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BOBO跟我们分享了作者本尼•刘易斯的书《跟各国人都聊得来,三个月外语流利术》。
本书的作者本尼•刘易斯原本是一个没有任何语言天赋的“学渣”。他学了6个月的西班牙语,却只敢问东西的价钱和厕所在哪里,以为这辈子注定只能讲英语一种语言了。后来,他用几年的时间变身“语言达人”,不仅可以流利地说12种语言,还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年度旅行者”。
作者用自身经历告诉我们:
没有语言天赋这个东西。与成功的语言学习者相比,不成功的学习者唯 一缺失的就是对语言本身的激情和热爱。
语言不是用来学习的,而是用来使用的。如果你觉得自己的学习经历很失败,唯 一的可能就是你一点也不用它去交流。
使用语言是最能培养热情的方式了。从学习语言的第1天起,就应该尝试着去说。
语言学习不是有钱人的专利,学语言并不一定要出国,足不出户也可以创造体验式的语言环境。
每了解一门新的语言,都会开启一段新的人生。如果你只会几句英语,也可以去旅行,但会错过很多当地人才知道的有趣东西。
让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是:“语言不是用来学习的,而是用来生活的”
生活中,我们有多少人是为了生活而学习的?又有多少人是为了学习而学习的呢?
考雅思、托福、出国留学,似乎都是为了更好的前途在奋斗,但是很多人往往忽视了学习的根本,就是便于更好的生活。
语言最初的用途就是用来沟通的,是便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远的不说,就拿中国人的方言来说好了,地方差异还是挺大的。无锡话,苏州话,常州话,盐城话,南京话,南通话,徐州话,上海话,湖州话……光是江浙沪就有十几种不同的方言版本,甚至十里八村的每隔一个村,口音都不太一样。
我从小生活在无锡,我的外婆是徐州人,父亲是连云港的,男友是东北的,所以我目前会说三种以上的方言,交流和沟通起来完全没有任何障碍。
去年六月份我独自一人带着小学生水平的蹩脚英语,去了一趟塞班岛。
在塞班岛,我用一个词汇一个词汇跟别人沟通,跟别人表达我的意思,努力的去听别人的意思,尽管比较吃力,但是摆脱了不好意思开口的难题之后,一切就没想象中那么困难了。
这就好比文章中提到的,首先给自己设立一个小目标。
比如:提前做好旅行攻略,记录下来,找个地接,或是提前把线路、司机、地接导游全都提前对接好,然后带着激情和热情去完成一次非凡之旅,这个过程无形中就接触到了很多不懂的知识与词汇,因为你得想着怎么融入当地的生活,怎么跟别人沟通和交流,所以我特别认同那句“语言不是用来学习的,而且用来生活的,要学会如何使用”
当你认为学习一门语言没有什么困难,化繁为简,从生活中入手,那么就不会存在语言障碍了,愿所有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人,都能带着激情和对生活的热情,踏上旅途,多去看看这个世界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