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我的猴神大叔》影评
直达你的灵魂,以爱为名
文\关邑笑
早几天和闺蜜一起约定出去玩玩,我们的约会内容没有其他,就是一起说着疯话,把一长串笑声甩在身旁,然后吃。晚餐后,我们商量着接下来该干点什么。“不如看电影吧!”R小姐提议。于是,三个女孩子买来一堆的零食,找到一家私人影院,关掉灯,拉上窗帘,开着暖暖的空调,窝在一张极软的沙发上,看电影。
电影一开始出现的画面是在克什米尔地区,冰川的白色与山地的绿色浑然一体,那一片沃土森林美得如画。牧民们骑着马匹、赶着羊群,群聚的村落之间有淳朴的村民在劳作,充满了天堂之感,又混杂着人间烟火的气息。
文化的冲突与印度歌舞剧的抵触情绪。
当妈妈带着六岁仍不会讲话的沙希达来到印度时,我们才恍然察觉这是一部印度片!但出于对之前画面的好奇和小沙希达的可爱,我们继续往下看着。走丢了的小萝莉混进人群,遇到了大叔帕万,此时,带有明显印度风格的歌曲声声响起,帕万和其他信徒跳着带有明显印度标签的舞蹈,随着节奏全屏律动,我们顿时要捂头奔溃了。
最不愿看到的就是印度歌舞剧,尤其是里面的音乐一响,全屏幕的人群骚动,或许因为文化冲突,我特别不习惯用华丽又浮夸的肢体语言,去表达电影中本就紧迫的情节,仍然希望通过画面安静的转换将自己带入情境,我们都隐约感觉到彼此或多或少的抵触情绪。R小姐忍不住嘟囔了一句,“啊?怎么是印度片啊”,看到萝莉和大叔,我们都理所应当地认为它是韩国影片。
但没办法,电影已经开播一小会了,只好硬着头皮看完,我不知道我是什么时候平静了自己的抵触情绪,也不知道我从什么时候开始已经被打动能尝到嘴角的咸涩,甚至久久不能平静。印度影片在我们印象中一直是一连串的歌舞,浮夸又不走心,然这部影片看完后,我不愿说也不能说印度影片只是歌舞了。虽然影片中存在我排斥的元素,但情节终究还是走进了我的心里,帕万不仅把沙希达带回了妈妈的身边,也将我带到了印度,带到了巴基斯坦,带到了那冰川与绿树并存的沃土森林,并且一路上,善良与爱的种子被撒播得随处都是。
没有宗教的信仰,但赞赏他的信徒行为。
印度是一个宗教大国,有很多的宗教种类,对于没有任何宗教信仰的我,当然很难理解帕万每次一见到猴子便要朝拜,更是很难想象万人空巷赶去大庙只为一颗朝圣者的心。他们把心愿寄托在一个或许并不存在的形象上面,并且,矢志不渝。在影片中我甚至嘲笑帕万从印度至巴基斯坦过境时的愚蠢、固执、死板、可笑,但我仍不得不被他打动,心甘情愿地被他折服,对他肃然起敬,一下子不知该如何是好,但又替他拍手叫绝。
他只需用一次善意的谎言,就能省去接下来的各种麻烦,可他不,他仍然坚持自己的原则。有时我们想说,挨揍都是帕万活该,他太笨太蠢太愚昧,可是我们竟被这样愚蠢的行为给收买了,五体投地。
我们仨中美女S是一个基督徒,看完电影已至深夜,我们挥手话别,并没有交流对此片有什么感想,我不愿我们之间的沟通带上任何仪式和程序色彩。有事说事,没事傻笑,剩下的是疯玩还有吃,这是我们仨的默契。
但我也看着她每次吃饭前都要闭上双眼,默默祈祷,每周三都会去参加教堂的小组聚会,经常要在唱诗班唱诗……我也曾受邀和她一同前往,他们围桌而坐,三五交流,一起朗读《圣经》,探讨彼此的感悟和启示。她们称彼此为弟兄姊妹,说不管遇到什么都还有家人;她们说教堂每个地方都有,到哪里都能有家,这真的挺好。但之后,我依然是我,一个没有任何信仰的普通人,我虽不信奉耶稣,但我赞赏他们每次风雨兼程、不请假不推脱的坚持,赞赏他们对于信仰的执着与不离不弃。
其实很长一段时间,我不知道什么是信仰,有信仰的人会有何不同。但现在我似乎懂一些了,信仰就是一直坚信绝不动摇,哪怕有万人指责,仍坚信不疑,信仰就是那一道光,虽无法触碰,但却给人真实感,让人不会失去方向,永远有一条绵延的路在我们的脚下。
家国仇恨虽有,但爱的国界并无。
克什米尔问题是印巴分治时英国殖民主义遗留下来的问题,曾经两国在克什米尔地区还发生过武装冲突,领土争议一直是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的重要障碍。
影片中,印度的猴叔和巴基斯坦的萝莉之间有太多的不同,甚至是相互冲突,宗教信仰冲突、国家矛盾冲突、支持球队冲突、食物禁忌冲突等等,然而猴叔是怎样获得人心,到最后所有人一呼百应,不顾家国仇恨,誓死要护送他回国?
他是用自己近乎愚蠢的行为来实现的,一次次的打击和失败,一次次的承受与容纳,包括众人的不理解与反对、长途的跋涉、信仰的冲突、身体的苦痛等等,正如泰戈尔所说,“世界以痛吻我,而我报之以歌”。当我们从前认为是可笑的行为反复实现,并以爱为名时,我们便不得不对他肃然起敬。当众多的冲突都统一于爱,在爱和善良面前,所有的冲突便显得无关紧要。
影片的最后,当国界门打开,似乎是一个女孩的回家就给两个国家带来了和平,然实际上带来和平的是爱和人性的善良。虽然这还只是一个美好的幻想,但希望它能有实现的一天。
所有的宗教都与爱有关,这是各个宗教之间唯一的共通点。
小沙希达进入了清真寺,信奉印度教的帕万害怕小家伙走丢了,不得不进去寻找,因宗教有别,很明显他并不乐意走进这样的场所。他艰难地抬起脚,踏进了清真寺的大门,那一刻他一定有顾虑、有犹豫,然在两个教派冲突的情境下,爱与善良让他选择继续前行。当帕万看到小沙希达跟着穆斯林一起朝拜,他显然是受到了惊吓,曾经他以为小家伙是婆罗门,是类似于天使一般的存在,但他竟然是其他教派的信奉者,可这也没有阻碍他历经千辛万苦送小家伙回家的步伐。
影片涉及了不同教派之间的迥异和冲突,他们的信仰不一、禁忌不一,但仍然可以求同存异,互相包容与关照。这或许是因为所有的宗教都与爱有关,这是各个宗教之间唯一的共通点。
随遇而安,所有的苦难都是修行。
影片开头,一位长者说小沙希达需要去大庙朝拜方能开声说话。这次印度之旅,一路上妈妈丢了孩子、萝莉流落街头、送回家时险些被卖、路途千辛万苦,不得不说这也是小沙希达的一场修行。她的修行是爱,因爱,发声,她终于能够开声喊出最重要的两个音节,语言障碍的孩子终于发出了人生中第一个音节,那是从心底萌生出的最单纯最急迫的呼唤。这与朝圣的过程相通,经历诸多,但生命依然纯粹,这种感觉真美妙!
生活不也如此吗?总是有各种坎坷与不顺,然没有经历过,永远难以明白他人言语中的苦口婆心,哪怕对方是自己至亲至爱的人,往往知道对方是为了我们好,但总是做不到。不经历失去的苦痛或临近苦痛的边缘,不能成长和前行。
我一度觉得自己不可能被宗教和大爱这样的大主题所感动,而我在观影过程中真真地尝到了动人的滋味,看完影片,我虽不知道泪点在哪,但我竟情不能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