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岁的时候,不太看科幻片,喜欢找些小众的文艺片。
《碧海蓝天》、《这个杀手不太冷》自然是看过的。
所以另外还看了他的《天使A》。
最喜欢的是《碧海蓝天》,那种蓝色、热爱、执着。到现在都记得。
《天使A》是黑白片,在巴黎,很有意思。
当然《杀手》肯定是很好的。
最近在豆瓣上标记电影与图书,才发现看过的很多都已经不太记得了。
但是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其实就是受到这些内容的影响,经历的事情、看过的书和电影等等。
也许内容不太记得,但从中得到的东西已经投射在性格、处事方式、生活态度。
不太愿意承认的事情是,确实记忆力不如以往,于是开始想要试着记录看看。
不能只写下一些悲秋伤春的愁绪,开心的事情、有触动的内容和情绪,也想要一一记录。权当是对自己的总结,这样你看得到来时的路,知道如何塑造了如今的你。
真的已经好久好久不太写东西了。偶尔在朋友圈对一些文章和内容发起小小的评论与感概,是仅有的将思考的内容表达出来的时候。因为能说话的朋友几乎没有,想过的内容想过就算,最近想一点点地写出来。
昨天晚上看了《星际特工:千星之城》。
也开始慢慢地看各种类型的电影,很佩服科幻片的想象力。整个场景和空间设定比较宏大,整个故事比较简单,但是过程还是比较精彩的。
一开始谬星上无忧无虑的外星人,抢夺转换兽的交易市场,千星城的不同种族和场景,都各有风格和氛围。特别是交易市场,彷佛是看到未来的VR场景。对于整个宇宙的想象,让人心生向往。
偶尔几句台词会看到比较文艺的吕克·贝松。但是感情戏从开头就比较浮夸,不入戏,一方面是人物设定的问题,一方面应该也是表演者的问题。另外碧昂斯的那一段觉得有点多余,虽然她跳得很好,但是对于故事的推动可有可无。
历史是流动的。很多时候历史的变革确实取决于某个英雄人物的出现,一人之力可改变车轮的方向。想必到一定程度的人物,心里多少会有这种“我来拯救/改变世界”的想法。指挥官在牺牲谬星时,也是抱着“为了人类的未来”,所以他人不重要,为了“我的目的”,牺牲掉与我无关的生物甚或是星球有什么关系呢。另外,对于随从都是亚洲面孔的设定,看着多少有点不舒服。
旅行团的设定,彷佛看到国内旅行团的样子,其实都差不多吧,没必要一味批判中国大妈。每个人的成长环境决定了行为方式,与其苛责,不如用些方式来改变。
爱的能力、身份的认同、人性的复杂,都是随手一点。有时候我会觉得,很多导演表达欲都过于强烈,想在每句话、每个人物身上去搭载一些观点的输出。但是这个度很难。现在觉得能关注一个点,把一个点讲清楚,就很不容易了。
看的时候会觉得精彩,写出来也会发现有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抱着学习、了解、享受的态度,去看待不同的作品,得到的会更多些吧。随意谩骂的行为很粗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