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便闹了个笑话,令我不得不记住你
拿到这本书发现里面有一些笔记,一边在诧异怎么会有人在公共书籍上做自己的笔记,来不及做道德的批判,又被那飘逸的字体及独到的见解折服。心里还在想:这应该是哪个老师吧?但其实也是不该这样……
后来我发觉应该是我搞错了。一整本下来都有那样的字迹,感觉不对劲了,这时才后知后觉这本书的设计也怪怪的,每一页的上面都留有很大一片空白。我赶紧上网一查,看到这作品的相关描述写着“少量字迹”,这正验证了我的“少见多怪”。哈哈。
如果有对比,那我是该挑三拣四还是取长补短
低头在书间寻觅,我发现了一本无论是书名还是内容都相似的书《中国商人性格地图》,翻看对比之后,发现连某些语句都是相似的。抛开侵权这件事情来看,《性格地图’》某种程度上是《商人地图’》的扩写,正如那位评述人提及的,如果把中国商人简单地分为北方商人、江浙一带商人及岭南商人,那对于安徽这类处于南北之间、长江黄河之间的特殊群体,是很难呈现出来的。而《性格地图’》则很好地细化了这个大的体系,全国各个省基本都有涉猎。
但其实这两本可能也会出现一些相同的问题,这同时也是它们之间的差异造成的。两本书之间比较明显的一个区别,除了作者不一样之外,出版社也是不同。一个是广东出版社,一个是郑州出版社。这点很有趣,然后我有多事地专门挑出这两章出来读,发现确实是存在微妙的不同。广东出版社对于广东商人部门的描述莫名存在一些自豪感,评价不好的地方有但是相对《商人地图’》少了部分,哈哈。可能是我自己先入为主了吧,不过我相信难怕确实存有私心也不会做的太明显的,于此相应的,我想郑州出版社的河南商人部分应该也有此薄利。
不管是不是真有其事,但都说明一个客观公正的问题。这世界好像没有绝对的客观及公正,那是要建立在没有任何利益冲突及利益相关的基础上,很难。不过开卷总有益,多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看待问题也是件好事。共勉。
乱花渐欲迷人眼,百草丛中寻己根
首先简单地介绍下自己,有点特殊却很平凡的经历:
我是个实打实的客家人,我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甚至祖祖辈辈都是客家人;
但是我是在潮汕地区长大的,甚至我是讲潮汕话的,而不会讲客家话;
在我小学毕业之后我到了珠三角地区生活,直到现在甚至以后,目前也是在广州读书。
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兜转反复的环境之中,让我对自己身上存在的某些特质存在疑惑,到底这是属于我客家的根性还是潮汕的风气又或者是我染上了广府的气息。我都想慢慢去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