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职能正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你准备好了么?
作者:张奎勇
(2012年1月)
注明:此篇文章最初撰写于1999年10月,后于2012年1月修改、补充、完善,发表于《牡丹江教育》2012年4期(总期第32期)55页。
《牡丹江教育》由牡丹江市教育局主办。黑新出印字:2303025。属教育资讯及内部交流期刊。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中小学教师的地位、作用正悄悄地发生着变化,由知识的灌输者、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服务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过渡。
过去,由于知识、信息的传授、传播方式少,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占主导地位。远古时代,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是上一辈对下一辈用口传授。后来,文字出现后,虽然知识、技能和信息传授和传播方式发生了由口头传授、传播转向口头加文字传授、传播,但由于当时掌握文字的人少,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仍占主导地位。教师成为知识的霸主,在知识、信息传授和传播中占主导地位,学生成为被动的接受者。学生发挥不了主体作用,一切听从教师的摆布。直到十九世纪末期,随着教育的发展,广播、电影、电视的出现和普及,特别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互联网的出现和普及,知识的传授、传播实现了多样化、直观化、经常化,知识的传授、传播在随时随地发生,不再是学校和教师的专利。学生可在广播、电视、电影、报刊、杂志和互联网上学习知识、接受信息,例如没有进幼儿园的幼儿就可以在电视里学习和掌握广告语,在广告中识字、识词。目前,在知识和信息的接受方面,学生与教师在同一起跑线上,甚或对于某些知识和信息接受,教师可能处于滞后状态或者一无所知。这样,教师的知识霸主地位产生了动摇,学生对教师的崇拜感有所降低,教师的施教难度开始增大。在这种形势下,如果教师仍然一味地坚持传统的思维和方法,在教育教学中强占主导地位,不但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将失去学生的信任。
那么,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真的就失去优势了吗?那倒不是。教师的优势依然存在,但要看怎么去角色定位,怎么去实施。虽然教师与学生在同一时间、对同一未知知识进行学习,但由于教师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丰富,特别是策略性知识和方法性知识丰富,所以,对新知识的内化速度比学生快,并且掌握牢固、准确,很容易与已有知识形成一体,使用灵活。学生的学习的过程是体验、内化、意义化和概念化的过程,是知识重建,知识构建的过程。目前,随着多媒体技术在生活中广泛使用和普及,学生学习更加直观化、普遍化、通俗化,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加速了内化过程。这些冲击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教师在学习能力、学习内化速度方面的优势将会弱化。所以,教师要想在教育教学中保持持续的影响力,就要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角色和教育教学策略。要树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教育观和师生观,由过去的知识的传授者向服务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过渡。从学生学习策略和方式方法入手研究和创新教育教学策略和方式方法。
教师要帮助学生设计符合每位学生知识基础、已有经验和学习策略的学程,并依据各个学生的学程来科学进行教育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中教师要重点根据学生认知特征、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及学科知识特点设计符合学生学习、认知和知识内化规律的教学情境。教学情境要依据学习情况来设计,使之成为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平台,学生内化和构建知识的平台。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特别关注教学情境设计,使教师的教与学生学有机融合。要达到这点,还需要教师加强教学策略和教学技巧的学习和研究,特别是要增强教育机智。通过灵活的教育机智使教育教学过程充满活力和生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度。教师要着力开发可以不断更新的两大课堂资源——倾听和好奇。倾听学生的需求、倾听学生关注的问题,教师要用好奇的眼光赏识和评价学生的需求、关注的问题、思想动态和思维火花,让学生在教师的赏识和发展性评价中找到自信、看到希望和可能,激发学习动机,增强内驱力,从而实现有效、高效学习。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教师的作用和角色不再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和引领者。教师教育教学的目的不是知识传授多少、信息传递多少,而是培养了学生能力——品德修养能力、学习能力、生存与发展能力、交往与合作能力、创新与实践能力、健康与运动能力、审美与评价能力、反思与自省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具备很强的职业道德、职业良知和职业能力,关注和尊重每一学生生命所蕴涵可能,用宽容的心抚慰学生喜、怒、哀、乐,让学习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习惯、成为兴趣、成为品质,融入学生血脉之中。
要记住,任何发明创造都是从假设和相信可能开始的,教育也是如此。每位教师都应该站在时代的前沿,做好思想、心理、技术的准备,勇敢地迎接一切可能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