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我参加了女儿幼儿园组织的第一次秋游。
第一次近距离和三岁左右的小孩子们接触,观察了一下孩子们之间的沟通。孩子的世界显然和成人完全不一样,孩子的认知体系是如此的不完善,所以他们有时候做一些事情,根本毫无理由,毫无逻辑,就是模仿,或者突发奇想,他们一直尝试,去试探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但是他们还尚无是非观念。他们可能会去欺负一个比较胆小内向的孩子,或者去粗鲁地用棍子捶打一颗小树,他们并不知道做这些事情有什么不好,只是有一个孩子这么去做了,那么大家就都去做了。
很多时候,他们无法分辨是非,他们说的话,大部分是大人教的,或者从大人那里听的,当然这不是说他们毫无思想,而是说,他们学会了一句话,但是无法分辨使用情景是否合适——什么时候用是合适的,什么时候又是不合适的(即使是大人,有时也不一定做得好),他们概念模糊,所以小孩子有时候说的话,会很天真,很可爱。
在和同伴的交往中,他们也有自己的一套逻辑,我喜欢你,我就跟你一起玩,你要是不喜欢我,我就不跟你玩了,这一秒玩得很开心,下一秒就互相不理,再一下秒又和好如初……
他们非常听老师的话,因为老师手中掌握着荣誉的分配,这对幼儿来说,非常重要。
在做游戏的时候,他们会聆听老师的指令,老师在喊开始做第一个游戏的时候,他们便开始按照老师所说的去做,当他们动作很慢,第一个游戏还未完成的时候,老师开始喊做第二个游戏(孩子太多,老师无法顾及每个队),孩子们立马就会按照老师的口令开始做第二个游戏,尽管这个时候器械的摆放(器械可由家长操控摆放)仍然是第一个游戏的,可孩子们全然不会顾及这个不适合第二个游戏的场景,继续按照老师的口令进行第二个游戏,他们对此的理解尚还有限,但是他们却对老师的口令全神贯注。当我有时走神,没有听清老师的口令时,我的女儿却听得一清二楚。当她看到我没有按照老师要求的来做,会非常非常着急,不断地要求我按照老师说的来做。
此时的孩子,如果用一种很通俗的比喻来形容,他们就是一张白纸,他们会完全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做,不管那是对的,还是错的,他们像泥一样,在此时特别容易雕塑。
在这段时间,当然也能看到各个孩子的不同性情,性格外向一些的孩子,话会比较多,做事比较主动,他们很容易就把从大人那里学到的东西搬过来,并立即展现。
内向一些的孩子,则更为谨慎一些,他们学东西也很快,但是他们会多半放在心里,不轻易展现出来,因为他们更为敏感的内心,使他们不愿意受到过分关注,更不愿意在关注中受到否定或其他伤害,而外向的孩子则对此不会太过在意,他们甚至会学会一些反击,这种反击是表现为外在的自我保护。
孩子们往往需要很多的鼓励和呵护,特别是很敏感的孩子,但是他们也很需要成长和进步,在这成长和进步的过程中他们的认知体系将逐渐完善,他们的内心力量将得到增强。
不论什么样性格的孩子,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他们的认知地图都将一步步扩大,这会贯穿一个人的一生,外向或内向性格最终无法决定一个人是否拥有强大的内心,内心强大与否与认知地图的大小有莫大的关系。当一个人对这个世界和自己的认识愈发深刻和广阔,他就愈发宽容、豁达、智慧,他就对自己和自己身边发生的事保持了高度的觉知,他就会渐渐远离恐惧,他才因此而强大。当一个人固守着自己曾经的认知地图,而不再将其版图扩大的时候,他就停止了成长。
而我们之所以追求成长,也许是为了摆脱痛苦和远离恐惧,未知的东西太多,命运太难把握,而我们似乎只有尽力去知道得更多,获得更多控制感和安全感。
孩子成长非常之快,而我们作为一个成人,都曾经是孩子,或许,现在是,将来也是,倘若我们继续保持孩童般的纯真和好奇,我们就能不断地完善和扩展我们的认知地图,让自己看得更多、更远、更透彻。
如此,像孩子一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