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已经看完一周了,虽然一直没有时间写,却在各种片段里去思考过结构和细节。没有按照四个故事分别展开,也没有重点去分析每个人地成长,而是觉得当你抽空去看电影,不必像专业者一样太深入地去研究它,只获取感动我们的点就可以。
1
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这部电影和《芳华》有一些共同点,都是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成长。其实上次写《芳华》的影评就说到“善良是一种选择”,但这部电影的矛盾点又更多了,举个例子,李想选择不说出真相,但原因是他想去边远地方支援,如果说出事实,那么可能会被定为成分不好,失去掉这个名额。在后来的剧情中可以了解,这个置王敏佳于苦难处境的男人后来为了救张果果的父母,在荒凉的雪山草甸独自跋涉,终于找到了救援的人,可是他刚把队友的位置告诉来者就断了气。是什么支撑他到最后呢?是他原本就选择了善意,还是陈鹏对他“说逝者已矣,请对接下来的人善良”(大概是这么个意思)后对自我的救赎?
电影的英文名“forever young“,起初觉得稍显单薄,这根本不仅仅是青春,记得电影《致青春》英文名是“so young”但是后来想起一句话:
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正年轻的王敏佳,中药房里,一群人穿着制服,带着口罩,但也能够一眼辨别出她清澈灵动的眸子。在生活中,她辫着两个大辫子,长长的,一直垂到腰间,她笑起来又太过明媚,像阳光拂过波纹。
当她回首时,她一定会想起产生爱情的那个午后,也会记得两个见不得老师受委屈的小孩偷偷写信威胁他们的师母不许再欺负人,她同样也会记得那个可怕的牢房,九死一生后看见身旁已经挖好的坑,滂沱的雨,大喜的爱人和百感交集的眼泪… …
那个牵着她的手奔跑,在黑暗的阶段托住她,花钱给自己买化妆品的人是年轻的证据。
电影里四个故事的前后是这样的,知识分子吴岭澜意气风发,在艰苦地环境里给人们传道授业,其中就有沈光耀,沈光耀在他的精神指引下坚持去参与战争,他成为了飞行员,每次经过一个村子的上空使机体摇晃几下,空投一些食物给孩子们,陈鹏当时就在那个村子里,他靠着这些食物长大成人,并考取了清华,他的同学李想在生死关头救了一对夫妻,这对夫妻就是张果果的父母。时间跨度其实挺大的,如果一直轰轰烈烈的紧凑情节会使观影体验不愉悦,所以有了些轻重缓急,王敏佳和陈鹏的故事是跌宕深远的,吴岭澜的故事则稍显平缓些(毕竟战争背景,太平缓也是不可能的),他的这一个章节用更多的用台词表现了“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这一主题。
2
核,是爱情,也是战争。
陈鹏在生闷气,王敏佳来找他,男孩子爱理不理,她就各种找话题,拿起学霸的成绩单,问他:核是什么?
“核,是一个原子像这样经过加速,当这个被加速的原子核另一个原子相撞时,就会释放巨大的能量。核,就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学霸不仅解释给她听,还带她做实验,他牵着这个小身板的姑娘,从宿舍楼飞奔到青草地,从操场上青春的队形里穿越过,像五线谱上两只热情跳跃的音符。
美剧《生活大爆炸》中物理学家向她美丽的新娘penny说出的新婚誓词是这样的:
“粒子从宇宙诞生之初就存在这个世界上,是它造就了我们。我常想那些原子用了140亿年穿越时间和空间来创造我们,好让我们能够相遇,完整对方。”
最浪漫的是科学,此话不假。他们说的核都是爱情的。年轻的王敏佳独自坐在自己的床铺上,她拉下了帐子,获得独自的空间,那一刻她摸着自己被握疼的手腕,感受到了爱情的力量,虽则被人误解,内心却生出极大的喜悦。即使在以后的日子里,生命的秘密一章一章掀开,她才发现那些误会都只是起点,更大更多的苦难都没有放过她,但那份原子相撞一般的爱情托住了她,使她不至于放弃自我而坠入深渊。
影片很含蓄地没有说到核在战争中的影响,只是末尾有一个细节,战争结束终于回归的陈鹏摘下帽子,里面却有很多掉下的头发。根据电影情节大概可以推断,这个清华的才子,参与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很有可能掉头发的直接原因就是核辐射导致的癌症。
3
这个世界缺的不是完美,而是从心底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与同情。
看电影的时候听见后面的,前边的人,右边的人在抽泣(左边的人全程玩手机,睡觉,看几眼电影,再看手机),去的时候要准备好纸巾了。在我看来,飞行员沈光耀的故事是这四个当中最多泪点的。战争的影响在年轻人的成长里会体现出更大的波折,你看《敦刻尔克》里,一开始就是年轻的几个战士,逃亡,抱团,产生分歧。而那些稍年长的人要么是战争的指挥者,要么早有自己的价值观,年轻人被环境刺激开始思考人生的命题的时候,他们多数已经思考的差不多了,生或者死,善或者恶,已经在前半生定下来基调,不会有太多纠结。而在《无问东西》中年长的士官也已熟知怎样的行动才有可能获得最大的胜利,他注意到沈光耀每次飞行路线一样,在战场中这无疑是给对手提前预知了作战策略,但正值年轻的沈光耀却觉得在这样苦难的世界,保有一份真心,一份对他人的爱意更加重要:
“这个世界缺的不是完美,而是从心底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与同情。”
他本来家世很好,吃穿不愁,他在清华念书的时候体育很好,文笔也不错,本可以安稳踏实过一生。但是他选择了善良与博爱,他身体力行地在坚持自己的意念,他挂念着那些孩子,不断地给他们送吃的,甚至在最后的关头冲向海上的战舰,就算是死也要带走一拨敌人。
其实这句话用在电影里的另一个故事上更适合,一个被上司套路的职场青年在得知有人想搞死这个上司的时候选择了善意和原谅,没有提供证据,此为真心和正义,在有人提醒他这一家子人有可能一辈子缠着他的时候还是选择了救助四胞胎,这是无畏与同情。
有一些个人成见,看张震演职场戏很难有代入感,而且当他最后说那些点题的鸡汤,根本一句都听不下去,在我看来,以“如果“开头说出来的句子都是废话。
倒是最后钱钟书、梁思成、穆旦、闻一多等这些人物的名字一个个出现在荧幕上的时候,令人不禁喟叹,那真是一个黄金时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