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俗语不设防,押韵就相信
181、口号的最高境界——品牌谚语
语音是首要的,文字是从属的。语言和文字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符号系统,就中文而言,因为是象形文字,语言和文字还有一定的视觉联系,而拼音文字是完全抽象的,和语言完全不同的系统。人类的讯息接受习惯,是在前文字时代建立起来的,这是本能。
在前文字时代,人类靠什么来储存和传播信息呢?语言学家研究了《荷马史诗》,十几万行,上百万字,那行吟诗人,为什么能把它都背下来?就算古人的记忆力比我们强,也不能背下一百多万字啊!研究之后呢,就发现它是大量重复的“口语套话”,它是由若干标准套路的预制件编织起来的。为什么史诗都是出现在前文字时代,现在咱们要修史,直接写就是了,不会把历史写成诗歌,就是因为现在咱们有文字,那时候没文字,只能开行吟诗人背诵,然后才能一代一代的传下来。要背诵,就要简化,要重复,要押韵,用口语套话编织。
继续研究,还有一个发现,就是人们对口语套话没有心理防线。什么意思呢,你说一句话,人家总有所提防,有所保留,你说的不一定是真的,不一定是对的。但是,对押韵的口语套话,顺口溜,却没有心理防线,不会怀疑。
这是为什么呢?或许可以用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理论来解释,因为当你用顺口溜沟通的时候,他的大脑潜意识就进入到五万年前听长老唱史诗的状态,毫无戒备和障碍地接受。
所以,语感很重要,顺口溜的语感节奏,不仅提高了信息储存的效率和传播的速度,而且创造出一种“亲切的权威感”,让人乐于接受,并且有一种接受的愉悦感。
所以,写文案你一定要自己反复大声念出来,去寻找那种语感。一句口号,要有语感,如果15秒60字的文案,一定要有口语套话的重复,如果一分钟240字的文案,至少要有重复三遍的口语套话。重复创造一种事实感,押韵也创造一种事实感,而顺口溜的音韵和节奏,则能突破受众的心理防线,创造一种愉悦的接受。
这是什么呢,这就是谚语。谚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谚语是知识传承,谚语是生活忠告,谚语是行动指南。
关于天气预报的谚语,比如:
蚂蚁搬家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
日落胭脂红,无雨也有风。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关于农业生产的谚语:
清明前后,栽瓜种豆。
枣芽发,种棉花。
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
关于生活指导的谚语: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
伤筋动骨一百天。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这些谚语有多强大呢,他们能流传上千年,还继续发挥指导作用。所以,在华与华,我们创造了一个词,叫“品牌谚语”,用谚语的标准来创作我们的品牌口号。给每个品牌,一句品牌谚语。
“爱干净,住汉庭!”就是汉庭的品牌谚语,是一个生活忠告和行动指南。
182、品牌口号里要有品牌名。
香港广告史上有两条教科书级的广告金句,一句是“人头马一开,好事自然来。”另一句是“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前一句,几乎符合我们对广告语的所有标准,100分!后一句,也流传甚广,但是,却没人记得他是哪个品牌的广告了,这真是“一语成谶”,广告语天长地久了,品牌却落得个曾经拥有。这两句话的区别是什么呢?就是前一句包含了品牌名,后一句没有包含品牌名。
所以,我们创作广告语,尽量要把品牌名包含在内。
183、华与华方法的广告口号创作法——填空法
184、不要“说什么,怎么说”,要“说什么,直接说”。
关于口号的原理我们讲完了,最后,具体怎么创作,我们有一个很直接的方法——填空法。以“爱干净,住汉庭”为例,它是这么创作出来的:
我们要给汉庭酒店创作一个广告语,根据华与华方法,广告语最好要有品牌名,我们在白板上先写下“汉庭”,好,开局不错!真棒!我们已经得到两个字了。
下一步,根据传播的基本原理,刺激反射原理,我们需要消费者一个行动反射,什么行动呢?住汉庭啊!那么就是“住汉庭”了,有没有别的?选汉庭?来汉庭?去汉庭?还是“住汉庭”好!白板上“汉庭”前面再写上一个“住”字。好,我们已经得到三个字了。行动反射已经有了,得一半了,就差购买理由了。
为什么住汉庭呢?我们的购买理由是什么呢?这个之前策略会议已经定了——干净。
这里有个问题,很多人受的广告教育,都是“说什么,怎么说”,定了说干净之后,他就开始研究怎么说,就越说越远。华与华方法是“说什么,直接说”,你要说干净,那就说干净嘛,已经说完了,还有什么要说的?没有什么要说的了,剩下的是做,怎么说到做到把酒店清洁干净。
所以我们在白板上再写下两个字——干净。“净”和“庭”还正好押韵,不用我们再解决押韵问题了。太激动了!就差一个字了!
大家一起来,什么字?要干净,住汉庭?更干净,住汉庭?真干净,住汉庭?
最后创意出了“爱干净,住汉庭!”
“爱”字怎么想出来的,这就是天才的作用了。就像“怕上火喝王老吉”的“怕”字,那就是天才。如果“防上火,喝王老吉”,恐怕就成功不了。因为你一说“防”,消费者先筑起心理防线防着你,广告是无意识的药丸,一“防上火”,意识就上来了,我需不需要防上火?这东西能不能防上火?用一个“怕”字,不仅突破了消费者的心理防线,而且给自己“疗效”免责了。
所以,与其说王老吉的定位是“预防上火的饮料”,不如说是“怕上火的心理慰疗饮料”,是安慰剂,这才是本质。
我们总结经验,往往得到误会。要找到原理,找到底层逻辑,才能真正找到概念性的真知灼见和操作性的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