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子,我们聊过一期“批判性思维”。其中说到,你要是想拥有批判性思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面对一个观念时,要不断地去质疑这个观念背后所预设的前提。每个观念都有前提,只不过我们一般不会去质疑它。
那今天我们就来接着往下聊,你为什么不会去质疑它?
比如说,最近有个“女德讲座”特别火,讲了很多很多大道理。其中引起轩然大波的一句话是——“女孩最好的嫁妆是贞操”。这个观点你认不认可是一回事,但它是不是不言自明的道理,是另外一回事。
“贞操”,受过现代教育的人都知道,是男权社会的一个概念,是雄性动物占有本能的体现。
中国文化中,虽然从宋代以来,就有什么“好女不嫁二夫”、“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等等传统,但是中国人从现代意义上去认识贞操,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五四时期,有一个北大学生问胡适先生,说他一个朋友的姐姐,被土匪抢走,被强奸了。所以问题来了——
1.这个被污辱的女子,该不该自杀?
2.若不自杀,她的贞操是否有缺欠,是否应当被轻看?
3.娶这个女子的男子,是否应该被轻看。
胡适的回答非常干脆:
1.不必自杀,因为这和遇到强盗交出财物一样,都是“两害相权取其轻”。
2.贞操并没有损失,这和一个人无意中砍伤手指、被毒蛇咬到、被汽车碰到一样,是身体局部受到了伤害。而贞操指的是一个人的品格,这并没有损失。
3.如果一个男子,娶了这个被污辱的女子,与娶“处女”没有分别。若有人打破了这种“处女迷信”,我们应该敬重他才是。
你看,胡适先生这三个答案,掷地有声。
其实,今天我们身边的人,如果你问他对这个问题的理性认识,可能答案也差不多。但是我们每一个人扪心自问,我们在直觉深处,真是这么想的吗?
恐怕每一个有女儿的父亲,有妹妹的兄长,有妻子的丈夫,甚至女性自己,也觉得贞操这事还是挺重要的。
这就奇怪了,我们都是理性的人,可是我们每个人,都不自觉地被这些非理性因素影响。而且你会发现,这些非理性因素对我们的影响,比那些理性因素还要大得多。
但是请注意,这些非理性因素,它不是以非理性的面目出现的。它往往被包装成一些词,出现在我们的日常话语中。我们在使用它的时候,是不质疑的。
比如说,民主、现代、科学、自由、忠诚、贞操等等。全是好词,我们拿来就用,这就是预设前提。
为什么“批判性思维”难?就是因为这些预设前提。
当然,今天我们不是要质疑这些前提。而是要讨论这些预设前提的形成机制,它们是怎么跑到我们脑子里的?
最近我读了心理学家朱建军教授的一系列文章,他提出了一个词,我觉得可以解释这个问题——就是“催眠”。
“催眠”,是一个心理学名词,它的真实含义,不是真的把你弄睡着了。而是指,用各种心理学的技术,让你进入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里,你对他人的暗示特别容易接受。
那是什么技术呢?
心理学上的催眠技术非常复杂,但是本质上都一样,就是唤起你的各种非理性联想。这一点,在日常的政治、商业手段中,我们也经常能看到。
比如,有政治心理学的研究者发现,政客的演说,都不是靠逻辑说理,来说服听众的,而往往是用一些特别的词来煽动。
比如,西方政客就会用“自由”、“民主”等词,古代中国就会用“忠义”、“仁爱”等词。通过反复地、用充满感情的语调,来说出这些词,就会产生影响力。在这样的演说或者文章中,不需要明确定义这些词的内涵,这些词的真实意义可以是空的。政客们需要做的,只是带着一种感情重复说这些词,逐渐燃起听众或者读者对这些词的热情。
实际上,这就是一种广义的催眠术。
当然,所用的词本身必须是好词。如果希特勒演说自己的政策主张,用的是“邪恶”、“屠杀”,那德国民众肯定不会跟随他。所以,他实际用的词是“奋斗”、“荣耀”等等,就连“屠杀”这样的词,也被改为“彻底的解决”。
这样,就不容易引起心理抵制,也就能渐渐“催眠”德国民众,让他们跟随自己,去做他们原来并没有打算去做的事情,甚至包括屠杀。
这种催眠技术,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其实也很发达。
比如,从董仲舒开始,中国的大儒们就创造了一种“类比”性的思维方式。董仲舒说,“天上三光,日月星,地上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这样的类比说法,其实很不合乎逻辑。天上有三光,太阳、月亮和星星,没错。但这和地上的君臣、父子、夫妻,有啥关系呢?但恰恰是这种没什么逻辑的语言,非常有力量。这种话说多了,大家渐渐地就接受了它的实际意涵。
说到底,人不是一种理性的动物。在这种广义的催眠过程中,用类比的方式,把两个外表类似的事物放在一起,多次重复地说,听到的人就会忽略逻辑,把这两个事物在他们心中联系到一起。
类似的例子有很多,比如“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这两者之前毫无联系,这是两个事,因为朗朗上口的押韵,就让人产生联想,相互影响,成为似乎牢不可破的因果关系,渐渐觉得理所应当了。
说到底,这是一种原始的思维方式。原始人,并不像我们现代人一样,发展出了一套逻辑严密的思考和推理方式。其实我们现代人的脑子里,意识深处,到处都是这种东西。
要催眠你的人,利用的就是这些东西。
熊逸老师,就是我们「得到」App里开《熊逸书院》专栏的作者,他曾经写过一本书《周易江湖》。书里他就开玩笑说,如果他要用笔记本电脑给你算命,你会觉得这高科技和算命不搭调啊。他就会给你胡乱解释一番——
你不要小看我这个笔记本电脑,这里面也蕴含着神鬼莫测之机,是暗合周易之道的。不信你看,我这笔记本电脑不用的时候,一直合着,象征着混沌的宇宙;用的时候打开,象征着开天辟地,太极生两仪;而且显示器是亮的、键盘是暗的,这是阴与阳的对立;显示器是长方形的,键盘也是长方形的,加在一起一共八道边,象征着八卦,等等。
怎么样,是不是说着说着,就像点那么回事?理性思维差一点的人,很容易就相信了,这就叫“催眠”。
那你可能会问,我怎么破呢?
恕我直言,没法破。
“催眠”,在现代社会也是一种重要的说服手段。政治上、商业上都有广泛的应用,对大部分人都会起很大作用。在这件事上,只能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不断地训练自己的理性思维能力,不断地反思那些话语里的预设前提。
批判性思维,之所以难,正在于此。
批判性思维,之所以有用,也在于此。
今天我们就聊到这里。另外,我们「得到」App的最新版,不但能分享到朋友圈,还可以分享到微博。你在本期文稿的右上角,可以找到分享按钮,如果觉得我们的内容值得分享,不妨试试这个新功能。
好,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