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的早晨。8点。
到了要去幼儿园的时间,4岁的男孩伟博,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去换鞋,而是趴在沙发上,说:“我不想去幼儿园。”
妈妈开始倾听他。
伟博:“我不想去幼儿园。”
妈妈:“你不想去幼儿园。”
伟博:“嗯!”
妈妈:“你更想待在家里。”
伟博:“嗯!我不要上学!”
妈妈:“在家里比学校更好玩。”
(此时奶奶发话了,“怎么能不上学呢?”)
伟博开始大喊:“我不要上学!我就是不要上学!”
(沉默。)
妈妈:“来,妈妈抱抱。”
(我把伟博抱到了房间,关上门,这样我倾听孩子的过程不至于被爷爷奶奶打断。任何的说教、利诱、指责有可能把孩子的行为引向更多的对抗。)
继续倾听。
妈妈:“你更喜欢待在家里,和妈妈在一起。”
伟博:“是的。”
妈妈:“你不希望和妈妈分开。”
伟博:“嗯!”
(沉默片刻。)
伟博:“我想像小树那样。”
妈妈:“你很羡慕弟弟可以一直在家里和我们在一起。”
伟博:“嗯!”
妈妈:“你希望像小树那样可以一天到晚都在家里,和妈妈在一起。”
伟博:“嗯!”
妈妈:“你希望有更多的时间和妈妈在一起。”
伟博:“嗯!”
妈妈:“要去上学要跟妈妈分开就有点难过。”
伟博:“嗯!”
(原本一直把头靠在妈妈身上,现在靠得更紧了。)
妈妈:“哦。你希望更多时间和妈妈在一起。你又必须得去上学,那怎么办呢?”
沉默。
伟博:“我想你一直在幼儿园不要走。”
妈妈:“你希望我更多时间陪着你。我可以在门口陪你一会儿,你说好了就的时候我再离开。”
伟博:“好!你也要第一名来接我。”
妈妈:“好!我第一名来接你。”
事情就这么解决了。伟博出了房间,去换了鞋子,很平静地和我出门。
整个过程大约10分钟。以上的对话也并非100%原话,凭着记忆整理的,或许不全。
到了幼儿园门口,见到同学小雨和她的妈妈,他一直跑走前面。情绪已然高涨。他还对小雨的妈妈说:“我在家里还不想来上学呢。”
小雨妈妈问:“为什么呢?”
伟博:“我放了四天假,就不想来上学了。”
小雨妈妈笑着对我说,“他还清楚得很呢。”
回想起早上的伟博,他情绪一直不高,不像往常那样劲头十足。吃早餐的时候,他还把我的椅子拉过去,靠近他的椅子。要我紧挨着他坐。
他真的是很期望更多时候和妈妈在一起。
放一个长假之后,孩子往往会有一些不适应。这些情绪都很正常。而我们要做的,是接纳他的这些负面情绪。不出主意,不给建议,而是把解决问题的权利留给处在问题区的他。陪伴和倾听,相信孩子,他自己定会走出“迷茫”。他只是需要一点时间。
他做到了。我也做到了。
而我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倾听之后,更加笃定地相信,每个人都会找到自己的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