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很早就在酝酿这样一次直面自己内心的“自我批斗”大会,起因是多次在孩子被我“狮吼功”镇的呆若木鸡的时候,自己突然安静下来对自己的行为复盘的时候竟然愧疚满满,至于惹我生气的导火索竟然不那么重要。昨天和陈工在校园里走的时候,她问起了一个问题——他们家孩子在经历脱离纸尿裤的阶段,在这两天里孩子还是不听使唤,没一会儿就尿了,然后大人手忙脚乱的收拾,对于之前交代的尿尿解决之道大概小脑袋瓜就没记住,然后揍的让人心疼...
一下子熟悉的画面在我面前闪烁。牛牛小时候同样是走过这样一个阶段。那时候我妈为了不让孩子捂着,在大热天到来的时候脱下了纸尿裤,也就是晚上穿着,(南方的大热天实在是恐怖)就给孩子穿自己做的绵绸的小衣服到处乱晃,这衣服还有个特别之处,就是露着小pp的。在我看来倒没什么关系,小屁孩小屁孩嘛,汗,结果小区里的邻居们不乐意了,说小孩露着PP有伤大雅。然而事情的背后竟然是小牛牛撅着PP到处乱晃的前提下,随地小便。然后这个坏习惯被带到了家里来了...我妈没少揍,孩子哇哇哭又不懂得表达。然后听闻别人家的孩子后,那生气真是越发的大了。后来在某次孩子刚尿的时候,我妈气腾地一涌上来,对着孩子开始揍了。。然而孩子的尿尿动作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声吼吓住了。。。我妈看着又懊悔了。经历了一夜的反思,我妈开始“自我觉醒”了——孩子要是被吓出个毛病来那可怎么办?这么小的孩子(2/3岁的时候)哪懂啥啊?得了,还是让他“自由发挥”吧!大不了就是累点,跟着他屁股后面收拾好了。家里特意买的儿童小坐便器就立在墙边,多教教他就好了。还真是从那以后我妈就在孩子尿尿方面就卸下了紧张。到处画地图也无妨,老妈就累点多收拾收拾。在某个月的时候孩子突然对于尿尿这件事就通了,不随地大小便了,到自己专门的坐便器上解决,而后来到现在也有这样的毛病,在外面急了也得找到卫生间或者回来....
我把这些趣闻告诉陈工的时候,陈工也是感叹,没想到都一样——傻小子都得经历过这样一段阶段。细细数来孩子走过的这些年,总是在某个点搜的一下就戳中了你的惊讶!他突然在某个阶段就“醍醐灌顶”了,脑袋开窍了,原本打骂都解决不了的事情他竟然轻松的解决了!
去年的这个时候,准确的说是再往后一些的大热天,面对别人家孩子某某某会被多少古诗了,某某又认识多少个字啦...最要命的是在幼儿园老师统计会写自己学号的小朋友,我们家那个大傻个竟然连1-10都不会写!老师单独小窗@我。那时候真是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啊!于是在课后开始发挥我虎妈的本质——买红描本,自己制作数字卡片..无所不用其极,孩子的脑袋就是笨,数字2硬是在我的鞋拔子下面写了1晚上都没写成功,什么2像鸭子啦比喻全部都来,抓着他的手写,最后他竟然会镜像给我一个2!那生气..真真是对自己的生气,这小脑袋瓜子为什么不像我一样呢?后来在眼泪中睡去,死活不愿意再拿笔写了。我妈看着也心疼,安抚孩子和责骂我。孩子太小,懂什么呢?你这么小的时候还不如牛牛呢!...家里顿时人仰马翻了。
现在流行一个词——“中产解决的焦虑”,这个焦虑对于还不是“中产阶级”的我来说都深感压力。铺天盖地的魔都幼升小的让人唏嘘的新闻,现在不仅拼爹妈了,连带上爷爷奶奶也要一起拼。更别说从小开始各种学习的别人家的好孩子..这种焦虑蔓延到我身上,以至于我都联系好了老家的幼儿园老师,能否接受孩子再回去?后来老师的一番话点醒了我某根神经——“孩子的教育不是你们比较的工具。我去苏州出差学习,见到过你说的魔都的某种优秀的孩子。平心而论,这样的孩子我们都很喜欢。但是真正在我看见课后她们能自娱自乐的沉浸在自己的欢乐小世界的时候,我才觉得她们是开心的。学习本应该是开心的事情,一个班里的孩子可以分成好几类,但是真正最后能成为的绝不是我们把她们归类的样子。”
是啊。我们总是带着自己的标签去要求善在启蒙的孩子达到,全然不顾孩子的个体差异。忽略这些因素的真正的原因其实是我们不够爱孩子。不够爱孩子本身的样子。因为没那么爱,所以不觉得宝贝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样子,我们习惯用现状的标签模板去往孩子身上套,孩子累你也累。在我想明白一点半点的时候,在孩子达不到我某种预期的时候,我会慢慢的让自己冷静,不是一味的指责和抱怨,而是学习耐心的去问他为什么。我可以怎么做。(说回写数字这件事,尝试了好几种方式去引导——APP有关的数字游戏,数字挂图,数字游戏书等。虽然这很不容易,但是面对之前的哭闹恐惧排斥,已经好很多了,至少他会接受数字这个东西,在不知不觉中1-100,及以上的数字会数了,会写了!这就是进步,相对于隔壁小区的别人家的孩子,这进度真是被人甩了几条街了,那怎么办呢?只得慢慢来。)
常说当妈这份职业没有入职考试,本身自己就存在诸多的不完美,更不可能像那些公众号大咖写的好妈妈模板一样。我也有太多自己的短板,对于教育孩子这一课我也是刚入学。跌跌撞撞的走过这不长的一路,刚好迎来了二宝,我也是有机会能够重新出发,将之前的经验都总结,在二宝身上少走很多的弯路。叨叨叨,感觉自己还真像半个安慰专家了。
教育没有捷径,同样,孩子接受的学习方式也没有统一的范式。始终坚信,我们在做好自己榜样的时候,潜移默化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就像前文提到的,带着孩子上国博看展,他的小脑袋瓜貌似就突然开窍了,在和我的互动中,能懂得这些文物的一点乐趣了!对比于去年带着孩子去上博一遍一遍刷的时候,每次我就告诫自己,这一次来哪怕孩子能看进去一个宝贝就值了。其余的就当是一遍遍的刷脸熟吧!昨天孩子回来告诉我,学校的苹果树苗发芽了,他开心的不得了,这是老师布置给他们的观察任务。一粒种子尚且需要时日,条件才能破土而出,而我们凭什么要求孩子事事立马就达到我们要求的样子呢?
都说孩子是我们自己的反光镜,那么常擦常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