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注释】
▲季康子:季孙肥,姬姓,季氏,名肥,谥康,史称“季康子”,春秋时期鲁国的正卿。
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齐国派师讨伐鲁国,季康子任用冉求击退了齐人。因为是小国战胜大国,又得知冉求军旅之事学之于孔子,为了防备齐人再来,同时冉求也向季康子进谏请孔子回国,于是,季康子派公华、公宾、公林三位大夫带着礼物迎孔子回国。至此,孔子结束了访问列国诸侯十四年颠沛流离的生活。
▲敬:恭敬,尊敬。
▲忠:尽心尽责为忠。
▲劝:说服和勉励,互相劝勉。
▲临之以庄:临民要庄严恭敬。“临”是临民,治民。“庄”,庄敬。
《孟子·离娄章句下》孟子曰:“敬人者,人恒敬之。”
《礼记·祭义篇》:“致礼以治躬则庄敬,庄敬则严威。”(致力于用礼来治身则庄严恭敬,庄严恭敬才会被人敬重。)
▲孝慈:孝敬长辈,慈爱后辈或下属。上位者孝慈,百姓则孝慈,孝慈是为仁之本,本立而道生。
▲举善:举荐品德好的人,宣传善人善事。
▲教不能:教化不能为善之人,能力差的人。
【译文】
季康子问:“使百姓恭敬,忠于事,又能互相勉励进步,该怎么做?”孔子说:“上位者能庄严恭敬的对待百姓,百姓也会恭敬你;上位者本身做到孝慈,百姓就会忠于事;上位者举荐善人,弘扬善事,并教化能力差的人,百姓自然会互相勉励进步了。”
【学而思】
“举善而教不能”:言是传,身是教。身体力行是教,以身作则是教,正身明法是教,上行下效是教。
《礼记•大学》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执政者的宗旨在于弘扬美德,在于爱护百姓,在于不刻意为善,无伐善。)
“大学”,是大人之学、君子之学。古代地位高者为大人,大学之道即执政者的道。
“在明明德”,前一个“明”是彰明、弘扬的意思,后一个“明”是光明之意,明德即美德,明明德即弘扬美德,即“举善而教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