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这是一篇《为何家会伤人》的书评,对心理学、家庭运行机理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通过这篇文章了解全书主要内容。对书评写作感兴趣的小伙伴,可参考我的写作格式!
【引题&破题】
列夫·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琳娜》开篇中写到:“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家是心灵的港湾,家也是带给我们原始伤害的温床。
很多人读到这里会疑惑,家是给予爱的地方,为何会成为伤害的温床?《为何家会伤人》对这一言论进行了很好的解释。该书为经典畅销书,出版七年来好评如潮,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书中不仅解读了家庭不幸的原因,同时揭示了中国家庭的运行机理。
【作者介绍】
《为何家会伤人》的作者,武志红是一名心理学家、心理咨询师作家。毕业于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师从国内著名的心理治疗学家钱铭怡教授。从2007年起至今,著有10余部作品。著名的作品有《为何爱会伤人》、《每一种孤独都有人陪伴》、《感谢自己的不完美》、《梦知道答案》等。
2016年12月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巨婴国》引起了社会的重大反响,书中的内容刺痛了很多人,同时“巨婴”一词成为那段时间人们口耳相传最多的词语。
由于某些原因,该书在今年初被下架,但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这本书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巨婴国》和《为何家会伤人》的作者都是武志红,他写的每本书在豆瓣评分均在8分以上,书中有大量案例,不会读不懂更不会觉得枯燥 ,文字温暖却有力道,内容专业却又接地气。
【主轴线&亮点、特点介绍】
《为何家会伤人》是武志红根据对同行业著名心理学家采访分析编著而成。
本书详细解释了家庭对我们造成伤害的原因:
1、父母之间的关系出现了问题。
2、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扭曲。
3、父母对自身问题认识的不足,导致问题转移到了孩子身上。
4、中国式家庭中本身存在的问题被代代相传,造成病态家庭模式的不断轮回。
一个家庭中,最核心的关系应该是夫妻关系。如果夫妻关系出现问题,势必会危及到孩子成长当中的方方面面,比如孩子在婚恋关系中对配偶的选择。缘分在很多时候都会被人提及,特别是在恋爱的时候。
找到和自己各方面都合心意的伴侣,身边的亲朋好友都会说缘分到了;适婚年龄还没有合适的结婚对象,很多人会用缘分还没到来搪塞。事实上“缘分”这个东西真的存在吗?
武志红在《为何家会伤人》中提出,“缘分”和一见钟情不过是在找寻儿时爸爸妈妈的影子,目的要么是为了重温儿时的幸福时光,要么是为了修复童年来自父母的伤害。
书中举了两个例子,其中的一个例子是一位很受欢迎的漂亮姑娘,偏偏被一个相貌普通,憨厚老实的男人吸引,却在结婚有孩子之后选择离婚。这位姑娘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她选择的这个男人和自己的爸爸像极了,潜意识里她是想重温童年时来自父亲的宠爱,却在结婚几年后发现这个男人并不是自己的“爸爸”,婚姻生活过的也不幸福,即使两人有了孩子最后还是选择了离婚。
夫妻之间关系出现问题的原因,也可能是没有把家庭和工作分开。职场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地方,其中权利是争夺的对象,所以在职场中将权利至上奉为自己做事的准则无可厚非。
如果把权利带回家,对一个家庭来说无疑是灭顶之灾。在家里有意使用权利的女高管“吞并”了丈夫和儿子的生活,造成了丈夫不爱儿子又爱又恨的局面。退休的老将军因为权利强迫症导致儿子不认父亲。
家是讲情感的地方,只有遵循爱和珍惜规则的家庭,才会拥有一幸福。要解决因为权利导致家庭不幸的处境,方法就是把珍惜作为家庭运转的规则。在职场遵循权利规则,回家之后切换到珍惜模式。
在不幸的家庭中,很多时候受到最大利益损失的是女性。由于女性要结婚生育孩子,在社会中处于竞争劣势,在家庭地位中得不到应有的位置和丈夫的尊重,这种失衡的关系会让母亲与孩子的关系日渐亲密。
本应该放在家庭核心位置的夫妻关系被母子关系所替代,这样不健康的家庭关系只会导致不幸家庭的产生。母亲与孩子建立了亲密关系之后,随着孩子的不断长大,孩子成为了母亲生命中无法割舍的一部分。
在这个过程母亲的很多行为在孩子的成长中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处理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母亲要强大起来,拿回自己的话语权和丈夫的尊重,最重要的是要找回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自己的家庭,自己做主。
中国父母对孩子的爱很多时候方式出现了问题,会让孩子在成长时出现问题。比如对孩子的溺爱。在大部分人的意识当中,溺爱是因为父母太过于爱孩子,从而通过放纵来释放父母对孩子多余的爱。
《为何爱会伤人》认为溺爱的心理真相是父母对自己的宠爱。“我们都是为你好”是我们最常听到的话。为了孩子好,什么都帮孩子准备好,不让他们自己动手,最后的结果就是孩子在生活中无法自理。
而这一系列行为的背后,是父母在满足自己童年时没有得到满足的需求。面对父母包办型的溺爱,作为交换的条件是孩子要无条件的做父母严重的乖孩子。
在这样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没有活力,也失去了自己的生活和追寻人生目标的意义。“每个人只有为自己而活的时候,才是最有力量的”是书中原话,这句话也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溺爱实质上是过渡的阻碍,以爱的名义摧毁孩子的感受。与溺爱有同等危害程度的是密不透风的“爱”,以挑儿女错的方式实行全方位的围追堵截,让对孩子的爱变了质。在各种爱的名义下长大的孩子,多数被父母训练成了他们眼中的“乖孩子”。
然而,青春期的孩子如果太听话,意味着孩子出现了问题。青少年阶段正是孩子叛逆期,这是每个人成长阶段的必经之地,如果太听话会导致“叛逆期延迟”和“缺乏生命力”,严重的会导致抑郁自杀。
综上所述,与孩子的分离是必然的结果,过渡溺爱只会导致孩子成长畸形。在可控范围内给与他们该有的自由和权利,放手让他们探索自己的世界,这样的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现代社会的变化太快,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焦虑也成为了这几年的热门话题。对有孩子的家长来说,转移焦虑的最佳对象就成为了孩子。很多父母为了不让孩子落在起跑线,会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和辅导班,给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为什么父母们给孩子制造了这么大的压力?徐浩渊博士说,最简单的解释是,父母将自己的焦虑转嫁给了孩子。父母,尤其是妈妈,他们自己的成长停滞下来,对自己能否适应社会产生了巨大的焦虑,但他们不是通过自己的成长去解决问题,而是将希望更多地寄托在孩子身上,结果让孩子承受了双倍的压力。——原文
近几年学生因为学业压力大或者因为考试不理想跳楼的事件越来越多,这些事件的背后很多都是父母将自己焦虑转移的结果。如果不想发生这种不幸,导致家庭悲剧,做父母的首先要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和孩子共同成长,这样才会得到双赢的局面。
在各种问题存在,并且没有解决的情况下,中国的各种畸形家庭模式被一代代复制,进入轮回。在这种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也出现了各种心理问题,自我感受被扭曲,自己的身体却成为了别人的奴隶还不自知,每天活的浑浑噩噩不知道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愚孝的情况屡见不鲜,缺乏安全感的大有人在。萝莉爱大叔,给别人当情妇,同性恋比率越来越高,都是不健康心理导致的结果。关于爱的谎言也是数不胜数,“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我爱你,所以你要听我的”、“婆媳关系”等等,其背后是家庭关系的扭曲,谎言不过是一块遮羞布。
【结尾-重新点题】
日本作家谷口雅春讲过:“孩子的言行就像一面镜子,反映着家庭和父母的精神,所以希望孩子好,首先自己要起模范作用。父母或教育者的日常性言行,对培育孩子的人格有最强的说服力。”
如果想要给予孩子真正的爱,让他们健康成长,同时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和婚姻,请从现在开始改变家庭模式,让夫妻关系成为家庭中的主旋律,对孩子的成长教育给予一定的自由和空间,同时不要忘记提升自我,让自己成为孩子的榜样而不是施压的恶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