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你买到票了吗?”成为亲朋好友之间最关切的话题。买到票的人,自是欢欣鼓舞;而尚未买到票的人,则是忧心忡忡。
中国人回家过年,是一种传统。每到春节临近,神州大地上数以亿计的人群,在刺骨的寒风中跋山涉水,忍受着旅途的各种劳累与不堪,就是为了回家过年。其执着程度,如同另一种信仰。
但是,也有一些人不愿回家过年,他们被称为“恐归族”,理由可能是:假期短,回家路途折腾,在家过年没意思,怕父母唠叨,怕逼婚,怕同学聚会,怕相互比较,怕天气不好,老家生活不便利,等等。这些理由都十分真实和客观。
可是,这些都不能成为不回家过年的理由。
回家过年是一种团圆。在人类社会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以血缘和婚姻为纽带的家族关系,成为社会组成的最小单元。中国有一句话叫“血浓于水”,对于每一个家族成员来说,虽然平时大家各奔东西,见面联系不多,但是在危难时刻,家族亲人才是最可信赖与依靠的。春节,恰好给一年中奔波的人们提供了团圆的最好时机,这是任何一个其他节日都无法比拟的。另外,团圆,通常被视为一种理想的状态,代表着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在这么重要的日子,每个家族都不想缺了哪一个。
回家过年是一种交流。春种秋收,夏播冬藏,四时轮转是天地万物运行的自然规律。过去的一年,不管有什么成败得失,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体验与感悟。在过年这么一个良好融洽的氛围里,亲朋好友之间,或围坐在火炉边,或聚集在茶室里,大家都卸下包袱,摘下面具,敞开心扉回归本真的自己,无所顾忌的畅所欲言,过去所有的悲伤、忧愁、委屈、坏的运道、遭受的不公,通通都随着旧的一年烟销云散,大家相互鼓励和安慰,无形之中感情就得到了升温,工作或许就有了新的思路,自是对新的一年寄予无限的憧憬,重整行装再出发。
回家过年是一种孝道。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美德。年轻的时候忽略了对父母的爱,等到为人父为人母的时候,才真正感到做父母的不容易。如今,父母渐渐老去,平时虽然有网络视频、电话等各种联系,但毕竟看得见摸不着,没有血肉和温度。父母也知道子女在外工作不容易,也不会轻易打扰。只有在过年的时候,眼巴巴的盼着能见见面。这个相聚的时间再短,也是儿女们尽孝道的最好机会,对老人的心是一种莫大的安慰。在冬日暖暖的阳光中,屋檐下,喝着一杯放着各种果子的茶,听着父母的絮絮叨叨,家长里短,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何况,在父母的余生中,就算每年回家,又能和他们相聚多久呢?
回家过年是一种告慰。一条河流绵延的再远,也有它的源头;一个人无论漂泊到哪里,也有他的根。回家过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回归故乡,回到自己的根。这既是一种地理上的回,也是一种心灵上的归。故乡的这片土地,不仅生你养你,保留着你童年最珍贵的记忆,也埋葬着你的祖辈,他们与你血脉相连。虽然,受现代文明的冲击,有些人的家园故土早已面目全非。但在我国大多数地方,还保留了过年祭祖的传统,这是对故土家园的告慰、感恩和尊敬。故土情结,从来就不是一种负累和牵绊,而是我们的精神和底蕴。
回家过年是一种教育。优良传统的继承,除了言传,更要身教。对我们的子女来说,我们的不远千里万里,一定要从一个地方赶到另一个地方,就是要告诉他们,无论一年之中有多忙,无论身在何地,总得在某一个时候,回到老家去看一看,那里有牵挂你的人,也有你牵挂的人。孩子们回去了,不仅仅认识了很多小朋友,有了红包压岁钱,有了各种零食玩具,在他小小的心灵里,也更加了解和亲近他的故乡,了解当地的风俗人情,留下温情温暖的影子。也让他知道,生命中有些东西,是必须维持和坚守的。
几年前,有一部电影,叫《人在囧途》,讲了回家过年旅途的囧人囧事,莫名触痛了许多人的泪点。其实,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我们的人生又何尝不是一场囧途,背井离乡、历经世间种种滋味,最终渴望的也就是全家团聚,温暖如春。
春节到了,快回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