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在讲座中问父母们:“你爱自己的孩子吗?”得到的回应全部都是:“爱,我很爱孩子!”而当我又问:“你们的孩子知道你爱他吗?”回答明显就没那么坚定了。
确实,父母爱子女,这点是毋容置疑的,但为什么明明如此爱,却又会出现那么多亲子沟通的障碍呢?为什么我们爱着爱着,就会把孩子的心爱得越来越远了呢?这个问题成为了我多年以来在心理学领域中持续学习、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其实当父母的确实不容易,努力赚钱是为了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往往是自己舍不得吃也要给孩子吃好的;自己舍不得花的钱,但花在孩子身上连眼睛都不眨一下。父母每天都关心孩子吃饱了没、穿暖了没、睡好了没、学好了没……要操心的事情太多了。对于父母们的付出和辛劳,我真的非常欣赏和感动,毕竟有了这一切,孩子们才有健康成长的物质保障,这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孩子们要健康成长,除了这些物质条件之外,精神层面的需要也同样重要,那父母们在这一部分又关注得怎么样呢?
在我当电台主持人的22年时间里,其中有17年是和孩子及父母打交道的。经常有很多父母听了我的节目或参加了我的亲子论坛、讲座而对我产生信任,当觉得实在没办法搞定自家孩子的时候就来向我求助。他们诉求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型:
1学习障碍:要不就是孩子学习习惯不好、要不就是注意力不集中、要不就是厌学或者甚至是不愿意上学;
2人际互动障碍:要不就是亲子之间无法沟通、要不就是孩子与老师、同学之间发生冲突而无力处理;
3个人成长困惑:比较多表现在怕生人、害羞、不表达、不够自信等。
每当父母们向我描述孩子这些情况的时候,脸上都写满了忧虑、痛苦、焦虑、无奈和无力感,甚至有部分家长还把孩子描述得非常难搞,好像准备要放弃教养他们的样子。而当我见到他们孩子的时候,又往往会看到很多不一样的呈现,孩子们很真实、很坦诚、意配合、渴望与别人友好交往、也爱学习、表达欲望很强、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期待……
总之,我看到了他们身上种种的美好,每个孩子都有着如此耀眼的闪光点,但为什么父母们却无法看到?
所以,我经常会有些错觉,我看到的和父母们口中所说的真是同一个人吗?
到底是什么让孩子们在自己的父母面前掩藏了那么多真实的面貌?
是什么让孩子无法在自己的父母面前把心敞开?
是什么让父母们对自己孩子身上的优点视而不见?
个案分享
五岁半的YY在妈妈口中是个害羞、不自信、脾气很犟、不爱开口说话的小姑娘。妈妈之所以把她带到我面前,是对于她在家里经常闷闷不乐地发呆,有什么心事都不愿意告诉父母而感到担心,很怕她继续这样下去会不会年纪轻轻就得抑郁症呢?!于是YY妈希望我能协助孩子打开心扉,看能不能让她恢复活泼、快乐、自信的状态。
对于年龄这么小的孩子,根本不可能像成年人那样做个案咨询或疗愈,我们能做的就是和他们成为朋友,然后用孩子喜闻乐见的方式柔和地进行协助,类似魔术、OH卡、故事沟通、绘画治疗、沙盘游戏、情绪曼陀罗绘画等方式是比较适合的。
YY初见我时表现出很明显的退缩和害怕,当我蹲下来和她打招呼时,她立刻躲到妈妈身后,怯生生地斜着眼镜瞄我。
YY妈感到很不好意思,不无忧虑地说:“你看,她就是这么怕生,不愿意和人交流,我也没办法。”
我说:“她第一次见到我,觉得很陌生,有这个反应很正常的,所以妈妈不用担心。”
然后我看着孩子的眼睛,笑着对她说:“你好,我是昕昕姐姐,我很开心见到你。我知道你只是暂时还没准备好和我打招呼而已,当你准备好接受我之后,说不定我们可以成为很好的朋友哦!这样吧,我现在跟你玩一个测试缘分的扑克小魔术,如果我能找出和你相似的牌就证明我们很有缘分,这样我们就一起玩,好不好?”
一听到有魔术,孩子的眼睛就闪出期待的光芒。我马上给她表演了几个拿手的小魔术,孩子的好奇心被激发出来了,脸上露出放松的笑容。我知道时机到了,于是问孩子想不想学魔术?她当然很想学啦,但我告诉她,魔术师的秘密不能随便告诉别人,除非她愿意用一个秘密来换我一个秘密。结果,嘻嘻,不需要我多说,大家都能猜到是什么情况了。接下来,我和YY两个人单独在一起聊天,我用一个魔术的秘密换了她无数个不愿意告诉别人的秘密。实际上,我只是开了个头而已,后面她很自然地就把很多不愿意对任何人讲的话吧啦吧啦地说出来了。这个在妈妈口中不愿讲话的小姑娘,一个人足足讲了50分钟。那么这个过程中我在干嘛呢?我就只是全情投入地听她讲,眼神一直关注着她,并且给她一些及时的回应,例如“哦?真的吗?”“嗯,你一定很难过。”“你讲的太好了,我想多听听你的分享”……当得到我的肯定和鼓励之后,她就越说越起劲了,一开始是一些让她觉得难过伤心的事,后面就很多有趣又开心的事了。
看到她脸蛋红扑扑的,笑容也越来越多,可以感受到她的心情也越来越喜悦。唉,可想而知,平常根本没人这样专注地听她讲过话,这孩子真是憋坏了!
昕昕解读
其实YY本来就是一个活泼可爱灵气十足的孩子,她之所以会变成有点抑郁的状态,主要是因为妈妈生了小弟弟之后就把绝大部分的时间精力都放在小弟弟身上,这让她觉得非常失落。特别是在每天吃晚饭的时候,一岁半的小弟弟不会老老实实坐着吃,妈妈就要喂他,有时妈妈会喂得比较烦躁,如果正好这个时候YY做了某些事情让她不顺心,妈妈就会大声苛责她,这让YY觉得既委屈又伤心,她觉得妈妈只爱弟弟不爱自己了,所以很担心和害怕。于是,她开始变得小心翼翼,尽量听妈妈的话。但她毕竟只是一个五岁半的孩子,不可能每件事都做得很理想,所以还是难免被妈妈责罚,这真是既无奈又挫败。
另外,面对小弟弟,YY的心情也是非常复杂的,她一方面觉得弟弟很可爱,另一方面又觉得弟弟抢了妈妈的爱,所以对他又爱又恨。试想想,孩子内心有这么丰富的情感和心事,又如何告诉爸爸妈妈呢?如果父母因为忙而忽略了他们的感受,那么他们就会把这些心底话硬生生地咽下去,变成他们人生的制约了。不过,当她把这些心事都吧啦吧啦地说出来之后,就能回想起和弟弟一起玩的很多有趣的画面了。
到了此时,我相信她真的已经能放下很多怨恨,开始感受到更多爱了。
后记
之后,妈妈专门找我了解孩子的情况,当我把这一切告诉她的时候,她觉得既惊讶又后悔,惊讶是因为没想到孩子这么能说,同时也后悔自从第二个孩子出生之后确实没有照顾好女儿的感受,还自以为已经对她很好了,只是她还不够懂事而已。现在看来,确实有必要多关注心灵的养分啊。
当我和YY妈交流的时候,发现她有一个反复出现的表情,就是喜欢抬起头来看着左边方向,好像老在看着什么似的,于是我就以这个动作作为入口,对她进行了深入的探索。有意思的是,YY妈这个时候突然发现,女儿现在的心情跟小时候的自己竟然有些相似之处,原来她是家里的大女儿,后面有一妹一弟,当年妹妹弟弟出生之后,她也有很强烈的被忽视感和失落,所以她自己性格也是比较内向和自卑的,没想到女儿居然把这种失落重新上演了一遍。她之所以总是看着左上方,就是在潜意识中注视着自己的母亲,希望能够得到她更多的关爱和肯定。
到了此时,她才真正懂得孩子内心的需要,并且决定每天当小儿子睡了之后,都要花一些时间陪伴一下大女儿,听她说说话,给她讲讲故事,或者每周抽出一天或者半天时间,请先生或者长辈帮忙带着小儿子,自己专门和女儿一起外出游玩或逛街。这样做一方面是让女儿感受到妈妈对她的关爱不会因为弟弟的到来而减少,另一方面,妈妈也算是为童年时候没有得到足够关注的自己而弥补那份遗憾和缺失的需要。对于她有这样的觉察,并且做出这样的决定,我真的感到很开心。如果父母自己不能理解自己,根本就不可能理解孩子;如果父母自己不懂得滋养自己,根本就不能滋养孩子。所以,我们在爱孩子之前,最需要学习的就是如何爱好自己!我是一切的根源!
昕昕寄语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我看到很多成年人在祝孩子们节日快乐的同时,也用各种调侃逗趣的方式祝自己节日快乐,其实这也是一种值得庆幸和需要鼓励的事。在儿童节的时候,亲们有没有让自己放肆一下,像个孩子般轻松玩乐,尽情欢笑?!我们平常又可不可以时不时地和孩子一起,做一些自认为很幼稚的但又一直想做而不敢做的事,让自己内在的小孩也开心地滋养一番呢?!如果我们能够允许和接纳自己内心那个爱玩、爱哭、爱闹、需要被关注、需要被尊重、需要被理解、需要有自由的小孩,就能在现实中允许和接纳我们的孩子拥有小孩的样子。到那个时候,我们的孩子就不单单拥有爱他们的父母,还能拥有真正懂他们的真心伙伴——这才是送给孩子们最宝贵的六一节礼物,更是一生都极其宝贵的礼物!
免责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均为原创,仅代表个人观点,请自行评估是否恰当与适合。传播及运用过程中所产生的结果与本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