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迹“福建之行”走好“发展之路”
10月15日至16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来到漳州、厦门等地,深入乡村、红色教育基地、文物保护单位、自由贸易试验区等考察调研。了解当地推进乡村振兴新,红色基因传承,文化遗产保护,自由贸易区建设等情况。广大党员干部当循迹总书记的“福建之行”,继承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发扬敢为人先、爱拼会赢的开拓创新精神,锐意进取、善作善成。树立和践行造福人民的政绩观,不忘初心、担当作为、廉洁奉公,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循迹“立根铸魂,守本归真”,走好基因传承、文化保护之路。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从山西运城博物馆到三星堆博物馆,从曲阜孔府到伏羲庙,从广东永庆坊到关帝文化产业园,并多次在不同的场合上着重强调,必须加大文物保护利用以及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力度,让文物焕发真正的生命力,鲜活地呈现于世人面前。广大党员干部应深刻铭记,文物与文化传承不仅是当代人的宝贵财富,更是子孙万代的精神寄托。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维护文化立场,积极培育文物保护与文化传承的“全局观念”,以此铸就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牢固意识。我们要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根脉”与“灵魂”,捍卫中华文化的“本质”与“纯真”,确保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世代相传,永不褪色。
循迹“民之忧愁,民之期盼”,走好为民服务、为民造福之路。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陈城镇澳角村,在村内码头察看海鲜干货和渔获产品,当得知当地海产品购销两旺,村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喜讯后,他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面对时隔23年的乡村巨变,总书记深感自豪,并勉励大家继续发扬优势,深入挖掘和利用海洋资源,做好“海”的文章,推动乡村振兴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念兹在兹,枝叶总关情,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不仅是“国之大者”,更是我们肩上那份沉甸甸、不可推卸的责任。广大党员干部要继承发扬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面对群众的忧愁,要有“不畏多、不畏难”的精神,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有呼必应,有疑必解,有难必帮,以“动真碰硬”的决心破解民忧“痛点”,以“不等不靠”的速度打通民困“堵点”,以“舍我其谁”的担当回应民需“重点”,当好人民群众的“解忧人”。
循迹“苦干实干,开拓创新”,走好创新发展、强国担当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闯出新路。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营造更加完善的创新环境、更有吸引力的人才环境。自改革开放以来,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内陆,改革的脚步永不停歇,改革的道路来越来宽广,改革的力度越来越强。从温饱到全面小康验证了“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的道理。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改革创新,完善人才服务体制机制、持续优化发展环境视为稳固人才之基。 推动资源调配向高技能人才倾斜,依托产业发展需求,紧密契合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关键工程实施、重大项目建设以及重点产业升级对高级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实施精准引才策略,吸引并汇聚高技能精英力量,确保高技能人才与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