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的本质   第五章:随时随地提升影响力

即便是熟练掌握的演讲技能,也很难提高自己的影响力?来看看下面的这些场景,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

老板需要听真话

老板不需要吹捧。老板要为下属创造敢于直言的环境。

不敢对老板说不,不敢给老板提建议,即便老板的问题已经影响了工作进度,却依然保持沉默,这样的做法虽然避免了一些风险,但并不是长久之计。对于老板来说,忠言逆耳利于行,听取真诚而有效的建议才能促进发展。

老板其实是一个挺可怜的角色,在旁人看来他无所不能,总能处理好所有事情,但实际上,老板并不是万能的,他也有自己不太擅长的事情。在老板遇到困难时,真诚和有效的建议尤为重要。但你也不能做《皇帝的新装》里的小孩,因为小孩虽然说了真话,却当着众人的面揭穿了国王,而且没有解决任何问题。

敢于直言是勇气的体现,但不讲求方式方法就成了鲁莽。不做《皇帝的新装》里的小孩,这是因为小孩不会考虑他人的感受。也就是说,给领导提建议是好事,但要注意方式,还要确保这个建议能解决问题。

5年前,一个跨国公司的CEO想模仿乔布斯做一场发布会。当时他公司里负责此事的人跟我很熟,所以问我认不认识可以帮他的人。我并不知道谁能帮他,并且我也不认为他应该模仿乔布斯,因为发布会也好,个人演讲也罢,都应该与产品、人物本身的特质相契合,而不是千篇一律地模仿某人,或者采用某种套路。

我如实地将想法告诉了那位负责人。

在我第一次拒绝了那位老板的要求后,没过多久,那位负责人又找到我,说他的老板还是想要做乔布斯风格的发布会,让我去跟老板说清楚我的建议。我当然不能直接上去说“你不用做乔布斯”,因为这样对方可能听不进去,只有足够有说服力的证据才能起作用。于是我回去翻看了乔布斯的所有演讲,并反复研究,找出一些能证明我的观点的依据。

当我去谏言的时候,我告诉对方乔布斯的演讲虽然好,但是那是乔布斯的风格,也是他长期练习的结果,并且每次演讲之前乔布斯都会花大量时间准备。他的举手投足、话语风格是他自身的一部分,你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拥有这一切,如果你只是模仿他的表面,不但不能突出自己的风格,还会显得不伦不类。

我给这位CEO举了很多具体的例子,证据充足,他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最终打消了念头。他告诉我,之前从来没有人跟他说实话,所以他才一直坚持自己的想法。后来我在给他培训的过程中,也常常直言问题,给他提出更可行的建议,帮助他成功完成了那场发布会演讲。

后来这位CEO但凡遇到大型演讲,都会问我相关建议,我很感动,也发自内心地被对方不断自我调整、精益求精的精神所感动。

我曾经给一个创业公司的老板做培训,这位老板有一个习惯——演讲爱超时。这是很多创业公司老板的通病,因为一般比较有理想、对事业执着的人常常都很渴望分享。这位老板事业很成功,人也很优秀并且善于表达,每次演讲都会超时,一口气说两三个小时是家常便饭。

没有任何人提醒他超时的问题。实际上,超时并不是一件符合规矩的事,尤其是在有多位演讲嘉宾的场合,这样会耽误其他嘉宾的演讲时间。而且从演讲效果上看,时间太长并不利于观众集中注意力,反而会适得其反。对这位老板进行培训时,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建议他最好不要超时,他欣然接受,在排练的时候努力控制时间。

我接触过日本、欧美国家、中国等十余个国家的企业领导,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没有员工跟他们说不,员工也从不给他们负面反馈。这样的现象在亚洲国家相对更严重,这是文化与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作为老板,就更需要主动创造机会,培养员工直言的习惯,引导他们提出有效建议。

在工作当中,每个人都需要获取反馈,因为我们需要知道他人对我们工作的评估,以便更全面、客观地衡量自己是否实现了目标。反馈的本质是信息的分享,不过很多人想当然地认定反馈就是消极的,是批判性意见,但事实上,给予对方积极的反馈也十分重要。

相比给予鼓励,给别人真诚的评价更不容易,即便是朋友之间也难免有所保留,更别说面对上级领导。所以,作为领导应该疏通渠道,为“真话轨道”扫去障碍,让真实的声音原汁原味地传送至接收者耳中。

什么样的情况会让人不敢说真话?自然是说了真话却吃亏的情况,比如因说了真话而被排斥、批评,甚至从此被“穿小鞋”。如果员工知道说真话对自己无害,并且受欢迎、被鼓励,自然就会有安全感,也就有胆量说真话。所以,胆子都是别人给的,领导应该多鼓励员工直言进谏的行为。

除了员工给老板提建议,员工也需要来自其他同事的反馈,而且他们通常很喜欢接收反馈。国外有学者做过一个调查,发现50%的被调查者认为他们希望每天或者每周都能收到反馈;72%的被调查者表示需要更为频繁的反馈。搜集反馈应该是日常工作的一部分,而不是年底或者项目结束后才做的工作。反馈应该成为一种习惯,应该频繁进行。其实反馈的本质是获取建议以及鼓励,建议能推动工作,鼓励能激发积极性。这是每个员工和老板的刚性需求,应该保证供给。

我的公司有专门举办培训和工作坊的培训室,在培训室的门上写着“No Negativity,No Status”(没有否定,没有等级),这给所有踏进培训室的人释放出一种直接而强烈的信号——勇于表达观点、敢于面对冲突。我希望这样的细节能让员工觉得直言是一件被鼓励的事情。

想让“真言渠道”更畅通,还需要让反馈的流程更简单。如果每一次反馈都需要制作一张反馈表,然后让大家逐项填满,这未免有些太烦琐,效率也不高。其实,最好的情形是所有人都能忘记“反馈”这个概念。少一些模式,反而能让大家觉得放松和自然,这样也能让反馈成为日常对话的一种方式,而不是刻意而为。

案例:太忙没时间,一天足够让你判若两人

作者:郑燕

有些事情是可以“临时抱佛脚”的,但仍然需要付出。

老板总是日理万机,难有充足的时间准备演讲。但就算时间很有限,如果能腾出一两个小时来准备,最终的呈现就会大不一样,甚至可以判若两人。

一次,一个外企老板看了自己介绍公司讲话的录像,直呼:“我不能这样,这太给自己和公司丢脸了!”在开发布会之前找我“救命”,他能做出这个决定特别不容易,因为这位老板平常为人相当低调,向来不认为在公众面前讲话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他手下的员工们却很希望他接受我的培训,他们觉得老板看起来过于严肃、谨慎了,如果要当众演讲,给人的印象会不够阳光、自信。但这位老板自己并不情愿,直到意识到自己“惨不忍睹”的现实,才终于找上门来。

我见到了这位老板后,第一件事就是给他做“领导人风格”测试,结果不出所料—技术宅、优等生,让人觉得有距离感且不善言辞。但他希望在发布会上呈现出阳光、有力量、自信的状态,这和现实的差距有些大,但不是不可能实现的。于是我们多管齐下,展开了一场3小时的“抢救”。

为了激发出他最理想的状态来挖掘故事,我开始和他聊天。当他说到自己大学时期做义工的经历时,他整个人都在发光,看上去自信、亲和、充满情感。他在大学时期,帮助过身有残疾的孩子,并通过努力改善了他们的状态。我把他讲述这段经历的过程录了下来,和他之前的状态进行对比,目的是给他一针强心剂,让他知道自己可以达到理想的状态。

时间有限,我必须帮助他尽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展现出最好的样子。最简单的方法是——找出他最明显的弱点,并马上纠正。

弱点一:说话的方式,比如,喜欢以问句结尾,喜欢双重否定,导致语义不明确。

弱点二:音调四平八稳,没有丝毫抑扬顿挫。

弱点三:站姿不挺拔。

弱点四:幻灯片的内容安排不符合他的表述习惯。

前3个问题是比较表层的问题,第四个问题稍微复杂一些。他的助理告诉我:“老板总是不按幻灯片上的内容讲,喜欢自由发挥还喜欢超时。”我听后说:“其实这是你们的问题,你们需要按照他的表达习惯制作幻灯片。”这是一个比较常见的问题,老板讲话的内容总是被助理安排,很多时候并非是老板们愿意说的内容。并且,通常老板们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准备演讲,如果不是自己愿意讲的内容,难度系数便陡增。所以我常感叹:多么可怜的老板!助理应该帮助老板简化工作,了解老板的表达习惯,让他更容易记住演讲内容,并且要通过幻灯片的内容帮助老板实现他理想的状态。

这就又回到了原点——你想给观众呈现什么印象?之后所有的工作都应该围绕这一目标展开。制作幻灯片时,应该考虑视觉风格是否符合我们理想的状态,内容方面是否强化了老板理想的形象。

于是我们把幻灯片的内容重新梳理,几乎全部的内容都被修改了,不过帮了他很大的忙,因为整理后的内容顺应了他的思维和表达习惯,让他放松了很多。至于前面3个问题,并不是在短时间内就能完全改变,但找准了症结对症下药之后,也能有很大的改观。3小时的时间,他不间断地一遍遍训练,每一次排练后我们都会查看录像,不断比对现有的状态和理想状态的差距。

后来,他的助理告诉我,老板私底下也花了五六个小时练习,看上去准备还是比较充分的。一场临时抱佛脚的行动快结束了,但上场之前必须得熟悉战场,确保能适应“作战环境”。

到了现场后我们发现,并非万事大吉。

会场很大很宽,舞台中央有一个很大的公司的logo,这个logo对于摄影师来说非常炫酷,拍下来很好看。但这个大logo直接挡住了第一排观众的视线,并且当演讲者按照原计划站在舞台中间时,直接被挡住了半条腿,照相的话会显得人特别矮。但此时已经没有办法调整,我们只能在尽可能展现出logo的情况下,又尽量不遮挡演讲者。最后,我们决定让他不要站在舞台中间,而是交替站在logo的左右两侧演讲。

负责那次活动的公司没有给老板准备彩排时间,这个情况也很常见。老板演讲通常都被当作一个固定的环节,不需要注入太多的关照,只要音响、设备不出问题就算圆满,老板怎么表现是老板的事儿。所以到了现场我们临时找了一间贵宾室开始彩排,为他做上场前最后的调整和热身。我给他看了他站在舞台上的样子,并让他记住自己最理想的状态,正式演讲时就照那样的状态去演绎就好。当时他非常疲惫,于是我们给他化了淡妆,让他喝了些热水,临上场前还做了些帮助放松心情的体操。

发布会结束后,所有人都赞叹他的表现,并纷纷称道:“真是判若两人!”

没有时间准备演讲不是不完美的借口,哪怕只有一天时间,甚至两个小时,你都有机会让自己和从前判若两人。

发布会是一台戏

斥巨资筹办的发布会,最后竟毁在了这些问题上。

发布会就是一台戏

演员是舞台上重要的资源。找对演员,才能恰当地演绎角色;而只有每个演员都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一台戏才能清晰、丰富、完整,让观众印象深刻。发布会也一样,一台发布会需要不同的角色——老板、主持人、媒体。他们要各司其职,也要相互成就。

我经常见到角色定位混乱,人员配合不佳的发布会,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种现象。

现象一:撞衫的演讲嘉宾

主角撞衫,情况不妙。戏剧中的主角们总是性格各异,装扮也各有特色。试想,如果主角们性格类似,装扮雷同,一部戏自然就欠缺了冲突感,精彩程度也会受损。发布会也一样,如果总裁和副总裁的演讲内容雷同,观众不仅很难记住,也会倦怠;而且,如果演讲者们都穿着黑西装,即便款式不同,观众也难以对每个人都有印象。差异、冲突能让人印象深刻,也能优化整体效果,演讲者的服装既要有个人特色,也要能互相衬托。

演讲者们很难有时间聚在一起准备发布会,并且常常忽略着装问题,所以往往是到了现场才发现撞衫了。这很常见,但也不难避免,助理们稍加留意就能解决。难点在于如何既能发挥演讲者的个性,又能符合演讲的主题。比如,如果发布会的主题是“时尚、动感”,那么由向来作风谨慎、保守,上了年纪且西装革履的总裁做演讲,就很难与主题相吻合。

现象二:错误的媒体选择

开发布会是为了宣传一款新产品,而合适的传播渠道是制胜的关键。我们需要选择能为自己说话的媒体、KOL(Key Opinion Leader,关键意见领袖)。“能为自己说话”在这里不是指“袒护”,而是指“会讲故事”。这意味着媒体有能力生产出读者感兴趣的内容,发布会的目的才能实现。

我们在选择媒体的时候,首先应反观自己的目的。我们想说什么?对谁说?怎么说?然后根据这些问题寻找适合的媒体。比如,开发布会是为了宣传一款针对“90后”的产品,那么你应该寻找了解“90后”、能生产出“90后”喜欢的内容的媒体。

除了找到合适的媒体对象,企业还应学会更有效地传达信息。所谓有效,就是让对方快速懂得你想表达的内容。影响信息是否有效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演讲者是否逻辑清晰、口齿流利?内容是否紧扣主题?主题是否切中要害?对于发布会来说,最大的问题常常是主办方总想“一口吃个大胖子”,总想通过一次发布会传达所有的信息,比如一个快消品企业开发布会,他们既想宣传新产品,又想宣传新技术,还想宣传自己的公益项目。一场发布会设计了几十个要点,结果不但不能有效传达信息,反而增加了媒体的工作难度,弱化了传播效果。

现象三:不给力的翻译

某种程度上,翻译代表了企业的形象,因为外国观众是从翻译的口中获取信息。好的翻译不仅要准确传达信息,而且还要能有效传达演讲者的情绪,切忌平淡无起伏的声音,因为那样观众会倦怠。其次,好的翻译还需要了解品牌,了解企业,甚至对行业也应该知晓一二;当老板失误时,翻译能够及时反应,并予以纠正。有一次,一家知名企业的领导在接受采访时把“3年开5家店”误说成“1年开5家店”,而当时的翻译并没觉察出问题,原封不动地照着翻译了。后来,记者们蜂拥而上,以为这是一个精彩的新闻点。

翻译是企业家与外界沟通的枢纽,需要充分了解相关知识,所以最好能一起参与准备会议和培训,以免在翻译的过程中出现偏差。除此之外,好的翻译还能缓解演讲者的压力。尤其是在国际场合,演讲者会特别紧张,如果翻译能有效帮助演讲者传达情绪,演讲者会感到踏实,从而能够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自己的表现上,更自如地展示个人魅力。

现象四:抢风头的主持人

中国人讲究派头,崇尚名声。办发布会时,许多企业喜欢请名人做主持,借其造势。实际上,这样做是有风险的,主持人很容易抢走主角的风头,成为全场的焦点,这必定会削弱发布会的宣传目的。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如果发布会是一场戏,主持人只是一个配角。好的主持人不该争当主角,而应该努力衬托演讲嘉宾。但这并不意味着主持人必须隐藏个性,所谓“衬托”是指主持人能够恰到好处地发挥自己的个性,但最终还是要落到“衬托”这一定位上。

马丁来中国做的第一场沙龙,唯一了解他的我担任了主持人,我的任务是突出马丁的专业能力。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开场白:“今天我有一些小兴奋,两年前我认识了马丁,今天我们终于实现了合作。马丁是十分专业且很有经验的演讲培训师,他曾经为卡梅伦、普京、日本申奥团队辅导,等等。”这段开场白中,我清晰地表达了个人情绪以及我和马丁的关系,既没有完全隐去自己的个性,也没有喧宾夺主。

其实,好的主持人是不可替代的,他们能引导观众进入发布会,还能在观众稍显倦意的时候,把他们的注意力拉回来。这很考验主持人的功底,也需要主持人足够了解企业和品牌。另外,如果主持人有一定知名度,我们应该格外注意他和品牌的契合度及对受众的影响力,有强大公信力的主持人有助于提高企业的信任度。

像新娘一样准备发布会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经历过许多的发布会,但在我看来,没有一场发布会比得上日本的婚礼,新娘、新郎会极为精心地做准备。

先说说婚礼的筹备步骤。一般来说,大多数准新娘和准新郎会提前好几个月,甚至一年就开始进行自我调整:减肥、形体训练、调养身体。在日本,还有专门的花嫁(日语中称新娘为“花嫁”)学校,准新娘和年轻女士们会接受有关举止言行、仪容仪态、身材维持、料理、家务等全方位的培训。

可见,婚礼前新娘和新郎的自我训练就是一个十分系统的过程,而婚礼其他事务的筹备就更为烦琐了。

在日本办婚礼,是一个体力活。

我在日本上大学的四年间,一直在婚礼服务所打工,几年下来我大概参加了上百场婚礼。日本的婚礼一般会在教堂或者佛寺举行,婚礼包含教堂仪式、婚礼、参会、对父母的敬辞讲演,有时候晚上还会举办针对年轻朋友的二次会。不同的环节,新娘会着不同的服饰,而且还会根据服饰不断变换发型、头饰。

办一场婚礼,不仅是金钱的投入,更是时间与精力的巨大倾注;新娘、新郎为了在婚礼上能够尽可能完美地呈现自己,必须从头到尾做足功课。

之前说过,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美国埃森哲咨询公司,其间我目睹了很多次老板们做演讲的现场;后来到了日本电通集团,同样目睹了各式各样企业家们的演讲现场、发布会现场;8年前我来到电通公关,参加了几乎每一场公司为客户做的发布会。即便经历了那么多,日本的婚礼仍然是我见过的主角准备最充分的“发布会”,新郎、新娘在自己身上下的苦功,总是让我感叹。

在我看来,日本人筹备婚礼的精神值得很多企业家学习。就拿发布会上“演讲致辞”这一环节来说,很少有企业家会为之做出足够充分的准备。我接触过很多跨国公司的老板,他们在刚出任总经理或者高管的时候会接受演讲类培训,但日子久了就不会再练习。实际上,每一次发布会都是企业家对外宣传的契机。只有极少数的企业领导掌握了演讲技巧,这也是我为什么一直坚持帮助客户陪练的原因。这不仅是企业家自身形象的展现,也是企业形象的展现。然而,理想的状态并不会一蹴而就,必须花时间,下功夫。

本节精要:

发布会实用锦囊

发布会是一台戏,主角一定要有差异化,切勿撞衫。

不要选择不能实现宣传目的的媒体。

好的翻译不仅要准确传达信息,还要能有效传达演讲者的情绪。

好的翻译需要了解企业和品牌,并且最好能参与演讲前的筹备会议。

优秀的主持人应该衬托主角的风采,而不是抢走风头。

如果主持人有一定公众影响力,合理利用他的公信力。

案例1 一小时为三个演讲嘉宾进行角色定位

作者:郑燕

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本源。

发布会上通常会有好几位演讲嘉宾,无论是外形还是角色定位,一定要体现差异。伟大的西方哲学家罗素曾说过,“参差多态,乃是幸福本源”,这个道理也可用在对演讲嘉宾的定位上,让他们各司其职,各展所长,才能更完整地呈现整场发布会,也能让观众在感官上更有新鲜感,对内容有所期待。

一次我们给B2B(Business to Business的缩写,指企业对企业的电子商务模式)公司在中国做媒体发布会,演讲嘉宾有公司总经理、国外技术专家。为了节省成本,发布会主持人由市场部的一名女负责人担任。

观看他们彩排的时候,我发现一个很大的问题:几个发言人的话语风格一致,满口专业术语,气场和风格也都比较严肃、刻板。两小时的发布会如果持续同一种风格会降低精彩度,容易让人缺乏新鲜感,产生视觉疲劳。试想如果你是观众,舞台上的演员的装扮、腔调、风格都差不多,你会不会觉得这场发布会很无趣呢?

了解后才知道,其实他们每个人原本的风格是各有特点的,但他们却不约而同地想要表现出专业、正式的风格,导致最后呈现出了类似的风格。

于是,我决定给他们每个人写一个专属的“人物设定”。比如,作为演讲嘉宾中唯一的女性主持人,最好能展示出亲和、柔和的一面,并且要能够把控全场气氛,让观众感受到技术类公司也并不古板和严肃,而是很愿意亲近消费者,倾听消费者;作为公司高层的总经理,应该体现出自信和领导力,以及对中国市场的了解,内容上应该强调发布会的战略意义而不是谈太多专业知识;而对于国外专家而言,他是专业领域的权威,也是唯一能在现场谈论技术的人,而且他远道而来,最好还能表现出自己对中国市场倾注的热情。

我给三位演讲嘉宾定位之后,他们表示对自己的角色定位清晰了很多,即便没有调整演讲内容,但他们会有意识地去把握内容的倾向性。尤其是那位女主持,当天她给人的感觉和平常工作中的反差特别大。平时她是很谨慎、严肃的形象,就像典型的工科女生。而发布会现场,她身着浅色裙装,态度柔和亲切,让人眼前一亮,如沐春风。

当演讲嘉宾把自己作为各不相同的个体,而不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工具时,发布会就多了一些真实的“人味儿”,也更有吸引力。从此我意识到,在筹备发布会时,应该多下功夫帮助演讲嘉宾进行角色定位,并在视觉呈现方式上突显各自的特点。同时也不能忘记整体风格的和谐,做到与发布会的主题遥相呼应。

案例2 市场部经理“女神养成记”

作者:郑燕

5年前,我第一次见到刘女士,某品牌的市场部经理。她个子很高,很漂亮,气质也很知性优雅,也很善于表达。

我告诉她:“你非常适合做新闻发言人。”但她却告诉我:“这怎么可能?公司内部等级森严,能去大型发布会演讲的都是副总裁以上的级别。”

三年后的某一天,她给我打电话说,一款定位于女性市场的产品即将发布,老板让她在发布会上介绍新产品。听到这个消息后,我非常高兴,虽然她还不是高管,但她谙熟市场,了解消费者又善于表达。毕竟,并非只有高高在上的管理者才适合面向观众演讲,有亲和力的形象更能吸引消费者。机会终于降临,想到要面对几千人演讲她有些紧张,更兴奋。

她邀请我帮助她练习演讲,我欣然接受,此时的我心里已然萌生出帮她蜕变的计划。

一个人上台演讲就像装修房子,得先定风格,再论梁柱。

见面后我问她:“你希望在舞台上的自己是什么样子的?”她说不知道。于是我决定大浪淘沙,我的助理一头扎进寻找具有“知性美”的女性演讲者的工作。看完100多个视频后,我们选择了杨澜和一个美国的市场部女经理作为她的标杆,因为气质、形象都很接近。在她没有明确的理想目标时,选定标杆可以帮助她明确自己想要什么。杨澜和她的职业身份相差较远,反复切磋后,我们决定将美国同行作为她的理想风格。

有了风格,剩下的就是房屋装修和家具配置了。

我们录下了她开会的样子,一起反复观看。我告诉了她的优点和需要改善的地方;她口齿清晰,表述力极强;但因为个子高,稍稍含胸;声音细弱。分析了现状后,“蜕变计划”也就更清晰了。

计划一:练心,克服紧张

练心,是为了让自己更淡定、自信。这听起来有些玄虚,你多半觉得这太荒唐,但并非如此。

我的方式有些特别。我亲自录了两段录音,早晚内容不同,每段大概1~2分钟,每天一次。这有点像服药的过程,药性会激发出潜藏的信心。录音中多是一些鼓励的话,比如,我会“催眠”她想象自己在舞台上最理想的样子;因为她特别喜欢张靓颖,都说偶像的力量无穷,于是我“催眠”她想象自己就是张靓颖,在舞台上挥洒自如,得到观众的热烈掌声。

我知道你看到这里会在心里画下一个巨大的问号:“这不是洗脑吗?”

对,这听起来很像洗脑,但也是挖掘潜意识的过程。根据心理学的定义,潜意识是人们不能认知或没有认知到的部分,是被我们隐藏起来的意识。这些平日里不被我们感知的意识,往往有着很大的力量。

我之所以这么做,目的在于激发她在潜意识中形成自己最理想的状态,并不断强化自信,心理学称之为“潜意识开发渠道”。通过不断地反复练习,反复输入一个指令,你的潜意识就会慢慢地接受这个指令,这时你所有的行为都会全力配合,朝着你的目标前进。我要求她每天听录音,一个多月每天如此,因为这个方法的关键在于重复,如果重复不够,潜意识产生的推动力就不大。

计划二:练声

“蜕变计划”的第二项从声音入手。我让她比平时早起一个小时,用半小时来练声。她的声音很细弱,给人的感觉不太沉稳。怎么改变呢?我建议的方法是—大声诵读。以发布会相关内容为主要材料,把诵读过程录下来。每周末,我们会一起观看录像,不断更新计划方案。

诵读能练声,但没有观众,看不到她面对人群时的状态。因为一个人对着镜头和对着人群讲话时的状态完全不同。但是,演讲效果的优劣,最终由观众评判。这也是贯穿整本书的主题——观众眼中的你是什么样的。

当时我正有一个周末在大学里教授工商管理学硕士(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简称MBA)课程的机会,我决定分一个课时给她,让她讲一些关于产品的内容。我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录下她的表现。课后,我们询问学生们对她的印象,再和理想状态对比。

计划三:练体

每天早起一小时,练声前的半小时进行形体练习。上台之前,锻炼身体必不可少。她很喜欢跳舞,跳舞既能增强体力,也能塑造形体,还能注入正能量,于是我支持她坚持以跳舞健身。一个月下来,运动给她的身体带来了变化,她比之前挺拔了很多,看起来也更自信了。

计划四:练技

对于演讲者来说,最重要的是舞台上的呈现。演讲内容上,我们大概在一个月之前就开始准备了。我问她:“你想传达什么信息?”她列了大概20多条信息。我当时就建议:“那么短的时间,还有其他演讲者,观众接受不了那么多信息。”于是,我让她做减法,保留最想传达的3条核心信息,其他内容围绕核心信息制作。

确认演讲内容后,我帮她做了一个“脚本”,事无巨细,包括读重音的地方、加肢体语言的地方、表情、道具、演示文稿(Power Point,简称PPT)、音乐、灯光。比如,出场时的PPT应该是她最想表达的内容,她站在舞台中间,微微鞠躬,以此亮相。这些脚本提前一周给了她,以便反复练习。

即便安排周密,临近发布会时,她还是有些紧张。我在她上台前一天,教了她克服紧张的办法。从身体和思想两方面着手:尽量把手举高,舒展,调动激情;利用“宇宙思考法”,想象自己离开了地球,越走越远,去了更远的地方,然后在宇宙中俯瞰自己,俯瞰舞台,你会发现一切都很渺小,情绪也就平静了。

道具也可以减缓紧张。她手持话筒不太自然,用得不好,反倒会显得更紧张。于是我们加上了一个道具,也就是她们当天发布的产品,她手持产品,头戴耳麦,既宣传了产品又克服了紧张。

蜕变

发布会当天的装扮也很重要。她非常时尚,也懂得服装搭配。为了让她与身穿深色西服的男老板们有所区分,我建议她穿浅色衣服,而且是裙装,这样能显示出女性特有的柔和,并且可以避免拍照时出现一团黑的情况。更重要的是,着装需要展现出专业性。消费者们都愿意看到亲和的形象,这样能拉近距离。不过作为市场部经理,除了亲和力,还需要体现一定的时尚,代表对市场前沿的了解。但也不能太过,因为代表公司、时尚的同时,妆容和发型都要显得端庄优雅。

发布会当天,身着浅色裙装,盘起发髻的她让人眼前一亮。演讲超乎预料的顺利,所有努力都值了。她自己都有些惊讶自己的表现,她的老板和媒体朋友也眼前一亮,有媒体发朋友圈大赞:“女神!”赞叹她不为人知的一面。从此以后,老板给了她新的业务——负责日后重要发布会的演讲。

距离那场发布会已经3年了,每当她遇到大型发布会来询问我的意见时,而我都会先问她同一个问题:“这一次,你想要呈现出怎样的状态?”我很欣慰,3年来看到她不断成熟并能够自如地表达。

发布会上道歉,怎样做更有诚意?

并没有想逃避过错,怎么就让人觉得不真诚了?

道歉时也别忘了“3V”

在日本,企业领导开发布会前会接受专门的训练,因为发布会历时很长而且氛围紧张,体力消耗巨大。日本的媒体通常非常关注企业家的一举一动,尤其是在致歉的场合,记者一定会拍致歉者鞠躬的特写,捕捉其细微的表情。而且记者总是喜欢找一些能引发话题的图片,如果道歉者某个表情稍不自然,就一定会成为媒体炒作最好的材料。

日本人道歉的样子非常谦卑,鞠躬的时候头会埋得很低,整个身体都会压得很低。常常有人开玩笑,日本人道歉就像小鸡啄米,虽是开玩笑,但这说明日本人道歉的态度非常诚恳,并且很重视用身体语言来表现自己的诚意。

某明星吸毒了,在电视上向观众道歉,第二天新闻头条却出现这样的报道——“某某吸毒,当众道歉被指不真诚”。也许你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很努力地道歉,但对方还是质疑你在推卸责任,或者觉得你不够真诚。如果想要给人真诚的印象,不妨先分析让自己显得不够真诚的原因。你的表情、眼神、肢体语言是你传达给外界最直观的信息,在有限的时间内,观众会通过这些信息判断你的诚意。所以还是回到3V理论的核心问题:你想给观众留下怎样的印象?如果想留下歉意真诚的印象,应该调整身体各处的细节。比如,你的站姿和坐姿是否充满能量,如果很懒散,自然会让对方感觉你不够有诚意;不能眼神游离,这样会让你看起来很心虚;声音也要平稳沉静,不要扯着嗓子说话,也不应该抑扬顿挫,而应该给人比较淡定、从容的感觉;千万不要用“嗯”“啊”这些有声停顿词,否则会让人以为你在辩解。

内容方面,一定要使用表意明确的词语。切忌用“也许”“可能”“大概”这些模棱两可的词,这会让人觉得你很无知,或有辩解之嫌。除此之外,为了体现你的诚意,并且防止别人误解,一些表达方式一定不能使用。比如在道歉的时候说:“我很理解你的心情,我为此表示遗憾。”不要轻易说你理解对方,因为不是亲身经历,很难感同身受。你也无法断定别人的心情,所以当你说能理解对方时,就显得虚伪。当你想要说这句话的时候,不妨扪心自问:“我真的能够理解对方吗?理解多少?”“我能理解你”这句话难免会让人觉得是套话,并不真心。

人类在面对危险的情况时,或者在十分脆弱无助时,会对他人释放出的信息十分敏感。出现意外事故时,利益受损者肯定会十分敏感,所以作为道歉方,一定要从自己的肢体语言、声音、说话方式等细节之处进行调整,尽可能让对方感受到安心,因为此时你的每一个细微的举动都会被对方拿着放大镜观察。

核心是换位思考

不仅是在发布会上,我们在平日需要向他人表达歉意时,也应该注意细枝末节传达出来的情绪。当我们道歉的时候,最首要的是搞清楚对方的想法、思维模式和感受。然后你要努力进入对方的思维模式,哪怕跟你的思维模式相差很大,哪怕并不完美,你也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去揣摩和感受,然后表现出你的努力。这就足够真诚了。

道歉的时候,人们多少会情绪波动。你应该尽量控制和隐藏自己的情绪。在双方争执的时候,如果不控制感情,很有可能出现以牙还牙的局面,经验告诉我们:这样的做法是无用且危险的。即便在你道歉的时候遭遇对方的攻击、非难或者指责,你也不能失去冷静和耐心。这种时候你可以特别留意自己的姿势、身体语言,是否因此释放出了激动的情绪。

这一节围绕3V理论给读者提供了如何道歉的方法。其实对于道歉这件事,最重要的不是方法,而是同理心。很多人认为,最好的道歉就是弥补和改变,但这些工作都是在你表达歉意之后,在危机出现之后,对方最需要的是你的诚意,因为这能让对方感到安心。

本节精要:

公开道歉时的细节

道歉时,你的表情、眼神、肢体语言是你传达给外界最直观的信息,在有限的时间内,观众会通过这些信息判断你的诚意。

道歉时,留意自己的站姿和坐姿是否端正;眼神不能无意识游移;声音不能起伏;不要发出有声停顿词。

不要轻易说“我能理解你的感受”这句话。

道歉最重要的是将心比心。

表现失误时如何漂亮救场?

每一个上台演讲的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遇到这种情况不用惊慌,有一些很实用的招术能帮到你!

上台演讲过的人都知道,不论我们在台下准备得多么充分,不论我们做过多少次彩排,上台之后照样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状况,让我们措手不及。比如:PPT播放不了或者有一页内容消失了、视频播放器失灵、突然忘词了;或者台下昏昏欲睡的观众让你信心全无,没有理由地突然出汗、脸红,甚至嗓子沙哑;又或者到了规定的时间,你才发现还有很多内容没讲,于是草草结束。

仅管这些情况我们经常会遇到,有一些情况也是难免的,但每当这种时候我们还是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英语中有一句俚语:完美是优秀的敌人。这告诫人们不要过于追求完美,因为如果我们太执着于完美,在过程中,往往会不自觉地忽视一些更有价值的东西,而把大量精力消耗在了细枝末节上。

对于演讲这件事情,我们没有必要追求完美,但有必要知道救场的方法。以下是一些实用的技巧,帮助你在陷入窘境时自救。

状况一:我忘词了!

分析:就像是人们患感冒一样,对于在舞台上的人而言,无论是演讲者、演员或者歌手,忘词是非常容易出现的失误。在我们学习应对忘词状况的技巧之前,应该先了解一下失误的原因,然后才能“对症下药”。

原因1:你本来准备好了笔记或者小纸条,可是你用尽全力想要在笔记中找到提示,却怎么也找不到。

对策:准备笔记时更仔细一些,这是最简单的方法。你需要确保全部内容都被记录;其次,如果你在排练时就发现一些让你困惑的内容,那么一定不要将困惑带上讲台。

如果你只是简单记录了一些提示语,那么请在演讲之前多修改几次,尽可能地简短明了。你最好把这些内容记在一张A4纸上,然后一遍遍不断简化。我听说微博上曾经很流行“A4腰”(网络流行语,指比竖放A4纸还要窄的小蛮腰),你也可以试试“A4演讲”。

如果你准备了一份完整的演讲稿,那么确保稿件的排版能以短句的方式呈现,而不是密密麻麻的一大段。就像这样:

如果你是准备了一份完整的演讲稿,

那么确保稿件的排版,

能以短句的方式呈现,

而不是密密麻麻的一大段。

这样的排版,能让你更快速地找到所需要的内容。因为你演讲的时候要保证和观众的沟通,眼神不能一直停留在文稿上。

我过去常用这样的方法为一些公司高管和政府官员们准备讲稿。他们通常十分忙碌,辗转于各种场合,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准备演讲,因此他们不得不在演讲的时候照着稿件读。在读稿件的时候,他们会最大限度地和观众保持眼神交流,以示重视,所以如果不把文字呈现得足够清晰,他们怎么能应付得了。

如果你是带着完整的演讲稿上台,还有一个实用的小技巧可以利用。如果演讲者在台上翻动演讲稿会非常分散观众的注意力,并且看起来十分不优雅,因为这个动作等同于提醒观众你是照着稿子在演讲。而且,这也容易导致你出错,因为翻页后你会很难将眼神锁定到相应的位置,或者一不小心就把演讲稿掉在了地上。

那么应该如何避免翻动讲稿带来的麻烦?

很简单,绝对不要双面打印讲稿,即便你的公司为了节约用纸做出这样的规定。此外,你必须确保演讲的桌子能够并排放两张A4纸。两张A4纸并排放在桌面上,放在左手边的是第一页讲稿,右手边放第二页,剩下的依次放在第二页之下。

这样做的原因是,当你读到第一页的末尾,你会自然地开始准备第二页的内容,这时候你只需要自然地将第二页放到左手边。此时你右手边是第三页的内容,然后照此方法依次换页,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不会出错。

原因2:内容的结构不够科学,以致你不能自然而顺畅地讲故事,很可能讲到一半就“迷路”了。

对策:如果你的演讲内容本身缺乏逻辑性和连贯性,无论你的笔记准备得多么周详,你都会很容易突然“卡壳”,尤其是在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更容易出状况。如果你的演讲稿是在短时间内写出来的,或者是经由很多人共同完成的,那么就难怪你会中途“迷路”了。那种感觉就像你身处异国,只身一人在黑暗中穿行,没有地图,路上也没有任何指示牌。

为什么呢?有一首英国童谣是这么唱的:

小腿的骨头连着膝盖的骨头,

膝盖的骨头连着大腿的骨头,

大腿的骨头连着臀部的骨头……

这段话不完全符合医学常识,但这会让小朋友一下子就明白人体的不同部位是连接在一起的。如果你尝试着和小朋友们一起唱这首童谣,并故意唱错,比如你唱“腿的骨头连着腰的骨头”,小朋友一定会哈哈大笑,觉得你非常滑稽。

同理,当你在准备演讲内容的时候,请仔细判断内容的顺序是否符合逻辑,按照最基本的逻辑去判断就好,如果有连接不当的地方,那一定要事先调整。

原因3:准备不充分,排练不够。

对策:“准备不充分”是最普遍的问题,解决办法也非常简单,加强练习就好。

我曾经培训过一位全球型制药公司的总裁,她叫珍妮。当时珍妮正在为一场演讲做准备。她需要做一场大约30分钟的演讲,届时场内将有2000名来不同国家的观众,演讲全程通过卫星转播到世界各地。

珍妮的团队在她演讲之前的几个月找到了我,他们一开始就问:“在演讲的前一天,珍妮只能有两个小时的时间排练。这些时间足够了吧?”在他们看来,花两个小时排练已经很慷慨了。天呐,仅仅两个小时的排练时间就要应付一场全球性的大型演讲,我觉得他们太乐观了。

对于每个人所需要的彩排时间,我有科学的方法来评估:如果你用母语演讲,以最终呈现的演讲为参考,每一分钟的演讲需要半个小时的排练时间;如果你不是用母语演讲,那么排练时间直接翻倍。也就是说,如果你是一位中国的公司总裁,你需要用英文发表一场20分钟的演讲,那么你一共需要20个小时的排练时间,也就是两个半工作日。

因此可以想象,在我听到珍妮只有两个小时的排练时间时我是怎样的心情。我很坦诚地告诉他们:“我们当然可以只花两个小时排练一场30分钟的演讲,就算时间少得可怜,排练一下总比不排练好。但如果你们希望珍妮有非常夺目的表现,她每一分钟的演讲需要半个小时来练习,30分钟演讲就要练习900分钟,也就是15个小时。基本上是两天的时间,而不是两个小时。”

我说完这席话之后,你猜对方是什么反应?他们好像是受到惊吓般开始咳嗽,情绪十分激动,然后对我说:“怎么可能花那么长的时间,这太荒谬了,不可能。”

我告诉他们,如果是美国总统准备一场30分钟的演讲,那么他需要排练的时间是我刚才所说的4倍!是的,你当然有权利在繁忙的业务中腾出一个空隙为你的演讲做准备,但这样毫无疑问只是应付而已。但是,如果对于你来说,演讲是体现个人影响力的一次机会,那么你需要做的绝对不是应付。

前面的章节提到了孙正义和马云的故事,他们都是极其重视演讲的企业家,对于他们而言,演讲是塑造个人品牌的一种方式,是扩大个人影响力的一种途径,更是促进企业成长的一种策略。如果你也想通过演讲提高自身的影响力,塑造更好的个人形象,那么你应该反复琢磨你在舞台上的每一个姿势、手势、眼神、声音的抑扬顿挫,甚至是每一次微笑、开玩笑以及沉默时的情绪。这些细枝末节看似琐碎,实则决定了我们演讲的效果。一场哪怕10分钟的演讲也是由“3V”组成,每项要素都包含很丰富的内容,不然也不会有这本书。

后来珍妮接受了我的意见,她重新安排了行程,空出了整整两天的时间来排练,最后成功拿下了演讲。

状况二:我到底在说什么啊?

对策:深呼吸,调整站姿。

或许你有过这样的体验,你的演讲一切顺利,但突然你好像灵魂出窍般不知所云。你一边继续着演讲,一边想:我到底在说什么啊?这太荒谬了。观众们肯定已经快睡着了吧?或者在嘲笑我是多么愚蠢!

说实在的,我自己也有过这种尴尬的经历,那几分钟就像经历了一辈子那样漫长。那是在伦敦举办的一个关于日本问题的研讨会上,我面对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军界人士和外交人士发表了演讲。当天发表演讲的还有政治、军事领域的专家。

我作为一个“门外汉”自然没有什么高深的见地,但我曾经和日本申奥团队一起工作过,为2020年东京奥运会申请做准备,所以我决定给大家分享我的故事。

我很淡定地开始了演讲,非常放松,有一些观众看上去很严肃,但也很友好。我对于自己所讲的内容了然于心,一切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当我的演讲进行了大概20分钟后,我的注意力突然开始分散,一大波焦虑向我袭来。

我脑子里不断出现杂念:台下坐着的都是级别很高的人,他们个个精通战争、对外政策、国际关系这些严肃而复杂的问题,他们是各国外交策略的智囊,而我只是一个演讲教练,我只指导人们怎么调整呼吸,怎么写演讲稿,怎么做一场漂亮的演讲,我在日本所做的事也仅仅是一个体育项目。台下的人会把我放在眼里吗?我真是疯了才来这儿演讲。

我变得越来越不淡定,呼吸变得急促,我能肯定自己的状态已经反常。与此同时,我感到窘迫和尴尬,我的脑袋中又响起了一个声音:这太荒谬了,我是经验丰富的演说者,是公开演讲的专家,但我现在却像一个胆怯无比的小孩。

我告诉自己必须保持理智,想想平时是怎么指导客户的。我过去常常对客户说:记住,一场充满自信的演讲始于身体,而不是心理。于是,我努力地让自己稳定下来,站直,站稳。然后我沿直线方向朝观众望去,把目光锁定在一位观众身上,他的表情看上去比较能让我放松。接着我做了一次深呼吸,这才感觉到了平静,随之也逐渐找回了自信的感觉。

从那次演讲之后,我更加确信一个道理:演讲时如果调整好呼吸和站姿,放轻松,一切便能更加顺畅。

状况三:跟观众互动,但观众毫无反应。

分析:有时候你想尽办法跟台下的观众互动,希望能引起共鸣,但结果却事与愿违。一眼望去,台下的观众不是一脸无聊,就是不停地玩手机,或者直接打起了盹儿,也可以委婉地说他们正在放松自己的眼皮!这时候一定会觉得自己像是被全世界遗弃了一样孤独。

当这样的情况出现时,演讲者最自然的反应无非有两种,一是彻底失去信心;二是怒火涌上心头。

如果你失去了信心,观众也许会对你报以同情,但他们也不会再继续听你演讲;如果你因此而动怒,观众也许会立马坐直身子,甚至拿出笔记本,但是没有人会真正欣赏一个用“发脾气”的方式来强迫他人的人。

无论是失去信心还是发脾气,都不是解决问题的良方。

如果我们在演讲时遭受如此“冷遇”,应该怎么应对呢?

首先可以尝试避免此类情况发生。如果你真的足够有自信,你可以在正式开始演讲之前请观众将手机关掉或者调成静音,并且不要在听演讲的过程中查看手机。你还可以告诉观众你很理解他们事务繁忙,但是你更希望他们能倾听你,如果任何人实在需要用手机,那么请先离开现场。理论上你可以这样说,但真的这么做好像又很不合适,有些强势。

那应该怎么做呢?

对策1:首先还是专注于自己的身体,站稳,站直,然后调整呼吸,让身体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然后再去想应该怎么把观众拉回来。

你走到观众席中,一边注视着他们,一边说:“对于这个问题,你一定觉得和自己没什么关系,对吧?但我分享的内容都是大家能直接应用到工作中的。”这只是举个例子,我们会根据不同的情况说不同的话去吸引观众,但记住一定要走到观众席中,并且说一些和他们有关系的内容,目的是为了能快速地吸引观众,把他们从“十万八千里”之外拉回到现场。

对策2:转变演讲风格。如果你之前说得比较快,那么请放慢速度,或者是来一次长时间的停顿,大概3秒。这样做一定会让观众们抬起头,重新将目光转移到你身上。如果你之前的声音比较大,那么请轻声细语一些。如果你一直站在一个地方,那么请在舞台上随意走动一下。如果你之前的声音一直平平的,没有起伏,那么可以让自己的声音多一些抑扬顿挫。其实,此时你改变的方式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只要你改变后能重新吸引观众就足够了。

也许你会觉得这个方式有点儿滑稽,但其实背后是有科学依据的。在数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人类一直对环境中出现的任何变化十分敏感。也就是说,如果有任何不同的声音,或者不同的事物出现,人类的本能会驱使我们马上关注。为什么呢?因为一切变化都有可能威胁到我们,也有可能会带来好的发展。但有一件事是肯定的:当我们周围的环境出现变化时,我们不可能忽视。好的演讲者通常会利用人类的这个本能,在需要吸引观众注意的时候,有一些不同的表现。

对策3:讲故事。这是一个特别有效的办法,如果你之前讲了太多的“干货”,观众们无心再听你讲下去是很正常的。学生时代,我们常常抱怨某位老师讲课不好,只会照着书念。因为“干货”往往是一些理论性比较强的内容,比较晦涩,如果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听会非常累。所以你不妨多讲一些有意思的故事,这时候你不需要讲自己的故事,而是尽可能地讲一个能和观众有关的故事。谁都爱听故事,不爱听大道理,所以在你的观众与你“渐行渐远”时不妨用一个故事把他们“拽”回来。

对策4:提问。提问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当你抛出一个问题时,对方很难无动于衷。但你最好问一个真的能够激发观众思考的问题,而不是问一个可有可无、形式胜过实质的问题。

状况四:设备坏了,没了PPT我要怎么演讲?

分析:你在准备充分的情况下走上台,很愉悦,很自信,但现实却给了你当头一棒——设备坏了,你熬夜准备的PPT用不了了。你顿时觉得天都要塌下来了,不知所措,也无可奈何。

这时候该怎么应对?

如果你真的如此惊慌失措,那恰好说明你其实非常依赖于PPT。有一些非常顶尖的演讲者从来不用PPT,即便有,也只是一些经过精心挑选的图片,而不是把所有的文字、表格、数据放上去,那样看上去就像是一本教科书。

所以,与其说设备坏了怎么应对,不如防患于未然,让自己不要那么依赖PPT。但真的遇到了这样的情况,应该如何应对呢?

对策:将真实的状况告诉观众。这时候,你不要试图掩盖什么,这样不能说服任何人。你可以对观众们说:“我们的PPT出现了一些问题,这意味着你们可能要全程看着我这张脸,而不是屏幕,这显然不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为此我深感抱歉。不过我保证技术团队正在全力拯救你们的眼睛。”

遇到这样的情况一定不要紧张,而是应该用一种轻松、幽默的态度来应对,否则情况很有可能会越发糟糕。

状况五:上一位演讲者超时了,我应该为此减少原计划的演讲内容吗?

分析:大多数演讲者都会超时,如果你也遇到了这种情况,那么最糟糕的做法就是为了赶时间而把剩下的内容草草“过”一遍。如果这样做,你的演讲效果会大打折扣。因为突然删减内容,会显得头重脚轻,没准儿观众还会认为你准备不充分。

对策:时间不够,首先坦然接受这个现实,不要感到惊慌。你只需要适当调整和删减演讲内容,依然尽情地表现,让观众为你喝彩。

状况六:发现自己语速太快,需要重复已说过的内容吗?

分析:演讲接近尾声,可是你突然意识到自己好像语速太快了,这时候你可以肯定一件事:观众已经不会在意你之前说了什么。他们这时只会觉得无聊和疲惫,所以你不要妄想再重复一遍之前的内容。

对策:深呼吸,站稳,注视着观众,停顿较长时间,然后再慢慢开始说点儿什么。最后的总结不要超过8个词,一定要说核心的信息。比如,你可以说:我今天讲了很多,但核心内容其实非常简单。然后给出8个词以内的核心总结,作为本次演讲的结尾。

为什么这样做?因为这样你可以期待观众至少能记得你说的最后一句话。

本节精要:

如何防止和避免演讲时的小状况:

经常忘词有多种原因,也许是演讲稿排版的问题,也许是内容逻辑顺序有误,也许只是因为你准备不足。

遇到状况时,先调整自己的身体状态,深呼吸,让自己沉静下来。

互动时如果观众无反应,走到观众中间,说一些能吸引他们的内容。

幻灯片不能正常播放时,放松心情,并坦诚地向观众说明原因。

上一位演讲者严重超时时,不要按照原计划演讲。随机应变,适当调整和删减演讲内容,依然尽情展现。

如果担心观众因为你的语速太快而跟不上,不要纠结已经说过的内容,而是放慢语速,并用简洁而有感染力的文字做总结。

公司遭遇危机,该如何自如沟通?

企业遇到危机,领导只要听公关部门的就足够了?

“外交辞令”不如以不变应万变

市场变化风云难测,企业会获得成功,也会遭遇逆境,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作为企业领导者,当公司陷入逆境,你在与外界沟通时难免会被问及公司的情况。也许,你的公关总监早已准备好了一套应对方案,但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出现很多预料之外的情况。

我在伦敦的领导力顾问公司在2008年针对此问题做过一份报告。我们花了两个月,采访了众多企业总裁、金融战略总监,其中包括大众消费品市场领袖、奢侈品市场领袖,以及全球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领袖。我问了所有人同一个问题:“当你的公司遇到困难时,怎么应对?”

我采访的目的是搜集建议。判断建议的优劣,我通常有两个标准:是否符合常识,是否是经验之谈。很幸运,那次的采访让我得到了很多参考价值很高的建议,其中一条就是,尽管公关部门会为你准备好“外交辞令”,这也许能帮助你解决一时的问题,但如果想要自如地应对所有情况,你需要一些“以不变应万变”的方法。以下这些方法中,有一些能帮助你更好地面对消费者和记者,有一些能帮助你更有效地与员工沟通。

方法一:别说豪言壮语

即便不是在特殊时期,一个人也很难做到总是理智、客观地思考问题,更别说当公司遭遇困难,尤其是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更难做到冷静和理智。当市场发生变化,公司遭遇危机时,作为企业领导者,你首先应该审视一下自己固有的想法,比如,遇到挫折后,你会下决心彻底改造自己,以为这样就能渡过难关。但谁都知道,这个“决心”的实践性很弱,甚至有些荒谬。实际上,你是在用豪言壮语逃避现实。逃避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必须正视问题,才能做出客观的分析。对自己诚实一些,承认自己并不是无所不能,承认今非昔比,承认失败。虽然这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但如果不能坦然面对失败,当面对公众时你的“心虚”一眼就会被旁人看穿,因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不要低估他人的判断力。

方法二:让领导力可视

如果你的领导力不能被看见,就不算是有效的领导力。多年以来,我在给公司的领导者培训时都会告诉他们一句话:“你是自己的品牌。”这句话的含义是:当你和别人同在一个房间里,你的性格、行为、话语都会成为你自身的品牌形象。尤其是当你的企业遭遇危机时,你的一言一行都会被他人拿着放大镜观察。所以,作为领导,你应该格外留意自己的眼神、表情、语调等细节,因为人们总是试图解读这些细节,并试图从蛛丝马迹中判断你的真实想法。

其次,只有真实发生的一切才会让人们有安全感。遇到危机时,应该让员工、股东、投资人、公众看见你的努力。应该怎么做呢?这又回到沟通的问题上。在和员工沟通的时候,你应该多倾听,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建议。因为当你关注他们的想法时,他们会觉得自己被关注,被重视。并且,和你的股东、投资人相比,员工是与你的客户接触最多的,他们的建议往往很有帮助。

方法三:说实话

不管是面对自己,还是面对别人,诚实都是最好的策略。一个专业的金融人士告诉我,在出现问题时,坦诚告知对方真实的情况是成年人的行为方式。就算是的确有一些情况不能让别人知道,你可以选择不说,但要确保自己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真的。因为一旦你有所隐瞒,如果被发现,就会对你失去信任。毕竟纸包不住火,人们往往比你想象的要更敏锐。

方法四:把话说清楚

危机发生后,公司肯定会面临很多不确定的情况。过去不可能的事如今成了一颗“定时炸弹”,过去理所当然的事如今变得飘忽不定。这样的情况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很大的心理挑战。作为企业领导,你必须保持镇定,尽管眼前“烟雾缭绕”,你也得给人们指一条明路。

这看似很难做到,但所有的问题都可以从我们的沟通方式入手。

告诉对方前景,即使你并不知道。

除了保证所有信息公开透明,你还需要告诉人们接下来的情况会怎样。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执政期间美国遭遇了严重的经济衰退,克林顿的团队为他设计了一套非常有意思的“外交辞令”:“以我们所拥有的优势,不可能解决不了现在所面临的问题。”

这套辞令的聪明之处在于说清了两件重要的事情。首先,并没有掩盖问题本身,承认了目前的困难。这样的坦诚会让人们愿意相信他的话。

其次,这句话实际上也阐明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且用“以我们所拥有的优势”这样的话语暗示美国民众,解决办法实际上是在自己手中。这样的话语不露痕迹地展示了总统对国家的信心,以及乐观的态度。

克林顿的这番话实际上融合了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坦诚和乐观。

如果克林顿只谈美国面临的问题,人们会觉得他很坦诚,但同时也会感到焦虑;相反,如果克林顿只展示出积极的一面,只是告诉人们“我们一定会战胜困难”,人们可能会一时感到振奋,但过不了多久就会怀疑克林顿是在撒谎。

当你的公司遇到危机,你需要面对员工或者股东,甚至是普通消费者时,你可以学学克林顿的这招。把积极和消极巧妙地结合起来,让人感受到可信的同时也对你充满信心。

使用明确的词汇

“再看吧”“现在还不是很清楚”,你也许常常把这些话挂在嘴边,但当人们很担忧和疑虑的时候,你要减少使用这种不明确的语言。试想,如果你用这样的回答应对记者,对方一定会认为你在逃避问题。如果你的员工、投资人、股东听到这样的话,很有可能会质疑你的能力。

一位公司总裁告诉我他在跟团队交流之前,会反复确认自己需要交代的事情,保证自己要说的事情足够明确和具体,因为明确的信息会增加信任感和安全感。

方法五:像“老船长”一样说话

作为企业领导,在危机出现时你应当充当船长的角色,判断航行方向。你得足够专注于你的业务、客户、战略、价值观以及自己的行为。你应该常常强调这些重要的信息,让大家能手握地图,朝着同一个方向行进。

方法六:阐明理由

在情况出现变化时,我们常常倾向于放弃之前的策略。不过在你行动前,请确认:之前的策略是否真的有问题?是否确实不适合现在的情况?并且切实地验证你的质疑。因为,情况出现变化并不意味着你的目的也变化了,如果轻易变换策略容易出现偏差。

所以,当公司出现危机时,你首先需要足够冷静和理智,面对外界的质疑时,坚持你认为值得坚持的策略。但要向人们阐明你坚持的原因,否则会让对方误会你在搪塞。

方法七:从说话开始,提高行动力

当事情的发展差强人意时,领导需要展现出超乎寻常的韧性。韧性就是即便困难重重仍能坚持到底的能力,这种能力会激发人的潜能,最终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位公司总裁告诉我,在企业遭遇危机时,你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甚至在你还没有完全反应过来时就需要拿出解决方案。一个善于经营的人一定是效率极高、行动果断但出言谨慎的。

作为企业领导,在公司危机期可以尝试一些更有效率的交流方式。比如,你平日里言辞委婉,很少直接指出员工的问题,那么在特殊时期不妨采用更直接的方式,这并不是改变你惯有的风格,而是为了解决当下的问题。不用担心这会让员工感到挫败,同在一条船上,他很清楚你这么做的原因。当你面对记者、公众、股东的时候,应该让对方知道你的行动力。最简单的方式是直截了当地告诉他们你已经做了什么,以及你所取得的进展。在很多西方人的印象中,中国企业家喜欢“绕圈子”,交谈半天也很难弄清楚他们究竟想要传达什么。在特殊时期,企业需要在短时间内冲出重围,你应该学会更为高效的表达方式。

方法八:独唱不如合唱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在遇到困难时不要一个人埋头琢磨,而是发动大家献计献策。一个企业既需要经验丰富的资深员工,也需要精力充沛、紧跟潮流的年轻人。一位企业总裁告诉我,他打算调整管理方式,促进资深员工和年轻员工之间互相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建议。这也许和上一个方法论略有冲突,你需要巧妙地处理这个冲突。

一位董事长告诉我:“年轻力量是公司的宝贵资产。领导者如果将所有的问题都放在自己的肩上,一定会感到格外孤独。让年轻员工试着给你一些反馈和建议,往往会带来超乎想象的价值。另外,要让公司内部的沟通机制双向化,一方面让通知类信息能快速有效地传达,另一方面让员工们的建议能高效地反馈到管理层,帮助企业领导做决策。”

日本著名企业家孙正义是一个非常善于演讲的企业家,每次演讲之前,他会召集公司的战略专员做他的观众,从观众的角度向他提出问题。大多数战略专员只有30多岁,是经验尚浅的年轻员工。在他的公司里,出身于咨询公司或者拥有MBA学位的大有人在,孙正义之所以和这些年轻员工讨论,是为了从他们那里获取不一样的思考角度。比如,这些年轻员工会直接指出他的策略很难操作,孙正义便会重新审视自己的策略。

以上7个方法是供给企业领导者参考的公关方法,危机时刻,不能只靠公关公司,更重要的是从策略方面进行自我公关。这些方法看上去简单至极,但都是常识,且来自资深人士的经验。不过,越是简单的道理,你实践也许更不容易。建议你从调整自己的表达方式开始,因为这是最容易的突破口。坚持下去,你会发现一切悄然改变。

本节精要:

公司遭遇危机时的说话要领:

在欠缺理智的情况下,不要豪言壮语表决心,而是坦然接受错误和失败。

特殊时期要格外留意自己的言行。

多倾听他人的想法,当人被关注时会更有安全感。

不管是面对自己,还是面对别人,诚实都是最好的策略。

遇到危机,要实事求是地给对方传达出你的乐观和自信。

特殊时期,一定要使用有明确含义的词汇进行沟通。

谨记自己“老船长”的身份,与他人交流时多说指导性的信息。

不要轻易否定之前的策略,面对疑问,要清晰阐明坚持或放弃的原因。

适当采取直接的表达方式,提高行动效率。

群策群力,发动员工的力量,善于倾听年轻人的建议。

危机是表,声誉是本

上一小节中,马丁介绍了如何当众道歉会更有诚意。但演讲只是整个危机应对过程中最末端的呈现,背后依托的是演讲者对危机及声誉管理体系的充分认知。这一章前面几小节的内容主要针对发布会、采访等场景,但实际上,演讲所应用在的场景远不止这些,尤其对于企业家、领导者而言,有时候他们不得不在一些看似不太风光的场合下演讲。比如,当企业遭遇危机时,企业领导者需要站出来向公众发表声明;某企业家因为个人重大问题需要向公众道歉等情况。

随着社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对危机应对专业的水准和速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网络上,每个企业都有可能突然“躺枪”,如果危机突然降临,直播网红突然闯入你的公司,你要如何应对?这个时候面对镜头做演讲是最难的。

演讲的场合不同,处理方式也会有所差异。如果是为了应对危机,演讲者不仅需要掌握常规的演讲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充分了解危机所处的阶段,来规划应对危机时演讲的内容。

不少人会想当然地把危机管理等同于危机应对,实际上危机应对只是危机管理的冰山一角,而危机管理包含了各个不同的阶段。

图片发自简书App


危机管理的基本流程示意图

资料来源:日本电通公关内部资料

上图中的虚线代表了企业声誉的动态,实线代表了风险的动态。风险扩大,企业声誉受到的消极影响也随之扩大。当风险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转化成危机。危机爆发后,企业的声誉状况会急剧下滑,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企业声誉会持续恶化并可能引发出新的危机。

通过上图我们也可以看出,在危机管理体系中,危机是可预测、可规避、可掌控的。如果演讲者明确这一点,便能做到有的放矢。

不过,仅凭演讲者一己之力不可能做好危机管理工作,即便管理好了这一次的危机,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危机只是影响声誉的其中一个因素而已。危机应对是出了事才去应对,而危机管理需要有事先的预防。危机管理不仅要防范于未然,更重要是建立品牌(企业/个人)的长期声誉,同时有计划、成系统地去规划和管理,这个阶段又被称为声誉管理。声誉管理是企业需要用心经营的长期事业。

举一个例子:一位妻子在叮嘱丈夫记得扔垃圾后便匆匆出了家门。但是,丈夫由于工作的原因而忘了扔垃圾。

到了傍晚,回到家的妻子发现垃圾还在原地,房间里还充斥着垃圾腐烂所散发的臭味。这时候妻子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呢?这取决于平时夫妻之间相互的信任程度。

如果丈夫平时就总是失言,妻子对他印象不好,他不管怎样解释都会被当作是找借口。妻子会以“你总是这样子”一脸怒气地斥责丈夫。相反,如果平时丈夫总是说到做到,妻子可能会想“他确实是有急事,忘了也不怪他”,然后事情就到此为止,之后也没有争吵,这就是声誉。平日维护好自己的声誉,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危机的发生。

不论是个人品牌还是企业品牌,都需要进行声誉管理。个人与企业的口碑、形象是需要去改造的。下面跟大家分享下我们在企业品牌声誉管理方面的经验。

需要长期经营的声誉管理是一个综合且有体系的过程,但是目前大多数中国企业对此了解甚少。

前面的章节中多次强调,演讲之前我们必须明确目标群体,你想说给谁听决定了你说话的方式。企业的声誉管理也是一样,你想对什么样的消费者群体传播什么样的信息?他们关心什么?他们都如何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他们又如何表达自己的声音?而这些问题,正是大多数中国企业亟待解决的。

在以上这些琐碎的问题中其实贯穿了最核心的因素——信息,包括获取信息、分析判断,最后将信息转化为有传播价值的议题,实现声誉管理的良性循环,最终获取社会的信任。

图片发自简书App


3D声誉管理系统结构示意图

资料来源:电通公关内部资料

基于日本电通公关近60年的经验和美国应对社交网络的声誉管理理论,并结合在中国的实战经验,我们开发了3D声誉管理系统,目前正在申请专利。

3D源于Design(缜密分析、恰当判断、策划)、Dialogues(社会与企业之间的多方对话)、Defence(抵御危机)三个单词的首字母,3D系统是基于三个维度的立体化管理系统。一句话总结,它是基于全程与关键人士进行信息沟通,并在各个环节进行具体战略策划从而达到防御(维护或提升)企业声誉目的的系统。

3D的具体实施是一个系统化的作业,在这里仅作概括说明。比如从借助监测系统等其他调研手段抓取信息,到筛选判断与分析信息,再到议题策划及执行,到最后再次通过多种调研手段来倾听消费者声音,来进行内容设计的修正,从而形成声誉管理的良性循环。分析、判断、设计、执行等整个过程是可视化的,会在线上线下空间即时共享,编辑部成员、公关顾问、内容专家、分析师,也会根据实际情况邀请法律顾问等相关人士共同参与议题讨论及内容设计。整个过程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网络高速发展、信息千变万化的环境中做出灵活应对,并能针对不同对象做出定制化的服务。

图片发自简书App


“危机管理五角模型”

资料来源:日本电通公关企业公关战略研究所所著《对危机管理的战略思考》

管控声誉是一项很重要的事业,对于企业领袖更是如此。根据日本电通公关的企业公关战略研究所自主开发的评判标准,危机管理必备的能力分为“领导能力”“风险预见能力”“风险规避能力”“不良影响降低能力”以及“危机复发防范能力”五种。通过观察这五种能力数值图表的离心程度以及扩散程度,我们总结出了一套名为“危机管理五角模型”的危机管理强化对策。

对于企业来说,这5个危机管理能力是衡量公关力的标准。但可以看得出来,尤其是第一个领导能力,危机管理的能力最重要的就是领导力。所以领导是否有这种危机意识以及树立危机管理体制的思维也是非常重要的。

应对危机时的演讲的根本是建立在理解声誉管理基础上的,需要长期的积累,不是临时能攻下的城池。要做到心里有数,才能防患于未然。

案例 危机应对,新闻发言人培训

作者:郑燕

对于公关公司而言,在危机中应对媒体的能力非常重要。一个跨国企业客户的中国分公司邀请我们为他们的台湾公司做一次关于危机应对及新闻发言人的培训。

这次的培训是在台湾进行的,培训的主要对象是一家全球型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那位董事长是一个台湾人,在美国留过学,在日本工作过,中文、日语、英语都很好。所以,在对其进行危机应对方法的培训中,如果给他强加一套中国大陆的做法,或者只给一套日本的做法,都不合适。

鉴于董事长国际化的特殊背景,我们选择和台湾顾问合作。我们最终决定在这一次培训中,向董事长详细介绍台湾地区媒体圈生态、新闻运作规律,还讨论了处理危机时如何维护好企业与大陆消费者的关系。

培训由三部分组成:一是介绍台湾的媒体生态圈、新闻的运作规律;二是危机应对实战模拟,具体包括应对专访和群访的模拟演练;三是为客户进一步梳理企业的潜在危机以及应对的流程,比如:危机发生时应该如何分工?谁负责策略?谁负责内容?谁负责沟通?应该怎么操作?

在危机应对实战模拟中,为了尽可能接近真实场景,我们请了电视台的记者进行助阵。在台湾,媒体群访的情况和大陆不太一样,记者会蜂拥而上,话筒会举到离被访者很近的地方,故意让被访者产生一种压迫感,上镜也不太好看。

一对一的深度访谈部分也是我们实战演练的内容。我们会把模拟的情景录下来,台湾合作公司的讲师会观摩录像,然后从内容输出和应对方式两方面进行评价。而我会从大陆消费者和媒体,以及日本企业方的角度,给予董事长一些实用的建议。

危机应对是每个企业领导者都需要掌握的技能,应对记者采访的关键是使用适当的策略和技巧,而对于跨国企业而言,如何针对不同地区的媒体状况、消费者状况做出迅速而有效的应对极其重要。

大型演讲中的注意事项

不少演讲者都很惧怕大型演讲,认为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但有的演讲者却更适应大型演讲,越是在人多的场合,越能激发出自己的表现欲。实际上,大型演讲并不可怕,“人数”并不应该成为表现的障碍,演讲者应该专注于自己和观众的交流,这样才能摒除杂念,不再因为人多而怯场或者过于兴奋。

从互动和停顿两个方面入手,迅速掌握应对大型演讲的技巧。

互动

有人擅长大型演讲,也有人怯场,但几乎所有人都擅长“一对一”的对话,因为对话建立在可以互相读取表情的基础上,所以能够很流畅地进行。即便台下有无数观众,如果你能将此想象成一场“一对一”的对话,就能缓解紧张的情绪。

首先,你需要在会场选出适合站立的位置,这个位置要根据会场的大小以及座位布局来确定,这个地方必须便于你与全场观众进行眼神接触。另外,你应该选择5~6个人,然后让自己的眼神聚焦于他们就可以了。在之前的章节中已提到过,眼神接触应该像蜜蜂采蜜一样。蜜蜂飞到一朵花上采蜜,停留,然后再飞到下一朵花上。你也应该像蜜蜂一样,先聚焦于几个人,和他们进行眼神接触,然后再把眼神转移至其他观众。因为聚焦于少数人,这更接近于“一对一”会话的感觉,此外,循序渐进的过程有利于演讲者保持一种放松自如的状态。演讲者不可能和所有观众都建立人际方面的联系,所以先着眼于少数人,对方也更能感受到你的关注,并给予积极的回应,这种活跃的互动气氛会慢慢扩展。

为了缓解紧张,很多演讲者会把观众想象成白菜,但这样并不利于你和观众进行交流。因为对于演讲者而言,最重要的是与观众建立联结,也就是说你要让对方在短时间内能被你吸引,记住你,对你产生信任。如果时间允许,你可以选择1~2名观众,和他们进行简单交流。你可以问任何问题,比如“你今天从哪里来的?”“吃过饭了吗?”等日常寒暄的问题。你和少数观众单独会话的内容,也可以作为演讲开头的部分。你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开头:今天××不远万里赶来参加我的演讲,非常感谢他。这样的方式很容易跟现场观众建立一种亲切的联系,即便你是对一个观众说话,这样的情绪也会感染其他观众。

美国是非常重视演讲的国家,从普通学生到国家首脑,通常都非常擅长演讲。特别是美国的政治家,他们很擅于使用演讲技巧。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就是位演讲天才。一般他不会从舞台的侧边走出来,而是直接从观众席中出场。而且他通常面带笑容,不断和别人握手、拥抱,即便是离他很远的观众,他也会挥手向他们问好。这样的方式会使他快速地与观众建立友好的联系,让观众觉得演讲者值得亲近。这种方式也被美国很多政治家使用。

停顿

停顿能帮助演讲者获得观众的关注,也能帮助演讲者调整状态,更自如地发挥。

比尔·克林顿对停顿技巧的应用已经炉火纯青,被很多人评价为“神一样的停顿”。克林顿的演讲内容肯定不是自己写的,但他总是能讲得像自己写的一样。这是政治家应该具备的能力。助理通常会在演讲稿中标注出应该停顿的地方,帮助演讲者理解讲稿的含义。提前标注出停顿的地方虽然比较浪费时间,但是很有价值。因为标注的过程也是演讲者理解讲稿的过程,即便不是自己写的稿子,如果能深度消化,也能将内容的精髓传递给观众。无论在什么场合,利用好停顿技巧,专注于对内容的阐释,这样会让你摒除杂念,找到最自如的状态。

我经常告诉客户,停顿一定要留有足够的时间,甚至让人以为你忘词了或者出现了失误。不过这样的停顿方式只适合于公众演讲,不能在普通对话中使用,否则会让人觉得被怠慢。在公众演讲中,反而应该脱离平日里自然的状态。越是在形式上追求不自然,越能产生一种非凡的影响。这也是很多人不喜欢公众演讲的原因。

除了停顿,说话方式也很重要。在大型演讲现场,有时候很难让自己的声音被所有人清楚地听到。很多人认为有麦克风就万事大吉,其实说话不仅是音量的问题,还要用适合的音调、抑扬顿挫去传递你的情绪。比如,如果你想让会场角落的人听清你的话,就需要使用对方能够听懂的说话方式,而不是单纯扩大音量。就像投球一样,如果你诚心想让对方接住,就一定会在投球的时候用最合适的方式。

商务着装注意事项

这是一本关于商务演讲的书,很高兴有机会为此书贡献笔墨。贯穿本书的重要理论——3V理论印证了形象的重要性。我也始终相信,我们的形象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别人对我们的印象。形象的重要性并不在于长相的美丑,而在于你的形象是否符合场景、身份及个人气质。中国人强调做人要“合时宜”,穿衣也如此,不同的衣物会传达出不同的情绪和信号,穿“对”衣服比穿“好”衣服更有价值。

正如美国形象艺术疗愈大师朱迪斯·瑞斯班(Judith Rasband)所说:服饰是一种资源,也是一种工具,它可以控制并协助满足个人需求和实现目标。善用形象资源为自己创造更大的利益。

下面我根据不同的商务场合总结了一些着装建议。这些着装技巧只是基本原则,你需要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调整。

图片发自简书App


王沁云女士,清华大学时尚女性高级研修班特聘讲师,中国形象设计协会高级讲师,日本ColorTop色彩设计师导师认证,美国AICI国际形象顾问CIC认证顾问。专注形象战略管理咨询与培训11年,接受过来自美国、日本等国际形象大师的指导。为多家跨国公司、国内知名企业家及政要人员提供过形象咨询服务,曾受邀参加中央电视台《央视精品》、北京电视台《名人堂》等多档栏目。

什么时候穿正式商务装(Business)?

•有外宾接待活动。

•会见重要领导。

•正式的商务会议。

•正式商务谈判。

•正式商务拜访。

•媒体上镜。

•主持会议。

*正式商务装需要传递出的形象信息:保守、可靠、权威,对于男士来说正式商务装的着装方法就是整套西装加领带,细节遵从如下原则:

•西装颜色——深蓝、深灰。

•长袖衬衫——素色(白色最正式,其次是淡蓝色、浅灰色等)或细条纹。

•领带——素色或小型重复图案(小圆点、斜条纹等)。

•皮鞋——高级绅士皮鞋(天然牛皮、薄底、干净、有型)。

•适当搭配高级配件——精致手表、皮带、笔等。

*女士的正式商务装的着装方法就是裙套或裤套。细节遵从如下原则:

•整套长袖西装配窄裙或西裤。

•高级素色长袖衬衫或内搭。

•西装色彩多为中性色。

•高级淑女鞋(高级真皮,黑色等深色)。

•适当搭配高级配件与饰品(精致、典雅、同质、同色)。

图片发自简书App


正式商务男装举例

什么场合适合穿有品位的商务休闲装(Smart Casual)?

•参加商务社交活动。

•与客户用餐。

•与客户喝下午茶。

•参加较休闲的商务活动。

•参加公司培训。

图片发自简书App


正式商务女装举例

*商务休闲装传递出的形象信息:品味、亲和、有能力,男士商务休闲装的着装方法就是单件西服、衬衫,细节遵从如下原则:

•单件休闲西装(质地可偏休闲,可含棉、麻、丝、毛等成分)。

•有色衬衫、细致图案、立领衬衫。

•可以不系领带。

•高级卡其布棉麻与毛质长裤。

•开襟毛衣、套头毛衣、高级夹克。

•皮质休闲鞋及配饰。

*女士商务休闲装的着装方法就是正装外套或针织套装,细节遵从如下原则:

图片发自简书App


男士品位商闲装举例

•小西装加柔性连衣裙。

•针织外套加裙子或裤子。

•色彩与图案变化要大。

•搭配精致的女性化配饰。

•搭配优雅的女鞋与皮包。

图片发自简书App

女士品位商闲装举例

什么场合适合穿轻便商务休闲装(Relaxed Casual)?

•陪同客户旅游。

•周末工作。

•到郊外参加培训。

•公司内部休闲社交活动。

图片发自简书App

男士轻便商闲装举例

图片发自简书App

女士轻便商闲装举例

*男士着轻便商闲装的一大原则就是至少要穿有领的上衣。细节遵从如下原则:

•状态良好的针织衫、Polo衫、格子衬衫(长短袖均可)。

•休闲夹克外套。

•较新的棉质裤子或灯芯绒长裤、较新少装饰的牛仔裤。

•不系领带。

•状态良好的休闲鞋及休闲配饰。

*女士着轻便商闲装的着装方法:

•衬衫、针织衫、连衣裙。

•长裙或短裙,长裤或七分裤。

•状态良好的休闲鞋及配饰。

商务社交场合穿什么合适(Dress Code)?

商务活动进行过程中,免不了需要参加商务社交活动,下面我介绍一些商务社交的基本原则:

•商务社交场合需要较保守的装扮方式。

•男士日间可穿深色西装,或加上口袋巾在商务社交显得更为正式。

图片发自简书App


男士商务社交场合着装举例


图片发自简书App


女士商务社交场合着装举例

•女士避免过分性感。

•女士日间可穿着深色连衣裙加上小西装外套,晚间脱下外套加上披肩与饰品或针织衫,换上晚装包、晚装鞋即可。

如果受邀参加国际性的、比较正式的社交场合,则需要根据请柬要求着装,如White Tie(最为正式的宴会,例如国宴,通常是燕尾服配白领结)、Black Tie(次正式的宴会,通常是无尾半正式小礼服配黑领结)。

案例:女商务人士6月份出国洽谈应该怎么穿?

首先来进行场合分析,我们可以按时间顺序来进行:

*第一个场合:乘机前往商务目的地

着装建议:参考轻便商闲装,以舒适、轻松为主。

图片发自简书App

女士轻便商闲装举例

*第二个场合:乘机抵达,小型商务宴请

着装建议:参考商务社交装,展现精致、有品位的形象。可根据需要调整正式度,想表现轻松一些的话,男士不用系领带,配上一条别致的领巾或口袋巾即可(如果搭配口袋巾,要注意颜色最好与衬衫或西服有呼应);女士可戴耳饰或项链,不宜全套,加上丝巾或披肩即可;注意淑女鞋、晚装包宜精致。

图片发自简书App

女士商务社交着装举例

*第三个场合:白天正式商务会议

着装建议:根据商务会议的正式度,可选择正式商务装或经典商闲装(经典商闲装:男士可不用整套西服,配套西服即可)。展现专业、可靠、有能力的形象。

图片发自简书App

男士正式商务装举例

图片发自简书App

女士正式商务装举例

*第四个场合:参观公司、厂区等商务活动

着装建议:可着品位商闲装,展现亲和、高效、善沟通的形象。

*第五个场合:对方工作人员陪同当地景区旅游

着装建议:着轻便商闲装,展现自然、轻松、有活力的形象。

新产品发言人应该怎么穿?

*传递形象信息:专业、权威、可靠、善沟通。

*着装建议:根据公司所属类型,可着正式商务装、经典商闲装或品位商闲装。特别提示:注意“三度”,即服装的合体度(男士服装尤其注意肩部、袖长、衣长以及领围等部位的合体度)、面料做工的精致度、服饰搭配的对比度。根据希望传递的形象信息,可以选择色彩类似的搭配方式,体现亲和、沟通的印象,也可以选择偏对比的搭配方式,展现专业、权威的形象。

图片发自简书App

新产品发言人着装举例

商务社交需要注意的细节

*男士:精心洗脸刷牙;胡子修饰干净;鼻毛妥为修理;指甲干净整洁;多汗体质先擦止汗剂;可喷点儿古龙水。

*女士:精致妆面;手指甲精心修饰;脚指甲精心修饰;小心去除腋毛和腿毛;喷适合的淡香水。

在商务形象设计的原则中,一个成功的商务人士的配饰应该是少而精,即设计简单,精致大方。配饰如同画中的点睛之笔,如果过多会让人感到俗气,没有任何积极的意义,相反会带来消极影响。例如,现在已经不再流行的领带夹。还有,如果你不属于任何政治团体,请摘掉领徽,这更有利于树立你的商务形象。

男士不可忽视的重要配件

•领带:它是男人的自我宣言。首先要系好领带,这是男人生活中最严肃的一步,也是男士们展示自我风格和表达自我的工具,并学会用色彩来进行沟通。

•袖扣:一件法式衬衫的袖扣,很能彰显着装者的品位。

•口袋巾:在比较正式的商务社交场合可以系领带再加口袋巾,在非正式的商务社交场合,完全可以不系领带,只用口袋巾来表达你的品位与个性,但需要考虑与外套、衬衫的色彩搭配。

•腰带:这是男士的重要配件,优质牛皮,腰带扣形状要简洁大方,不要有大的商标符号或品牌标识。黑色最为经典,深棕色表达亲和,一般与皮鞋同色。

•皮鞋和袜子:鞋是身份的象征。干净、优质的皮鞋传递着杰出、优秀、可信的信息。一双与皮鞋相匹配的袜子也非常重要的,原则上袜子与裤子同色,大多偏深色,如蓝、灰、黑等,长及小腿,防止露出腿部皮肤。

•笔:笔不仅用于写字,它还是你的代言物,它在告诉别人你虽然是一位普通人,但是一个优秀的人,是一个讲究细节与品位的人。

•公文包:选用国际公认规格的公文包,用深棕色或黑色的牛皮、羊皮包,不要用肩背式、夹式或箱式的皮包,放弃“砖头”包。

•当然还有几件物品也很重要:手表、眼镜、钱包、手套、戒指等,仍然以设计简单、精致大方为原则。你身上的每一个小“附件”都在告诉别人你是谁,它们也是完美商务形象值得投资的行头。

女性服装正式度调查表

图片发自简书App


资料来源:该图标及说明来自于台湾形象专家Irere。

男士服装正式度调查表

图片发自简书App


资料来源:该图标及说明来自于台湾形象专家Irere。

商务衣橱的构建

衣橱是个人形象的基础,服装是一种可穿戴的艺术,将艺术元素与个人特质相结合,达到和谐统一,构建一个为你所用的专属衣橱。

*策略一:构建胶囊衣橱。初级衣橱可选择5~8件可以相互匹配的衣服,结合配饰可搭配出12~28套以上,能满足不同商务场合的需求。

*策略二:购置基本款为核心单品。选择服饰线条简略易搭配的单品作为基本款,搭配有细节装饰的款式,可创造出独具个性的服装效果。

*策略三:选择中性色为衣橱基础色。中性色是除黑、白、灰之外的偏深、偏浊等不鲜艳的颜色,通过深浅对比的搭配,以及与适合自己的彩色系进行搭配,可传递出具有感染力的服饰形象。

*策略四:明确个人风格。在商务场合相对清晰的服饰语言下,再适当结合富有个人特点和风格的服饰,通过对服装的款型、面料、颜色的不同选择和搭配,创造出鲜明生动的商务形象。

*策略五:定期的衣橱评估。由于个人身份、场合、身材等各种因素都存在可变性,因此,建议定期对衣橱进行评估、分析,适当淘汰和补充所需的服饰更新形象。

图片发自简书App


衣橱图举例之一

图片发自简书App


衣橱图举例之二

图片发自简书App


鞋子摆放举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3,968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682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254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074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0,964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55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484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170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33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12评论 2 30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296评论 1 32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184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45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80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50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37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30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