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琳娜是闺女的幼儿园老师,我们认识已经有三年了。
认识她的时候,她还没开自己的家庭幼儿园,而是在我家附近的一个非营利性的家庭活动机构做早教老师,负责1岁-2岁组、4-5岁组的幼儿活动。
她是阿尔及利亚的穆斯林,戴着头巾,色彩斑斓,时常穿着牛仔裤配长靴。她身后总是跟着一群对她非常眷恋的孩子,个个都恨不得时刻挂在她身上。我时常羡慕她能够带着这么多孩子还能保持笑口常开,总是一副活力充沛的样子。
闺女本身是内向的,第一次带她到家庭中心参加早教班的时候,她才刚刚一岁,浑身散发着生人勿进的警惕,方圆三米内都是她的领域,谁要是敢踏进领域,她二话不说就哭给你看,哭得透不过气来的时候,还会咕咚一声仰天倒下,双目紧闭,情形特别惊悚。
带着警惕性这样高的闺女去为她找社交圈子,新手妈妈如我,心里总是忐忑。但能怎么办呢?好不容易熬过了加拿大长达半年的冬天,难道还在家里蹲着长蘑菇?
卡琳娜当时正是1岁-2岁组早教班的主管老师。之前来踩点的时候,我已经默默地观察了她好几次,发现她总是笑容满面,孩子们对她也非常依赖,可见是个值得把闺女托付给她的人(哪怕一周只是一个半小时)。
她的教学方法是张弛有道的,而且非常懂得尊重孩子。有一次我观察她和4、5岁孩子的互动。有个孩子大声尖叫着:“卡琳娜,卡琳娜,快来看我!”卡琳娜正忙着跟另一个孩子互动,她先把身边的孩子安抚好,交给她一个小任务,然后再过去看那个尖叫的孩子,蹲下身子温柔地说:“我们小声一点说话,否则别的小朋友的耳朵会很疼的。哎呀,看,我的耳朵也有点疼了!”那个孩子连忙把声音降低。
温柔、身上充满着母性的光芒、懂孩子、懂教育,这就是我对卡琳娜最初的印象。在她不知道的时候,她已经赢得了我的信任。
后来发生了一件小事,让我认识到了她严格的一面,让我对她更加敬佩。
这件事同样是发生在家庭活动中心。
这个中心有一个小小的临时幼儿园。所谓临时幼儿园,就是可以帮父母托管孩子两个半小时,位置有限,每个时间段只接受六名孩子,需要提前一个星期预约时段,每个孩子每个星期最多可以预约三个时段。我那时候几乎每天都带闺女去活动中心绕一圈,但是总有两三天没能预约到幼儿园的位置。
那一天我们依然没预约位置。我就带着闺女百无聊赖地在中心里的活动室里转悠。幼儿园当天的负责老师跟我很熟了,她告诉我今天有人退掉了预约,还有一个位置,问我把闺女放在幼儿园。
我是求之不得,能有个人换换手也好啊!于是我开始跟闺女在幼儿园里玩。
卡琳娜路过看到了,她语气很好地跟我说:“待会我能跟你聊两句吗?”
我心里咯噔一下,想着:肯定是因为我占了幼儿园位置的事情。我回答到:好,你有空的话,现在就可以。
我把闺女留在幼儿园,跟着卡琳娜到了旁边的会议室,她跟我解释了一下幼儿园的预约规则:“如果有人退掉了预约,按流程我们应该打电话给等待名单上的家长。这次就算了,下次还是先把你的名字放在等待名单上的好。”
我有点窘迫,虽然不是我主动要求进去幼儿园的,到底我还是钻了一个小小的空子。
此外,我又有点欣慰,这说明卡琳娜的温和是有原则有底线的。这样的一个人,难道我还不放心把孩子交给她吗?
过了小半年,闺女跟卡琳娜磨合得已经非常好,可惜有一天我忽然发现卡琳娜辞职了,早教老师换了一个在公立幼儿园工作了十九年的老师,还有一个刚毕业的年轻女孩。无论是经验丰富的老师还是初出道的年轻人,我轻易就能看到他们跟卡琳娜的差别:课堂秩序、活动组织不如卡琳娜的井井有条,最重要的还是缺乏卡琳娜对孩子那发自内心的喜爱。
我开始没有那么频繁地去家庭活动中心了,卡琳娜是那里吸引我的最重要的因素。没有了她,仿佛那边也不怎么值得过去了。
幸运的是,我们之间的缘分并没有断绝,而且会越来越紧密。
我在散步的时候遇到家庭活动中心认识的一位奶奶,她家的两个孙女都是闺女在中心时玩得不错的小伙伴。
我们聊了一会儿,又一起说起了卡琳娜。我不无怀念地说:“新来的两个老师跟卡琳娜差太远了。我现在才知道遇到她有多幸运。”
那位奶奶告诉我:“现在卡琳娜开了自己的家庭幼儿园,我的两个孙女都在那里上学呢。”
原来如此!
我赶紧让那位奶奶帮我要卡琳娜的联系方式,我也想要送闺女去她那家幼儿园。
等了两个多月,卡琳娜的幼儿园里有一个孩子退学,我得以成功给闺女报上了名,九月份开学。
入园过程非常顺利。从闺女出生到两岁之间,我们几乎没有超过三个小时的分离,老母亲对我们的第一次长时间(哪怕只是白天几个小时)的分离非常紧张,对卡琳娜是千叮万嘱。
卡琳娜十分理解家长的这种分离焦虑,她建议我把闺女的吃饭、喝水、睡觉还有性格特点事无巨细都写在一张纸上,尤其是一些中国家长特有的要求,例如孩子要喝热水、不喝冷饮这样的要求她都一一照办,甚至还为此专门给闺女配了一个保温杯。这样的细节都照顾到了,我十分感谢。
如今闺女在卡琳娜的幼儿园里已经度过了愉快的一年半,可以说她在满满的温柔和爱中成长。我和卡琳娜也成为了很好的朋友。希望这样的交往可以长长久久地持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