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7月20日,也是放假的第一个周末,宝贵的假期时间已经过去了整整五天,从周一放假的第一天就开始早起的我,并没有如往昔一般,真正的感受到假期的那种慵懒。当然这是自己心里的另外一个“小九九”——想要坚持如上班时候的正常作息,借这个假期的时间尽可能多看看书,多沉淀一下自己。
也不知道从何时起,自己内心便有了一种强烈的“危机感”。这种感觉与争强好胜不搭调,与追名逐利不相干,只是深深的感受到了一个人生命的短暂,只是感觉到了世界知识海洋的浩瀚,只是感觉到现在的自己越来越木讷,知道的东西越来越少了......
在《礼记·学记》中有这样一段话,如今时时回响在脑海里——“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对于其中的“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更是感受颇多。
三年前的那个暑假,抱回厚厚的一摞书籍,下定决心在假期读完,在假期即将结束的时候,基本完成任务,当时自己还挺沾沾自喜,觉得自己一下子成了一个“读书人”,成了“文化人”,因为假期确实也读了十本八本书籍,后来过了一段时间,才发现自己读过的那些精彩的小说在“读书人”面前是“羞于启齿”的“沧海一滴水”,自己犹如刚刚步入学堂的孩童,阅读还处于蹒跚学步阶段。
两年前的那个暑假,又抱回厚厚一摞书籍,结果还没有上一个假期任务完成的好,唯一能感到欣慰的是这次这摞书籍中有了让自己“读不懂”的书籍,至今还记得一句话“正如一位哲人所说,当你读不懂一本书的时候,也许你面对的是一个新的知识系统。”的确,那个假期我蓦然发现,自己的书籍里不只是小说了,于是,尽管任务量完成的不好,就凭借着这一点顿悟,内心也原谅了自己的过失。
时光荏苒,花开花谢,今年的暑假不经意的又开始了,我仍旧抱回了厚厚的一摞书,可是一个星期过去了,我“郁闷地”发现,我才阅读了一本书的两个章节,而且天天都在认真的阅读着。
我默默思忖一番:这是为何?
时至今日,我静静地回顾这三年来的这些经历,在对比中才逐渐发现问题所在。起先,阅读漫无目地,只要在读就是好的,至于读什么,读到什么程度,并没有给自己一个明确的目标,如大水漫灌一般,只是追求地面濡湿即可,在时光流逝的过程里,汲取到的一点点水分,顷刻间蒸发殆尽了,况且只是觉得多读几本小说,多知道几位名家,多记住几句经典语句即可,现在想想,这种想法是多么的幼稚天真呢;后来,阅读的方向稍稍明确,不再只是狭隘地视阅读文学书籍为阅读,而是伴随着文学走近了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的领域,于是才真的领悟到,要做一个读书人有多么的不易,巍峨的书山,浩渺的学海,自己又何尝只是见到沧海一粟?只不过是见到了沧海一粟的那薄薄的一层外表皮!例如,在读那本《爱的艺术》的时候,宛如一个一年级孩子,逐字逐句的去品味,也只是达到了略知一二的水平,尽管也为这本书写出了自己的感悟,可是面对那一个个专业的名词,自己还是那样的“心虚”。
今天,当面对这一本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教育书籍时,才更是认识到了自己的孤陋寡闻。若说哲学、心理学非常规书籍难以理解,那么一本语文教学理论书籍总该是贴合工作实际了吧,可以是符合自己的专业书籍了,谁知道,就一篇文章中的两个词,让我整整读了一个下午,似乎都还没有弄清楚彼此的联结和区别。当然,这不是夸张,且听我慢慢道来。为何只是缘于“两个词”。
对于“略读”这个词,大家司空见惯。我也这样觉得,所谓“略读”,不外乎就是(摘自搜狐百科)——又称跳读或浏览,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快速阅读技能。所谓略读,指快速阅读文章以了解其内容大意的阅读方法。换句话说,略读是要求读者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可跳过某些细节,以求抓住文章的大概,从而加快阅读速度。据统计,训练有素的略读者的阅读速度可以达到每分钟3000到4000个词。其特点是——1. 以极快的速度阅读文章,寻找字面上或事实上的主要信息和少量的阐述信息。2. 可以跳过某个部分或某些部分不读。3. 理解水平可以稍低一些,但也不能太低。4. 根据文章的难易程度和需要达到目的,不断灵活地调整阅读速度。而且略读的技巧有——1. 运用意群视读,不要在只言片语上纠缠,也不追求对所有细节都理解,只要能以最快的速度掌握文章大意即可。2. 要利用文体细节,如:文章的标题、副标题、小标题、斜体词、黑体词、脚注、标点符号等,对文章进行预测略读。预测略读要了解作者的思路和文章模式,以便把握大意、有关的细节及其相互关系。3. 以一般阅读速度,阅读文章开头的一、二段,力求抓住文章大意、背景情况、作者的文章风格、口吻或语气等。4. 阅读段落的主题句和结论句。抓住主题句就掌握了段落大意,然后略去细节不读,以提高略读速度。5. 注意转折词和序列词。
看来,这个词语众所周知,可是跟在它后面的一个词“寻读”,却让我煞费苦心。因为这个词的说法我是第一次见到,难道就是“寻找着读”吗?我猜测起来,那到底应该是什么,二者的一字之差到底差在哪里呢?于是乎我又开始查询,可是专门讲解寻读的资料太少了,查了若干,才勉强理解到——(摘自英语教育在线)“寻读又称查读,同略读一样,寻读同样是为一种快速阅读方法。其是一种从大量的资料里快速把某一项具体事实或某一项特定信息寻找的方法,如人物、事件、时间、地点、数字等,而对其它无关部分略去不读的快速阅读方法。它与略读不同,略读时,读者事先对材料一无所知,而寻读则是在读者对材料有所了解的情况下进行的。具体地说,寻读带有明确的目的性,有针对性地选择问题的答案。”,尽管查了半天也没有深入彻底地弄明白,但是对二者的大概区别开始有所认识,至少从今天起我知道了“寻读”这个词,这也是一种收获吧。
机缘巧合,在我的查询过程中,我还有幸了解到两位躬耕教育的“大家”,一位是全国著名教育专家薛立新教授,一位是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系研究生毕业,主攻同声传译的吴扶剑老师,这两位名不见经传的老师,在各自的著作里都分别提到了“寻读法”,而且吴扶剑老师还创立了“形合寻读法”,当然主要涉及到了英语学习的领域里,而薛立新老师的著作则涉及到了家庭教育、积极心理学的相关内容,尽管“拨云见日”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但是那份对“未来可期”的收获喜悦充满了心间。
就是这样一个小插曲,让我对眼前自认为普通的书籍刮目相看,也让我认识到了学无止境的精妙所在,知识总是越学越觉得积淀浅薄,书籍总是越读越觉得深奥啊。原本是语文教学书籍却联结到了英语教学中,原本是教育书籍却联结到了心理学的领域,原本是一个普通的阅读方法却联结到了一种教育的模式,原本是一种教学模式却联结到了所谓的“经营交易”......看着眼前的书本、文字,不由得脑海里想起了周易与道家哲学——九九归一。
世界万物皆如此,读书又何尝不是如此?
但心中明白,要想“九九归一,终悟大道”,还需要“一四七,三六九”,一步一步往前走。没有了那一个个的“一”的阅读积淀,又何来博大精深的“九九”?而“一”最终又将是一种升华,一种再造,一种重生,更是一个新的起点。
回顾过往,立足现在,展望未来,且不论结果如何,就从这迷惑的一个、两个词语开始吧!在阅读中感悟,在阅读中收获,在阅读中成长,在阅读中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