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有个同学,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说话不经过大脑,什么事都写脸上的人,经常大家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情绪失控,吐槽这个谩骂那个,直接让我们尴尬癌提前发作。
当我尝试跟他说明,这样不控制自己的情绪,完全像个小孩一样,于自己于他人都不好时,他却一脸无辜的说:“我就希望自己毫无保留的展现出来,明明自己不开心还要假装开心,那才是耍心机。”
我一脸奔溃的没有再说下去,后来他身边的朋友也越来越少。你身边有这样的人吗?你不知道哪件事哪句话会突然点爆他,他像一个随时会爆炸的炸弹一样让人没有安全感,无时无刻都得照顾他敏感的神经,生怕他一哭二闹三上吊。或者说,你就是这样的人。
其实控制不住情绪,是因为自己的小我占领高地,对自己的思维占主导地位,我们就开始不受意识的控制,所有的行为都是下意识的动作,我们开始生气、痛苦、愤怒、委屈。小我的出现并没有对错,它是在我们大概2-3岁左右又愤怒滋生出来的,为了帮助我们趋利避害,让我们获得当下最好的。它是不受分析、思考左右的,完全的本能发展。
而正是因为不能思考,只能注意当下,就不能看到未来的收获和利益,比如需要坚持锻炼才可能在未来获得完美的身材,但是当训练非常辛苦的时候,小我就会发现危险,继而跳出来说:训练这么辛苦,没意思,还不如每天逍遥自在、想吃就吃的生活,接着锻炼就半途而废了。
小我也并非一开始就这么强大,它当形成的时候也并不能完成左右你的思维,但是在每一个放弃、愤怒、生气、爆发的时候,每一次贪图当下爽的时候,都在一次次喂大你的小我,以至于它最后可以踢掉原来有意识的大脑,这跟滚雪球一样,小我会被越喂喂大,永无极限,最后你就会被小我完全控制,成为文章开头的例子一样。
为了不让小我占主导地位,当我们的情绪出现时,就需要及时觉察,并及时行动,有效的遏制小我的发展。而处理情绪一共分为4步:觉察、倾听、理解、调整。文章主要对觉察和调整作出分析。
觉察一共分为4种阶段:不知不觉、后知后觉、当知当觉、先知先觉。
不知不觉,就是完成被小我控制,随意发挥,完全不考虑其他情况,并且还觉得这么做非常有道理。
后知后觉,白天小我爆发了,晚上回过头来想,觉得不是滋味,不应该那样处理,决定下次再发生相同情况,一定要用另外的方式。比如妈妈看你总是玩游戏就说了你两句,结果你的小我瞬间发觉了威胁,并控制你除掉这个威胁,于是你和妈妈顶嘴、吵架。最后晚上自己反思的时候认识到了错误,决定下次和妈妈好好说话,不让她伤心。
后知后觉往往是自我控制的能力还有欠缺,还不能很好的掌控自己的行为,稍不注意被小我主导,就会顺着性子来。青春期的孩子们大多就是这个样子,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就和父母吵起来了。
当知当觉,就是当情绪起来,就立马意识到小我开始捣蛋了,于是制止住当下的行动,理性思考分析之后,作出正确的决定。这就像经常看到的,有人刚要开口吵架,但是又瞬间控制住,不往下吵了。
先知先觉,也就是本能已经趋近于理性思考,下意识的通过思考、分析、判断来做出最正确的行为,这一切自然到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就和小我出来的时候一样快。就像我们从学车到最后成为老司机,就是从后知后觉到先知先觉。自己大脑都没想怎么操作,身体就提前开始踩离合挂挡加油了。
而第四步的调整,首先需要明白,每一种情绪发生的背后都有正面积极的意义。然后,我们根据这样的意义进行调整。
比如焦虑,一是因为让你焦虑的事很重要,需要你格外关注和投入。二是因为你当下的能力有限,不能hold住这件事。所以当你明白焦虑的正面意义后,就知道该赶快提升自己的能力,增加对事情的掌控感。
比如失望,如果你是对别人失望,那说明你对别人有控制欲望,希望别人朝你想的样子发展。如果你是对自己失望,那就是不接受当下的自己,对自己不满意。如果你意识到自己失望背后的意义的话,你就会放下控制别人的企图;重新审视自己,努力提升,成为期待的自己。
再比如纠结,就是因为对自己的价值观不清晰,不知道什么对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总是人云亦云,就会对什么都想要,但是毕竟人的资源是有限的,不能什么都有,于是开始纠结。现在的很多年轻人就是这样,又想工作轻松,又想工资高;又想离家近,又想工作多一些刺激。这些都是自己的价值观不清晰产生的。当你开始纠结的时候,你就知道不应该对各种选择举棋不定,而应该对自己的价值观做个梳理,探索一下当下自己最重要的是什么,当价值观清晰了,纠结也有无复存在了。
所以,只要我们首先增强了觉察情绪的能力,在小我出现的时候第一时间意识到,然后倾听小我出现的原因,并充分理解,最后根据不同情绪背后的正面意义,做出积极的调整。久而久之,小我就会越来越弱,情绪也能良好控制。当能看到更远处的回馈和利益,就能对当下做出合理的行为,小伙伴们又能愉快的玩耍了。
附上自己的自我觉察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