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远方对读书人而言,就是心灵的寄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若未能走入仕途,便只能走向远方,凭诗书才学寻访赞赏的贵人投其门下,谈学论道,吟诗作赋,寄其一生。或者“此心安处是吾乡”,如苏东坡那样一路被贬,以垂老之年投荒过海,周遭瘴疠肆虐,黎人粗鄙,这是不得不面对的景,于是开荒拓土,只为给心一个安定的居所。也有像郦道元、徐霞客这样的行者,用脚丈量山川,只为看清自然留给人类的神工。他们都留下了太多诗文,大半也是因不得不去的“远方”在心里刻下的印记。
今天,远方对读书人而言,依然是心之所向。只是书不再是入世的途径或避世的盾牌,而常常成了旅游的动因,因一本书生出亲自去探访的念头。于是,这一路,书中的世界与书外的世界交叉又平行,或碰撞出惊喜,或因错位而迷失,亦或经历了意想不到的遭遇。
《读书与旅行》就是这样一本旅途心迹。作者詹宏志,是台湾重要的历史支点性人物,他运营着台湾最大的门户网站和网购平台,监制多部经典影片,曾担任“滚石唱片”总经理……用梁文道的话说:“没有詹宏志,就没有今天的台湾。”有着如此传奇人生的詹宏志,有谁相信,在旅行这件事上,他的心却异常单纯甚至执拗,他坚定地相信那些带他生出无限幻想的书中所描绘的一切。当他决定要去到这个地方,那本书就成了他最重要的行囊,以至于忘记查看天气,以及特殊地理位置的出行忠告。
印象最深的是他与夫人的一次瑞士之行。书中描述,“在著名的少女峰区域,人们的注意力常聚焦在当中的三个巨峰,但闪闪发光的皓首雪峰只是一半的真相,临近山丘与溪谷以绿色、棕色、金色交织而成的景色其实更为美丽……”受这句话的蛊惑,詹宏志竟然自得地以为读出了“言外之意”,决定要像个行家一样,避开寻常的游览路线,去那“临近的山丘与溪谷”领略少女峰的隐藏之美。
于是你猜猜看,得意的“读书人”是否如愿到达了文字之外的美妙境地?在詹宏志后来的回忆中,他已改口称自己为“书呆子”,你也一定猜得到,这段旅程让他心有余悸。起步没多久,路遇的专业登山客看看他们普通的户外鞋单薄的休闲衣,便主动要把手杖让给他们,但他拒绝了。“书呆子”自信满满,因为他已置身于书中所说的明信片一样的花海中。继续前行,行人渐少,气温骤降,直到眼前出现一片陡峭的雪坡,而唯一的路径是一个个踩出来的足印,足印一旁是“直下数百公尺的山谷,最底下则是淅沥声响的溪涧,只要一个失足,你就要滚下数百公尺,撞上各种巨石”。是的,他看到了书中隐蔽的山丘与溪谷,只是,这样的雪坡甚至冰壁,他没有退路地攀爬了一座又一座。掌心满是划痕,掌背晒到灼伤,脚下是鞋底传来的透骨冰寒,心里是不知命运何往的恐惧。
多年后,这段危险之旅对詹宏志来说无疑是刻骨铭心的。当然,同样刻骨铭心的还有在印度餐厅被当作美食记者的盛情邀请,在后厨亲见印度传统美食的制作过程;在东京,意外获得了连当地人都难以订到的“数寄屋桥次郎寿司”的空位,一睹做了近八十年手握寿司名厨小野二郎一丝不苟的精湛厨艺……
读《读书与旅行》,我就是这样跟随詹宏志的讲述想象着非洲大草原瑰丽又野性的风光,也为他在印度遇人不淑,被地毯商坑骗而不平。书中没有一幅图片,没有一处导览式的景点介绍,却让人读得过瘾。在2016年各大图书榜单里,这本书多次被推荐,并作为文学奖提名图书上榜。詹式的旅行叙事写作,同沈从文的《湘西散记》、朱自清的《伦敦杂记》、黄永玉的《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阿兰·德波顿的《旅行的艺术》等等,都是读书人的心记,也是我们写游记的典范。
风景的美往往文字不如照片和绘画来得震撼,描写总显苍白,因为风景常常不是“画”出来的,而是“讲”出来的。我们曾经学过移步换景的游记写法,我想是为了更好地融情于景,那些你穿梭过的城市街巷,品尝过的特色美食,自驾露营看到的星空,也包括赶任务一样奔赴过的景点,一定都有难忘的回忆。正是这些留在心里的小故事,小思绪,让我们一次又一次被远方吸引。记下这些瞬间,也就达到情景交融,就是最好的游记。
阅读推荐
2016台北国际书展年度之书,作者詹宏志。他的旅行多由读书而起,十个推理小说般的精彩故事,犹如一场百科知识的脑内冲浪与日常哲思的马拉松。
同为旅人与写作者,始终深刻知晓,旅途夹缝间那些一瞬而逝、细微细琐的发生与遭遇,那些小小的景象、言语、动作、表情、思绪,往往才是最让人咀嚼回味的珠玉。但真正写作之际,我们却往往太急,急着先撷取,写下那些看似更壮丽、主题性与意义与目的与意图更明白清晰的;于是,这些闪着动人幽光的分秒点滴便都虚妄纵放了,只留在自己的心底。《读书与旅行》却一一高明地捕捉了下来,宛若技巧高超的说书人,给了我们一个又一个绵长浩瀚却又高潮迭起的旅行故事,叫人不能不着迷。
——叶怡兰
这些作品可以让大陆读者一窥詹宏志那百科全书般的知识配备与无线电望远镜似的敏锐触角,也能够略显这位绝代才子的蕴藉光华。
——梁文道
宏志的文字现在才在这里出版,虽然耽搁太久,总算让我长出一口气。
——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