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 思(新韵)
清明节气雨飞纷,祭奠先人把酒斟。
魂去故乡连入梦,天堂福禄佑儿孙。
【1】
1932年,这是个混战的年代。1月2日,日军攻占锦州,中国东北三省全部沦陷。1月3日,东北全部沦陷。1月12日,日军在青岛登陆。1月28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一·二八”抗战爆发。民国时期,滇军在云南形成割据局面,以龙云(1928年-1945年)为主席的云南政府统治云南。 然而在云南滇东北的一个小县城里,人们却相安无事的过着自己的生活。
1932年8月的某一天,一个鲜活的生命诞生在这个与世无争的县城里,从此与我发生生命的纠葛。从呱呱落地那天起,或许她就知道自己的命运会如此多舛。那样一个混乱又贫穷的年代,家里的孩子总是那么多,吃不饱穿不暖是常有的事,生怕养不起的就被抱送去别家,这样的情况不是只有一家两家才存在的。而这样的故事同样也发生在了她的身上,可悲的是这样的事情不止上演了一次。
当婴儿时她被亲生父母抱送,本以为命运会就此定格,当她长到五六岁的时候,这样的情节再次上演,跟所有电影情节相似,大人带着她上街转了一天,从此便再也找不到那个可以让她依赖的人了。茫然的看着周遭陌生的环境,她找不到可以带她回家的那个人了,她“哇哇”的放声大哭了起来。
一位大娘在垃圾堆边上看见了这个小女孩,好心的大娘无法漠视这个可怜无助的孩子,大娘把小女孩带回了家,让小女孩在自己的缝纫店帮忙打扫、干活。虽然这个家有自己的缝纫店,但是家里孩子依然很多,上学对她来说只是幻想,她在这个家一住就是十几年,十多年来她一直帮助养父母打理缝纫店。
段家有女初长成,十八芳华,是时待嫁。养父母为他介绍了一位帅小伙,那样的年代,没有一见倾心,没有轰轰烈烈,没有如胶似漆,只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只要父母觉得好的那就是对的,从此她便跟了他。他就是我的外公,而她就是我的外婆。
【2】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了。1950年2月24日,云南解放。我的外婆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外婆嫁给了外公,这或许就是她生命中最幸福的事情了。亲情对她来说何其重要,她也有了自己的家庭,也为人妇为人母。
也许是因为外婆从小受尽人间的疾苦,外婆明白那些穷苦人们的难,尽管家里不宽裕,但是外婆还总是伸出援手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街上有乞讨的,外婆总会给他们一些钱,或是领人回家拿个碗舀一些饭给那人填饱肚子。那样一个年代里,外婆就是角奎镇上的慈善家。在我记忆中,外婆是个温柔又平易近人的人,从来不会骂人,很爱我们。对于外婆的记忆很零星,我无法用完整的故事情节来描述这位博爱的女性。
【3】
在我九岁那年的冬夜,外婆一跤摔下去便再也没有起来,在送去医院的第二天外婆去了,去了那个叫天国的地方。
我记忆犹新,外婆走的那天是星期六,上小学四年级的我还在睡梦中,我正在家里原来大卧室里的小床上裹着被子酣睡,妈妈的动静吵醒了我,只见妈妈满脸泪痕,哭声还在。我探出脑袋想询问发生了什么事情,妈妈一边呜咽着一边跟我说:“幺儿,你外婆去世了。”我一听到妈妈的这一句,尤如晴天霹雳。妈妈换了身衣服便去了以前的电力公司大院里忙外婆的后事了。
妈妈刚把门关上,我想着那个最爱我们的外婆去世了,眼眶的泪水再也忍不住,捂着被子就开始哇哇大哭起来。之后便起床穿上衣服,跑去电力公司的大院里。记忆中,我当时很无措,绿色的帐篷已经搭好,棺材也放在那里,外婆就躺在那个黑糊糊的盒子里面,面露慈祥,跟睡着了一模一样,但是外婆却再也不会呼吸了,也再也不会跟我们说话了…
期间外公来看过几次,我不了解外公当时是什么心情,世界上可以陪伴他至最后的那个人去了,心里是无限的悲伤与孤独吧。
【4】
在外婆闭棺的那一晚上,全部的子孙都跪了一地。在棺材盖要合上时,我们最后看了次外婆,她的遗容永远的刻在了我们的心中。然而妈妈对于外婆的离世很是难以接受,我清楚的记得,那晚妈妈哭得呼天抢地,似乎用尽了一生的力气,妈妈哭,我也跟着哭,一边跟着哭一边跟着大人们拽着妈妈。那期间真的是难以形容的心情,外婆的突然辞世令我悲恸,妈妈的撕心裂肺让我心痛,外公未来孤独的风烛残年使我心生悲悯。
外婆被埋葬的那天是周一,由于我的属相不宜送外婆上山,我静静的在学校上完了上午的课。没有眼泪,没有倾诉,我低调到全班没有一个人知道我的外婆去世,包括我的班主任。与我不同的是,高我一级的表哥,从一去上课就开始对同学哭诉着外婆的辞世。我在想,或许我真的是一个冷漠而又胆怯的人,连哭都要躲在被子里面。
那天我没有去送外婆最后一程…听妈妈说,那天上山送外婆的人很多很多,花圈也很多很多,去山上的那条公路排成了条长龙。人这一辈子,或许只有不在人世以后才会知道是否有人真正的尊重过你…
如今,外婆去世已经13年有余了。以上内容有些是从父母口中得知的,有些是埋藏在我记忆深处的。那个时候,九岁的我,很多都不懂得,很多也只剩下斑驳的记忆。但是现在每每想起我的外婆,心间总有一股温热的暖流穿过。
写于2011年的清明。
2017.5.24 修改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