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极少失眠的,大概性情使然,境遇再糟,总是比较容易找到内心的平衡和安定。
开学第二周,却出现两次夜半醒来,听着窗外秋虫的鸣唱,辗转难眠,头脑虚空。
周末,一夜安眠。清晨开窗听雨,绵绵秋雨如一注清凉剂,使得内心重新恢复了平静和清明。心情、工作和生活是需要常常整理的。
这两周有点小忙,完成了第一单元的集备,手写三页纸质稿;修订第二单元的过关作业;收缴学生订奶费和保险费。好在收费有微信,节省了大量时间。但这类琐碎,无形间已影响了正常的教学节奏。
忙碌而无感,这是最可怕的活着的状态,无论心情、生活、工作,大都如此。
找到有条不紊的教学节奏很重要。与假期相比,闲书读的少了,教参读的多了,备课比较充分。课堂上,还会不由地出现急躁情绪,但尽量在坚持多些耐心,注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舍得花时间去等待,留给学生思考的过程。课堂节奏放慢了,带来的是踏实有效的感觉。
新学期开学,各类教材练习册不能及时到位,会影响到正常的教学节奏,像《语文配套练习册》晚到一周,《语文基础训练》至今未到,已经订购人手一本的《语文同步阅读》不再列入考查,学校没有统一购买的《主题学习丛书》偏是必考不可。如何利用才有效,才不会陷入题海,才不会加重学生的负担,还需理性地选择。要敢于舍弃,避免“一锅粥”。
发现脚步忙乱,心情浮躁时,惯用的调整的路径是读几页闲书,听几段音乐,写几行文字。尤其是写,是有治愈效果的,写着写着,心就静了,写着写着,思想就明朗了,各种凌乱归于有序。
写到这儿,头脑虚空的缘故水落石出。这段时日,手机看得多,书读得少,快餐式的浏览五花八门,冲击着视觉,不系统,不深入,易使人失去安静和定力;白天废话说的多,夜晚文字记录的少,不及时梳理,思维易陷入混沌。思路不清,方向不明,节奏紊乱,心又如何安静?
静能生慧。静下来,找到恰切的节奏,是我,我的学生,创建理想课堂的根本。很难,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