测植物环肽的新方法和“中药复方的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是组合天然化学库和多靶作用机理”的新观点;1978年周俊和其他专家从昭通产天麻中发现有效成份麻素……
周俊院士也颇爱文学,散文、诗歌、杂文、他都爱,还曾在《云南日报》上发表过文学作品。周俊院士热心公益,资助贫困山区学生数年。他在总结自己的一生时写到:“流水长,人生短。我像流水中的一株小树,没有顺流而下,而是留在了流经的小潭中。昆明黑龙潭畔我留下了;没有完全枯萎,也未成大树;有了家庭,有了后代;结识了前辈,相交了同辈,交出了后辈;有苦有乐。”
三
今年已有多位院士相继离去
1月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蒋洪德逝世
1月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神经药理学家池志强逝世
1月19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方守贤逝世
1月24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方华逝世
2月4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儒泳逝世
2月1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段正澄逝世
2月2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同惠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沙庆林逝世
2月2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蒋亦元逝世
3月1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宁津生逝世
3月1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道增逝世
3月27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周俊逝世
3月2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卢世璧逝世
大师远去,光芒永存。致敬我们的院士!
接过大师手中的火炬,一代又一代的大师继往开来,探索真理,永不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