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群友松留言“区分真性拖延”的价值在哪里?真性拖延与其它三种推迟,在四个象限的位置是这样的:
区分的价值在于面对不同的推迟需要采用不同的策略,而不是一概用“拖延症”这个大帽子把自己扣死,或者当自己的挡箭牌。还拿我自己来举例说明:
第一象限是必要推迟,例如昨天说到的组建中学生家长学习成长小组这个想法,此前,每每想到这个想法,我就心潮澎湃,但一个学期过后,发现小组还没有组建,在内心会泛起阵阵焦虑,怎么这么简单的一个事,甚至拖了一年半还没启动?但自从我懂得了这是必要推迟,焦虑程度大大降低,也就可以更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在当下能做的事情上,比如互动话题和盎然微课,而不是无谓的焦虑了。
第二象限是贪心妄念,这是不可避免但又对后果没什么影响的事情。比如我曾经计划每周进行一次户外爬山运动。今年夏天自从去荷叶坪远足后,新鲜的空气、古老的森林,让我深深迷恋。山西朔州的空气还不错,当时我计划每周都进行一次户外爬山,锻炼身体,从自然中汲取能量。结果一次也没实现。自己在心里评价自己,“你就是爱常立志”。有挫败感。其实我自己的身体情况不允许户外爬山这样的运动,这是不可避免的。对我的身体健康的影响也没什么大的妨碍,因为我选择了其它如静心、冥想、瑜伽等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现在看到朋友们晒出来的户外照片,已经不着急问你们去哪儿了,发出下次带我去的要求,只是静静地欣赏她们的美好。因为我懂得了户外爬山其实是我自己的贪心妄念,断舍离就好。
第三象限是积极推迟。前一阵子我心血来潮,试了一段时间“每天三件事”,大约过了两周,我就放弃了。因为几乎每天都无法完成三件事,两周来的每一天都陷入深深的挫败感和自责中,我为什么要把人生过得这样悲催呢?后来总结,每天的三件事其实包括了大概不止30件事,每天都把自己都搞得疲惫不堪,为了完成事情而完成事情,没有在完成事情中享受过程的快乐和结果的开心。回过头来看,发现当时很多的三件事,不是拖延不做,而是积极推迟,就是本来对后果没什么大影响,而又是完全可以换个时间做的。没有了“每天三件事”的束缚,发现我并没有少做事情,而更多地享受了做事情本身,其实是高效、快乐地做事了。
第四象限是真性拖延,这是必须解决的。解决之道就是透过拖延的事情,发现自己哪些方面的能力不足,从而提升自己这方面的能力。在宇小哥2015年9月开始读高一时,我计划在喜马拉雅上录音专辑《高中三年和孩子共同成长》,通过声音记录在他高中阶段我自己和他的成长故事。一直在坚持,但一直录音时间滞后,我担心忘记这些小故事,一会儿记录在笔记本上,一会儿记录在微信文件传输助手里,一直处于拖延状态。直到我认识到这属于真性拖延,透过这件事情,我发现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需要提高,因为每天录音其实就需要5分钟。当把此前的录音恶补好以后,每天中午午饭后5分钟就是录音时间,再也没有拖延过这件事情,这件事情也不再困扰我了。真性拖延就是你能力的试金石和炼金石。
当然,透过其它三种推迟也可以发现自己在哪些方面能力不足,发现了不足,就可以找到更适合的应对措施了。每个人的感受不同、方法肯定不同,见仁见智了。只是“真性拖延”相比其它三种推迟似乎对于你的能力提升更直接、更有效,因为你一定是在不断尝试中、能力的不断提升中戒掉你对于某件事的“真性拖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