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开始的第一周,状态不错。
虽然刚开始看到娃似乎啥也不会,有些焦虑。很多基本的字词都写错,拼音基本还是小学一年级刚开始的水平,数学大片的错误。本学期要学英语了,但荒废两年娃的英语已经全部还给了我。压力颇大。
但最近减少了自己的很多额外工作,上班的事情又全部可以在工作日8小时内完成,家里的学习氛围保持得不错。
我没事时虽然不能做到立刻拿起一本书来阅读,暂时专注力还没有调整回来,但随时随地拿起笔来练字入定还是能轻松办到。于是,不会手忙脚乱地一边收拾混乱的客厅一边冲着问“这”字怎么写的娃大吼大叫。也不会因为抽油烟机声音太响,听不清楚娃问的数学题目而暴躁不已,只能用盖过抽油烟机的声音大吼“自己再读一遍题”。更不会因为马上要上课了,时间紧迫,而娃根本无法独自完成阅读而把压力转化为愤怒,一箭戳中孩子无助的心灵。
调整了这几日,发现过去自己对孩子学习的焦虑并不是因为孩子本身,而仅仅源于忙碌。
忙,则心亡。
重心回归自己内心之后,发现很多之前浪费的金钱和时间,本都不应该也不必要被浪费。今天顺利早起,之后整理了上周财务数据,发现不反刍的话,好多好多漏网之鱼。而且还有许多项目,是我压根忘了花出去的钱具体做了什么。而昨天开始设置手机app的使用限额,不停弹出警报才猛然惊醒,自己花了多少不必要的时间在无用无益的事情上。
不仔细思考可能觉得这些都好重要啊,我不能花这么多精力去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太累了。但不花精力去控制注意力,注意力就会被不自觉地带走,而专注于单独的某一件事和自身感受时,人并不会觉得累。例如,专心致志地读书做饭之后,每一次都有一种被充电完成的感觉。但,注意力一下被手机拉扯,一下被工作拉扯,一下又被情绪拉扯,甚至别的地区或国家发生点小事都能牵动你的神经。这种撕拉才会将可怜的大脑搅得晕头转向,要么变成一匹饿狼,扑向那些你能够发怒的安全对象;要么变得疲惫不堪,希望永远沉睡在舒服的床上。
现在学校作业娃自己应付得比较艰难,我们冷静详细地讨论了一番,达成了统一共识:我们都不是天性聪明的人,需要付出很多努力才能让自己的表现令自己满意一点。如果我能够耐心地回答他的疑问,或者不带偏见地引导他主动寻找答案,他的状态自然会越来越好。而他的状态调整好了,我的焦虑自然会消除。学校这点简单知识,终有一天他是会掌握的。
维护家里的氛围感,首先我要做好自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