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花之名
IN THE NAME OF FLOWER
明珠美术馆
Pearl Art Museum
艺术是什么?
我很喜欢阅读艺术家们对于“艺术是什么”这道开放题的答卷,这是道非常主观的问题,甚至同一个人会因为回答的时间、地点的不同而给出大相径庭的答案,更不用说不同人对于这个问题的回应了。
所以,艺术到底是什么?
我也问了度娘这个问题,她开篇即说,“艺术是借助一些手段或媒介,塑造形象、营造氛围,来反映现实、寄托情感的一种文化。”看到这里,我脑子里的小杠精就出现了,他叫嚷着:“谁说艺术就一定要塑造形象了?而且也有些艺术家根本不想反映现实,反倒想通过艺术逃离社会呢!何况有些“坏艺术”也不会寄托情感、只是机械地产出呢!”
看,这“杠”上的内容里也满是我主观的对艺术的解读。不过,我一直自诩为一个 “open-minded”的人,对非己的任何立场与观点的表达都秉持着开放包容的态度——浏览艺术家们对艺术这一概念不同的解读,对我来说是一段用同理心进行揣摩、快乐地学习、吸收的过程,只有极少数的情况我会与观点“针锋相对”。
而在这次参观明珠美术馆题为《以花为名》的展览过程中,我遇见了一位观点特别有趣(让我很难不认同)的艺术家——来自台湾的林明弘。
林明弘
在美术馆里踩躺坐卧
你是否也曾经历过/看到过这样的场景:
在美术馆里,你“情难自禁”地就摸上了一件作品,然后被保安大声呵斥阻止,让我们不要触摸展品、快退远一些。在我对童年的印象里,我就曾摸上了一幅大型油画(可能是想探索看看这到底是打印的还是画的吧),然后被保安用上海话厉声呵斥,小脸通红、甚至哭了——这段记忆也华丽丽地成为了我的童年阴影之一。
我想,或许人对于美的事物的触碰是一种天性,会不经意地想趋向美、探索美。而在美术馆的空间内,馆方和艺术家方为了保护艺术品,就必须勒令观众用理性克制住自己的双手不去触摸作品。
而接下来我要谈的艺术家林明弘却特立独行,他不但允许你触摸、还允许你踩躺坐卧。
在展厅里有一句他说过的话被直接打在墙上:“我希望能打破看画的艺术概念,艺术作品是可以踩、躺、坐、卧的。艺术是一个借口,让你来更自由地生活。”
于明珠美术馆展厅的一个较独立的空间内,林明弘的作品《无限》、《无题》与《梅斯卧榻》共同体现了当代艺术的一个重要精神:艺术不仅仅可以被观看,也可以即时体验、是可以触摸的。
没有顾及展厅保安有些意外的眼神,我坐上了《梅斯卧榻》,还躺了下来,感受被两旁铺满整墙的“林明弘经典布样图案”包围——试问还有多少艺术家能允许你在他的作品上躺下呢?(我猜保安也没想到真有人去尝试艺术家的理念吧XD)
美术馆、博物馆大都是体制机构、持有崇高的“机构美学”思维,对艺术也有另一番定义;而林明弘的作品是一种“异端”,它们的这种“日常化”的特性,让观看者抛弃已经“仪式化”的站着浏览作品的行为,而是透过坐、躺、卧在艺术品上的动作,引起日常生活中身体与记忆的共鸣。
林明弘其他作品
点击查看大图
说完了理念,也来谈谈细节。在墙壁、卧榻上都有林明弘取材于日常生活布料而制成的图案——传统印花布图案在他的挪用之下,绽放出让人无比欢愉的亲民特质。
他将自己定义为一面“反射所见”的镜子,在画面中使用既有、现成的图案,让这些观众熟悉的图案吸引他们走进“林氏世界”,亲身体验艺术与日常生活情境的结合——感受绚烂缤纷的大型艺术作品与空间如何形成相辅相成的「合作关系」,并在这种空间与艺术融合的状态下,社交、互动、共享愉悦气氛。也就是说,按艺术家的设想,应该有更多的人与我坐在这卧榻上,轻松愉悦地相互倾谈、产生连接。
毕蓉蓉 生长中的风景
林明弘的部分就到此为止,它属于展览“突破场域”的部分,同属于这个部分的还有毕蓉蓉的半开放式作品《生长中的风景》,碎片化的色彩包裹起了美术馆的建筑空间,使“风景”在其中蔓延“生长”,让观众与小幅作品也被包裹在作品的色彩之中。
再跟随米兰达看看明珠美术馆此次展览的其他部分吧~
在美术馆中赏花
______米兰达和移动的花园(背景)
In the Name of Flowers
展览中还有很多小巧思,比如出馆前观众所看到的一个插满鲜花的花坛其实是最后一件展品——李明维的《移动的花园》。在艺术家的理念中,每位观众都可以从形似鸿沟的装置里取走一朵花,并带着它前往你的下一个目的地,再把花给一位陌生人,颇有一些“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感觉。
同时,这个由非洲菊/小太阳花组成的装置/概念作品也与进馆处艺术家艾敬的作品《每一扇门里都有鲜花 #3》相呼应,艾敬用鲜花装点她从世界各地寻来的古董门,在展期内还会每周更换鲜花,保持它们的馥郁甜美、让观众可以闻到作品。
米兰达 和 艾敬《每一扇门里都有鲜花 #3》
额外加分项
我尤其爱收集展览方提供的导览小册子,从这薄薄几页纸中可以略见主办方对于展览的用心程度:
这次《以花之名》展览竟然准备了三种小册子,分别针对成年人、6岁以上儿童及6岁以下小朋友。内容则分别是展览作品名册+平面图,以小明小珠的对话解释并引导观看部分作品的探索手册,和集涂色与认花为一体的小小花园填色卡【这种对艺术教育的用心真是让我好生羡慕,恨不得回到六岁以下来看展】。
左右滑动以查看各种导览册
最后再与大家分享一句林明弘说过的、与我产生共鸣的话:
“艺术是学问,当我在从事艺术的时候不是在宣传我的美感,而是在思考跟讨论艺术。”
做没空娱乐也并非宣传我的美感,而是想激发大家对艺术的思考与讨论。现在的米兰达距离这个目标还差得很远,但每次都会尽力做好单方面的输出,还有待你们与我一起打造一个能共同讨论艺术的线上环境呀~
彩蛋:
请关注“没空娱乐”微信公众号,后台回复 “花”,一键获得米兰达吐血整理的展览出行指南
文字/图片/排版:米兰达
记得关注“没空娱乐”
更多艺术资讯等你获得