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课不停学”听教系列之七——中国古诗词之魅力
2020.3.20 星期四 晴
本周是在线教学的第四周,我们继续相遇在空中课堂,聆听着骨干教师们倾情奉献的优质课。这一周我们跟着七中的殷秀娟老师,徜徉在中国古诗词中,邂逅诗意,欣赏古典诗词的文化魅力:从《诗经》到《纳兰词》,体会她的情感美,欣赏她的技巧美,品味她的形象美。 古人说,不读诗词不足以知春秋历史;不读诗词,不足以品文化精粹;不读诗词,不足以感天地草木之灵。两千年前,《诗经》以歌咏爱情的《关雎》开篇,自此便一发不可收拾,古典诗词的长河流淌千年,两千年后,两位性情诗人的返璞归真,仿佛让中国诗歌走过了一个轮回。古典诗词以它的辉煌,以它的曲折,以它或清丽、或质朴、或婉转、或旷放的一言一语,诉说着人间的悲欢离合,诉说着诗人的得志与失意,也阐释着它抒情言志的真谛。
一、一字一句总关情——古诗词中的情感美。
诗词之美,不止在于语言,更在于那跃然于字里行间的那人生最细腻的情感,或喃喃自语,或娓娓道来。一首诗词,总有那么一处,触动人心;一首极美的诗词,总会有那么一处, 让你我陶醉其中,久久无言。孔子云: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千百年来,那些历久弥新的古典诗词,不仅凝聚着中华文化 独一无二的理念、志趣、气度、神韵、博大、精深,展示了古代文人墨客的多彩生活,更包含了中国国民精神的全部符码,洋溢着情感之美!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没有缠绵悱恻的格调,有的是旷达的胸襟,豁达、乐观、豪放的情怀。“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是与友人共勉,要以人生的志向相互期许,在“天涯若比邻”的人生里书写各自的辉煌,这是多么好的愿望啊!“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以声写情,道出征人望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发出了游子征人心灵最深处的呼唤。同样的在范仲淹的《渔家傲》中,更是写出了“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最豁达的思乡之情。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我们感受杜甫的克服一切困难,勇往直前,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气概;在“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中我们感受到收复失地后他的欣喜若狂;在“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中我们感受他忧国忧民的情怀;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中我们懂得了他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在“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中我们感受他贫病交加、孤独潦倒的无奈。“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里有曹操不甘衰老、不信天命、奋斗不息、对伟大理想的追求永不停止的壮志豪情;“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有李白豁达自信,肆意洒脱、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 梦,一尊还酹江月”中有苏轼渴望建功立业,但又壮志难酬的无可奈何;“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里有辛弃疾想为国为民建立不朽功勋的豪情壮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里有陆游渴望祖国统一的深沉的爱国之情......
二、一曲一折总关情——古诗词中的技巧美
中华诗词以其丰富多彩的表达技巧,创造了不同风格的诗词瑰宝。它们或直或曲, 或露或藏,或刚健质朴,阳刚豪放,尽显其阳刚之美;抑或委婉曲折,含蓄细腻,流淌着阴柔之美。它们兼济互补,豪放与婉约并举,阳刚与阴柔互济,实现了直露与曲藏风 格的完美统一。“以愉而至致,以悦而至美,以乐而至懿,以韵而至德”中华诗词刻录着中华民族命运的轨迹,历经生命的涅槃,岁月的砥砺,终于成为题旨鲜明,语言生动,内容充实,构思巧妙,意境深远,紧密结合现实,深切感悟生活,具有真挚情愫和崇高 理想的千古名篇,成为被时代接纳并认同、被社会采集并融合、被人民喜爱并啜汲的不朽之作!
《诗经》开诗歌之先河,以丰富的表现手法,为诗歌穿上了华丽的外衣,使之更加光彩照人。赋(直陈其事)、比(借物譬喻)、兴(类比/对比),运用自如:《关雎》运用兴的表现手法,首章以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陪君子的联想;《相鼠》则运用对比和讽刺手法,讽刺了统治者的不知廉耻,不知礼仪;《秦风 无衣》里又运用设问、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表现了秦国军民团结互助、共御外侮的高昂士气和乐观精神......
——古诗词里的点染之美
被誉为“秋思之祖”的《天净沙 秋思》中,马致远给我们勾勒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温馨画面,但是,这样的场景,配上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和瘦马,有的只是凄凉、孤独,又怎么会让人感到温暖呢?这就是以乐景来写哀情,更加反衬出这个羁旅天涯的游子的凄凉悲苦。“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首词把李清照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借秋日黄昏之时的雨,将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可谓以愁写愁,让愁更愁。
——古诗词里的动静之美
王维在《鸟鸣涧》中,“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以声写景,将“花落”这一动态情景与“人闲”结合起来,接着“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便是以动写静,一“惊”一“鸣”,看似打破了夜的静谧,实则用声音的描述衬托山里的幽静与闲适。同样的,在《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诗人抓住寺中独特的景物,以静显静,形象地描绘了破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尾联“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以钟磬音响轻轻回荡,以动衬静,映衬破山寺万籁俱寂的宁静气氛。另外,“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池花对影落,沙鸟带声飞”,无一不是在表现古诗中的动静之美。
——古诗词中的虚实之美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作者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生动形象地传达出作者的故国之思和人生无常的悲伤与感慨。“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化虚为实,以双溪舴艋舟的热闹反衬自己的孤寂荒凉的心境,又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形象的反映出自己的愁绪之大,连舟都无法载动,让读者深切的体会到她的凄凉无奈。与上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以虚写实,运用比喻描绘一个女子在春阴的清晨里所生发的淡淡哀愁和轻轻寂寞,具有一种音乐美、诗意美和画境美。
三、一草一木总关情——古诗词中的形象美
何为形象?宇宙之万物存在即形象。一花一叶,一草一木;风花雪月,微风细雨;狂风巨浪,铁马冰河;鱼翔浅底,鹰击长空;皆为形象。草木无情,但是当它们遇到诗人的时候,奇迹产生了,它们会哭会笑,会悲会喜,他们化作了诗人们的心跳,或热血澎湃,或坦然自若,或悲恸哀婉,或慷慨激昂,这时候形象晋级了,它化身为承载着感情的——意象!
同一个形象在不同诗歌中传递的是不相同的,因而造就了意象内涵的丰富多样性,而有一些形象,随着文化的传承发展已形成了其约定俗成的文化象征内涵,也成为我们中华独有的文化符码,这些符码极具民族地域性,让我们炎黄子孙、华夏儿女拥有了共同的灵魂归宿,拥有了强烈的文化认同感。
最早的形象我们要追溯到屈原的《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开了香草美人之先河,把香草美人比作君子贤人,以美人迟暮喻怀才不遇。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于是便有了花中“四君子”的梅、兰、竹、菊:“虚心竹无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写出了竹谦逊,梅的高傲不屈,展现了人的美好心灵;“岁寒三友”的松、竹、梅:《论语》赞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也”,可见它的坚贞不屈,历严冬而不凋。以至于红豆、明月、鸿雁、美酒等,都有了其固定的意象。“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道出了入骨的相思之意;“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流露出深深的思乡之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美好的祝愿;“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以归雁传书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更有李白将明月和美酒揉进他的诗里,“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余光中《寻李白》)。”“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是酒仙李白;“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是诗仙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孤独的李白。他有“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的雄心壮志;他有“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牵挂和思念;他有“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的孤高出尘;他还有“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无限愁思......
从大漠孤烟塞北,到杏花春雨江南,从山水田园牧歌,到金戈铁马阳光。
我们在吟诵着千古绝句,我们也在体味着人间百态,欣赏着古诗词的无穷魅力。
所以无论我们身处何方,又将展开怎样的人生,不要忘了诗词带给我们的那份感动,那份沉醉,那份喜悦,那种振奋。
年华有限,诗意无穷。让我们享受诗意的生活,成就最美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