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养成的10 个最有生产力习惯,以及我如何养成这些习惯
习惯生产力自我管理
2017-05-19 11:13 授权转载esor huang(异尘行者)
我从很多年前开始,就有追踪《最有生产力的一年》这本书作者的部落格,我很喜欢这位作者透过亲身实验各种生产力方法的概念,来撰写一篇一篇实证心得。因为我在电脑玩物的文章撰写,也同样秉持着这样的精神,无论是软体工具,或是时间管理方法、笔记术、整理术,也都是我验证之后才写出来的心得分享。
这样写作看起来很耗费心力,但其实也是我自己生活与工作的实践过程,我只是喜欢在人生中(或电脑中)去尝试许多最佳化的挑战,体验看看什么样的方法与工具适合自己。这一方面提供给我很多素材可写,另一方面却也是我必然要面对的世界的难题解决过程。
今年,默默的走过写作电脑玩物的10 周年,让我开始去回想一个问题,在我尝试的这么多方法中,有哪些生产力方法真正变成我的「习惯」,并且是我还会一直想要保持下去的高生产力习惯呢?
1.早起:
我还是要说,我没有劝大家都要早起的想法,因为这因人因事而异。
但早起对我来说确实是一件不错的事,我的理由或许和别人不太一样。我喜欢早起是因为他让我每天有一个缓冲时间去调整进入工作的心情,也让我每天有一段充裕的时间去写我喜欢写的部落格文章,这两件事相辅相成,当我利用清晨完成了一篇文章的写作后,我会有一个满足的、有成就感的、轻松的心情去进入一天的挑战。
所以我也喜欢早睡,然后在清晨五六点起床,通常会设定起床后写作一篇文章为目标,这是一段最容易获得的「无人打扰」的「神圣时间」,让我觉得我为自己完成了某些重要的事情,为自己设计出这样的神圣时间,是人生中最让人开心的一件事情。
我曾经用一系列文章分享我如何养成早起习惯的真实方法:「我如何养成早起习惯的7个方法,真实经验版」。
2.纪录时间:
多年来我一直保持着为自己「纪录时间」的习惯,也就是像SOHO 族一样计算每天的工作时数,虽然我不是为了去计算工时与收入,我的目的是要知道自己每天「支配了多少有价值的时间」。
我觉得除了理所当然的规划未来时间外,其实「纪录过去的时间如何被利用」,也是时间管理非常有用的一环。我会把每一天执行重要工作、专注投入某件是的时间「记下来」,然后每隔几天反省一下,昨天善用了7 小时?前天善用了8 小时?或是大前天只善用了3 小时?我会用这样的方法警惕自己或鼓励自己,并且随时发现自己在效率管理上应该调整之处。
这是一个拥有多少「优质时间」的概念,每天24小时并非都是好时间,只有那些我把时间投注在自己真正重要、真正开心、真正有价值回馈时,好时间才会出现,我用这样的纪录来督促自己提升优质时间的比例。
而我早期是用「番茄土豆」做这件事,这两年则是改用「Toggl」,这用某个工具比较方便,大家可以参考我的工具教学,或是后面这篇习惯养成分析: 「改变上班打卡心态,开始学SOHO一样精算工时」。
3.保留时间:
很多年前开始,我会在行事历上为自己「未来几个月」的专案、目标、大任务或人生计画,画上预留时间的进度条,我不会只是纪录简单的专案或任务完成日期,我会在日历上把需要准备、需要执行的时间,可能是三天、五天、一个月,一一的画上类似「甘特图」的进度条。
这样的习惯,是告诉我自己,未来某些时段要预留给做哪些事情,无论这些事情是工作或人生,只要重要,我就在行事历上先把要预留的时间画出来。一旦「保留了时间」,那么当其他事情想要临时插入时,我就能有警觉是不是要排除或延后。
这对我有很大的帮助,虽然不能说我会百分之百照着这些进度执行,但是当我在安排时间时,因为这些预留的时间,我可以避免不小心落入多头马车的陷阱,我也可以提高有足够时间完成这些事情的机率。
这就是我常提到的「进攻型行事历」的方法,我是利用简单的Google日历来完成自己时间的保留,以下是他的一些延伸教学:「承诺日历,帮你实现2017年愿望的有效合约」。
4.列详细计画清单:
我有一个任何事情都喜欢先做计画再去做的习惯,例如旅行我要列出详细的行程清单,专案我要先列出所有执行的步骤,这或许不一定是一个最完美的习惯,例如有时候有些朋友会觉得这样太拘束太严谨。
但其实我做计画的心情,是让我先有一个鸟瞰的视野,我喜欢先观察要去做的这件事情的全貌,例如一次旅行计画、一个专案计画,然后列举他的各种可能性,试着安排一个最佳的流程,看看有没有办法找到某些洞察或突破点。
而这样鸟瞰之后,会让我保持一个安心的执行状态,我会知道这份计画是我的最佳依靠,我不一定真的要完成照着执行,但如果我效率低落,或是遇到意外时,我知道可以回到这个计画上寻求救援。
落实到人生的时间管理上,我这几年维持的「每周子弹笔记」习惯,正是一个做计画习惯的具体体现。
5.做笔记:
我还有一个「随时随地都在做笔记」的习惯,我会把想到的有趣想法、看到的有用资料、经历到的有趣事情,都用笔记记录下来。我也会为了许多想要去达成的目标,例如写部落格、写一本书、完成某个专案、执行某个旅游计画,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不断的利用「作笔记」来促进目标的完成。
这个习惯对我的帮助非常的大,一方面他让我养成了随时都在刺激想法的态度,对看到的东西保持着自己思考的动力,而这样让我更容易产生属于自己的新东西。
另一方面,过去作笔记留下来的各种内容,也常常在未来我执行专案的过程中,提供给我各式各样的即时帮助,我总是很庆幸的感谢自己当年有把那些宝贵的灵感、资料或知识笔记下来。
当然,我的笔记习惯养成,就是利用Evernote的第二大脑概念来完成:「跟过去的自己取经:用第二大脑高效率思考的系统方法」。
6.清空大脑:
这和做计画的习惯有点像,做计画某个程度是「厘清我对未来的各种疑虑」。而清空大脑的习惯,则是厘清我对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烦恼压力的各种模糊与杂乱的想法。
透过找一段时间,把大脑中杂乱的思绪一一写下来,并且尝试做一些组织与厘清,这是我隔一段时间就会做一次的动作,而总是可以帮我找到目前瓶颈的突破点。
所以后来这个习惯更常常延伸为随时都处在清空大脑的状态,只要脑中有烦恼,我就先写下来,先做简单厘清,而不要让烦恼在脑中不断压迫自己,这样反而让我可以有更多时间保持在一个轻快而高效率的状态。
我有在「大脑SPA」方法中,分享过我的清空大脑流程。
7.专注当下:
而前面几个习惯:做计画、作笔记、清空大脑,也帮助我养成另外一个更重要的习惯:专注当下。
我会让过去留在过去的笔记,让未来的烦恼留在未来的计画与笔记中,于是这时候我会告诉自己,我现在只要专注现在可以做到的事情就好。这个方法总是有效,因为我知道自己已经为过去的好与不好留下注解,我也已经帮未来做好清单,这些过去与未来的烦忧可以先移出大脑,让大脑专注在当下真正应该去思考、专注的事情上。
而这样的习惯,让我可以用最大的精力去完成「现在的事」,而这就让完成一件事情可以变得更快、更好、更有效率。
专注的习惯对我很重要,但要变得专注,需要很多方法的辅助,除了前面提到的写笔记、清空大脑、做计画之外,我还喜欢关掉所有提醒,不要让次要、未来的新烦恼影响了我现在的专注。
8.反省时写下「下一次想要怎么做」:
我最近两三年还养成了另外一个新习惯,就是完成一件事情后,喜欢写下对这件事情的经验检讨,而且不会只是写下优缺点反省而已,或者说我很少去分析优缺点,我通常更喜欢直接在经验检讨时写下「下一次我可以怎么做?」「下一次我应该做哪些改变?」
我发现这样简单的习惯,不仅让过去的经验留下纪录,而且对未来的事情帮助非常大,我常常在隔了一段时间又经历类似的事情时,透过之前的经验笔记,发现我这一次可以怎么做得更好的可能性,而让我在学习、工作上都有很快速的成长效果。
这在我的「大人的学习笔记」、「KPT日记法」等文章中,都有如何养成这个习惯的教学。
9.测试新方法:
一方面我因为写文章的习惯而喜欢测试新工具与新方法,但另一方面,我也发现这个行动本身也是一个对我有益的好习惯。
我总是对新方法、新工具保持兴趣,并且愿意试试看(反正不是真的要换,只是试试看有何损失?),而通常就在这试试看的过程中,我会打开很多不同的视野、想到很多不同的技巧、发现可能改进自己的可能性。
测试新方法,对我来说他的好处并非找到一个我可以替换的更好的工具或方法,不是这样的!
测试新方法,对我来说他真正的好处是:让我用更快的速度接受刺激,然后我目前的工作、生活、工具、方法,本身就可以获得更快的改进!
10.撰写文章:
最后,我觉得对我很有帮助的一个习惯就是,这10 年来我持续在电脑玩物写作文章的习惯。
把我学到的东西分享出来,对我来说是非常有效的「自我整理」,我会为了写成一篇文章,而把自己的一个方法、想法,或是一个工具的应用整理得更具体、更有特色,也让我更了解这个东西,甚至更容易发现里面有效的东西。
而分享之后,来自读者们的讨论回馈,觉得又是刺激我成长的另外一个动力,我总是能因此发现更多我没想到的地方,反而因此让我后续的方法更加的完整。(可参考:我如何在Evernote养成每日写作习惯与锻炼写作技巧)
以上,就是我自己这10 年来,陆续养成,并且继续保持的高生产力习惯,与大家分享。
延伸阅读相关文章:
- 从无到有21天养成好习惯!从这10个网站与App开始
- 养成好习惯之前,如何建立真的做得到的习惯养成目标?
- 解除压力与焦虑的大脑SPA笔记术,起码每周做一次
- 时间千万不要挤!真正帮你保持高生产力的三大法则
(本文出自「电脑玩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